王珊珊 管文潮
摘 要:對新農村建設時期我國農村公共體育資源配置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可以看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缺乏合理的調配機制,資源浪費嚴重以及區域資源不均衡等方面。本文主要探討分析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公共體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筆者認為,在農村地區配置公共體育資源時需要加強各級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加強管理和完善公共財政的投入制度,實行區域協同發展,提升資源配置的有效性與科學性。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農村地區 公共體育資源 優化配置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a)-0116-02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使得我國農村的經濟、文化、社會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加快推廣全民健身活動,對農村公共體育資源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政府各項基本職能當中體育公共服務屬于公益行為,因此其無法按照市場盈利機制進行分析研究,但是從本質上來講公共資源也存在效益和成本問題。由于現階段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公共體育資源配置出現區域不均衡以及資源浪費問題,因此如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1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公共體育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
1.1 資金投入不到位
現階段,公共體育服務等社會性支出占據我國財政總支出比例較小。隨著新農村建設時期農民對社會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逐漸增加了社會性支出的占比,但是,通過對該項比例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社會性支出占總財政支出的20%左右,該數據顯著低于其他同類國家,甚至達不到欠發達國家的標準。從當前我國各項財政支出比例可以看出,在社會性公共服務當中主要以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以及教育等占比較大。由于體育資源不是生活必需品,因此大部分鄉鎮政府由于財政運轉資金不足問題,往往無法提供體育公共服務。從以上發展現狀能夠看出,我國農民公共體育活動占據較小支出,并且在近年來的發展過程當中沒有出現顯著的改善和優化。
1.2 區域資源配置差異化
導致該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個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差異性。由于新農村建是長期的過程,各區域的發展步伐不均衡,在此期間就會導致各個地區呈現出不同的體育公共產品支持力度,尤其表現在中央財政的支持力度當中。財政撥款在下發到鄉鎮政府財政部門時主要是按照該地區稅收水平決定。因此經濟發達地區政府部門每年都能夠有充足的資金確保該地區各項公共服務的發展,也會相應提升體育資源配置投入力度。對于經濟發展速度一般或者欠發達地區來說,由于政府在財政支出方面有較大限制,因此需要全面考慮該地區整體發展情況,將大部分財政支出投入到教育領域當中,如果提升體育資源配置投入力度將會對本地其他領域的發展造成極大影響。還有一項重要因素就在于我國各農村地區體育場地人均占有量較小,并且大多數體育設施都十分簡陋,無法媲美城市地區體育設施。所以,農村公共體育資源配置不僅出現區域不平衡,還表現出極大的體育用品供給差異。
1.3 農村公共體育資源浪費嚴重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剩余勞動力不斷增加,產生越來越多的非農人口,大多數農民都進城務工,導致農村地區現有人口較少,極大浪費了體育資源。其次,農村地區也表現出資源配置流通不暢等問題。資源流動能夠確保資源的更新和增值,但是當前農村地區體育資源配置流通的效果較差,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渠道阻塞,例如體育場所在不同時間能夠實現學校體育課程,居民健身以及運動訓練等,這就表明體育資源需要在運動員,學生和居民之間流通。然而,由于各系統之間出現嚴重封閉性問題,使多數體育資源流動效果較差,長期處于閑置狀態。
2 農村地區公共體育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途徑
2.1 加強政府的政策性支持
作為社會重要的公共事業,農村體育不僅能夠決定該地區基礎設施,醫療以及文化等領域發展,還直接關聯著農村地區居民的健康狀況。因此農村體育的發展首先需要確保體育產品的投入量,包括體育場地、器材、培訓等多方面的投入,為了確保該地區體育產品生產和投入工作的順利開展,并且能夠長時間發揮各項作用,需要在地方政府增強相關的政策性支持,從政策層面強化政府服務意識,為公共體育的基礎建設提供有效保障。加強與資源優勢單位的合作,通過制定政策,保障公共體育資源的最有效利用,促進各部門的共同發展,例如通過農村地區帶的高校體育資源開放,促進農村體育的開展,同時為高校體育科研提供實證資料,通過高校與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程的交流,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建立體育人才庫等。
2.2 加強管理和完善公共財政的投入制度
現階段,國家財政部門缺乏健全完善的公共事業財政撥款制度,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情況,在財政撥款項目上隨意添加其他項目。因此,需要全面建立和完善公共事業財政撥款制度,全面提升農村地區體育財政支出比例。首先要獨立核算體育資源配置的經費。政府部門需要全面評估該地區的財政需求,建立信息庫,及時更新,在此基礎之上編制評議和管理預算,監督預算的具體實施。形成平衡的財政支出,在進行財政撥款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人均因素進行計算,以鄉鎮政府為單位,省級財政部門利用資金下發方式進行補充,在實際實行期間需要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將發達地區的財政收入盈余部分下發到欠發達地區,這樣能夠避免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在確保農村地區體育教育前提下,需要加強農村體育產品的供給數量,最大限度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努力實現城鄉一體化,可以在較大程度上解決農村地區體育發展資金不足情況,全面縮短各地區體育發展速度的差距。
2.3 平衡區域發展,提升體育公共產品的利用率
由于我國的財政供給體制是單一的自上而下,因此使公共物品生產成為政府壟斷行業,集中調配和管理。然而,該種方式卻無法滿足公共產品的多樣化需求。由于我國還處于發展中國家,各項財政支出都比較緊張,如果政府將財政支出大多投入在公共物品當中,導致西部地區以及欠發達地區無法承擔公共物品供給主體,因此,需要在農村地區全面建立公共物品供給制度,可以利用相關優惠政策進行資金扶持,還可以鼓勵社會公益性質組織和企業進行捐贈,優化體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渠道,想有提升農村體育財政支出比重,全面確保體育事業的供給資金,將國家財政支出作為主要資金來源,還需要借助其他渠道共同建立資金籌集制度,全面增加農村地區體育產品的供給量。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農村建設時期,農民群眾的健康意識明顯,對體育鍛煉的需求明顯提升,從而帶來體育消費的增加與體育培訓的發展,體育資金的投入更加的多元化,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使得公共體育服務面臨著機遇與挑戰。農村公共體育的資源配置涉及到農民群眾、地方政府、體育協會等各方面,因此承擔著不同的職責和義務。在此發展背景之下需要建立體育資源配置發展機制,注重所有體育資源受益者,才能全面確保農村地區體育資源配置合理性。
參考文獻
[1] 胡慶山.邁向體育強國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35(3):12-17.
[2] 陳德旭.社會治理視域下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與運行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7(9):23-24.
[3] 管延偉.城鄉統籌背景下新農村公共體育資源供給及配置模式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5,35(5):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