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鳳君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日本競技發展流變為研究對象,梳理了1964年東京奧運會后日本競技體育發生的變化特點、探究其中規律,旨在借鑒日本競技體育發展經驗,匡正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方式,使其朝著更好方向發展。研究啟示主要有:樹立正確“金牌觀”,防止競技體育異化,兼顧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促進競技體育良性發展等。
關鍵詞:競技體育 東京奧運會 流變 啟示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b)-0219-02
競技體育是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體育競賽為主要特征,以創造優異運動成績,奪取比賽勝利為主要目標的社會體育活動。競技體育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化形態,具有內在的的規律性。而中國與日本在歷史文化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本研究以1964年日本東京奧運會后競技體育的發展為參考目標,在此基礎上分析我國競技體育未來發展的趨勢。
1 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背景和成就
1.1 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后,國際形象下跌、國際影響力減弱。二戰后,日本積極重建國民經濟,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國民經濟已恢復到戰前水平。而戰后復興的日本需要一個世界性的平臺,展示自己的國家實力,提升國際形象。奧運會是一個全球性的項目,通過奧運會讓世界重新認識日本是一個快速有效的途徑。因此,日本不斷積極申請奧運舉辦權,成功取得了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舉辦權。針對此次奧運會,東京奧運會的核心人物川島正次郎也指出:“向在奧運會期間來日的外國人展示戰后日本的復興形象……特別需要給外界留下美麗日本、愛好和平的民主國家日本的好印象”。旨在通過奧運會,改善日本在國際上的形象,提升國際政治聲望。
1.2 1964年東京奧運會取得的成就
1964年東京奧運會,是日本競技體育發展的巔峰時期。在這次奧運會上,日本奪得了16枚金牌,名列美國和前蘇聯之后,創造了日本奧運歷史上的最佳成績。
日本的經濟也得到了復蘇,“1964年,日本經濟繁榮被稱為“東京奧林匹克景氣”。東京奧運會因此被認為是日本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日本從此步入經濟強國的行列”。“經濟的發展和東京奧運會的成功,互為因果。奧運會后,日本經濟迅速騰飛,1967年超過英法,1968年超過西德,成為繼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在此次奧運會結束后,日本專門編寫了《世界各國的對日觀》的報告書,報告書中明確指出:我國國民的文明禮貌給來日外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東京奧運會和善的大會”“微笑的奧林匹克”“日本人提供了國王般的服務”“應該給組織了如此出色的奧運會的日本人頒發一枚金牌”“惡評如潮、卑劣野蠻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煥然一新,東京已不再是木頭與紙片拼湊起來的都市”。集中展示了各國對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看法。這次奧運會極大地改變了日本的國際形象,促進了日本國際地位與政治聲望的提升。“日本政府借舉辦1964年東京奧運盛會之機,狠抓市民文明素質,通過成功舉辦東京奧運會,不僅提升了國民的民族自信心,也為后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2 1964年東京奧運會后日本競技體育的流變
2.1 競技運動異化,競技體育思想意識轉變
“円谷事件”使整個日本開始對競技體育的異化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日本社會對金牌的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對東京奧會的熱情期待到抵制20世紀70年代末名古屋奧運會的申辦,國民開始對金牌至上產生質疑,日本社會的競技體育思想意識的發生改變。
2.2 體育政策中心轉移,大眾體育蓬勃發展
總體來看,體育管理方式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動,但體育政策中心發生了明顯的轉移。1964年東京奧運會后,日本內閣發表了《關于增進國民健康和體力對策》的閣議,決定把大眾對體育的關注由競技體育轉化到大眾體育中來。1972年12月文部省又出臺了旨在促進體育普及的中長期計劃——《關于普及振興體育的基本策略》。2000年頒布了《體育振興基本計劃》以及制定了《21世紀國民健康促進運動》(也稱“健康日本21”計劃),這些計劃無疑都是在強調大眾體育的重要性,這也促使了大眾體育的朝著更好的方向蓬勃發展。
2.3 日本競技體育M型發展特征
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取得成功后,競技體育完成了其政治功能,人們關注的中心開始從競技體育轉移到大眾體育,這造成日本的競技體育式微。
由圖1可知,東京奧運會后,日本競技體育成績在急劇下滑情況下,呈現M型發特征,雖處在震蕩發展期,但總體整體而言是在社會發展型管理方式下呈現緩步上升趨勢的!
3 啟示
3.1 樹立正確的“金牌觀”,防止競技體育異化
在現代競技體育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一直強調“要金牌,不要金牌主義”,金牌主義(即拜金主義)是競技異化的一個產物,拜金主義強調的是金牌至上,人輕物重,與體育精神背道而馳。我國目前正處于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過渡時期,這時期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金牌觀念以及競技體育思想意識,堅持以人為本,使我國的競技體育回歸競技體育的本真狀態。
3.2 兼顧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
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具有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關系。大眾體育是競技體育的重要基礎,競技體育能夠促進大眾體育的發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持科學發展觀,兼顧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進行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使我國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在均衡中向前發展,少走彎路。
3.3 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促進競技體育的良好發展
日本的大眾體育在蓬勃發展時,競技體育卻在曲折中前進。中國當以此為誡,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大力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在發展大眾體育基礎上促進我國的競技體育的發展。
總之,日本競技體育的流變對于中國而言,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因此,中國當以日本競技體育為鑒,做好規劃、凝聚共識、高效率展開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推動中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2022年北京冬奧會進軍號角已經吹響,純潔的雪、激情的約會,讓世界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們歡聚一堂,共享奧林匹克盛會。2022年,讓世界相約北京!
參考文獻
[1]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編.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 張佳華.借助奧運、亞運契機發展民族體育產業[J].文體用品與科技,2004(11):16-17.
[3] 馮瑋.2020年東京奧運會日本能否實現“第三次遠航”?[J].國家人文歷史,2013(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