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剛 康鈞 楊慈洲
摘 要:田徑是運動之母,田徑項目中所蘊含的育人內容對于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對北京市16所普通高校田徑教學與訓練的情況進行了總結和分析,得出結論:“一專多能,一隊多用”的業余訓練模式能夠為隊員創造更多的挖掘潛能、發揮優勢、施展才能的機會,“課內外一體化”模式利于將田徑中的育人因素內化為學生的基本素養,“校企聯合,協同育人”模式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增加就業競爭力和就業機會。
關鍵詞:田徑 教學 訓練 育人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c)-0115-02
1 現狀與問題
田徑作為“運動之母”,在學校體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田徑教學是高校體育教育的基礎內容,在體育教學中占有主要地位,是“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重要教學項目之一,對高校大學生促進身心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影響和長效的作用。然而隨著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傳統田徑教學的劣勢日趨凸顯,開設田徑課的高校和選修田徑的人數大幅下降,田徑訓練和競賽隨之受到影響。如何激發田徑的活力,深挖田徑中潛在的育人因素和誘人因素,讓更多的學生喜歡田徑,利用田徑增強身心素質,提高道德素養,激發創新能力,養成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是現代高校田徑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一線體育教師孜孜以求的課題。
2 分析與措施
2.1 實踐“一專多能,一隊多用”的田徑業余訓練模式
普通高校田徑業余訓練與高水平田徑訓練具有明顯的差異性,田徑業余訓練發展更加粗獷,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當前普通高校田徑項目的業余訓練有諸多不足,包括訓練方法不足、資金投入不足、教練員人數不足以及比賽次數不足等。在現有的條件下,必須創新訓練模式,才能保證田徑業余訓練的可持續發展。“一專多能”訓練模式培養每名隊員都至少有一項田徑專長,其他項目都有所發展,增強了學生體育運動的綜合能力,在提高動商的同時,發展智商、情商、德商、逆商等,讓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成長;“一隊多用”訓練模式培養田徑隊隊員不局限于參加田徑訓練和比賽,還參加以田徑為基礎訓練內容的定向越野、鐵人三項、登山等項目的訓練和比賽,為學生搭建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豐富了訓練內容、訓練手段和訓練目標,拓寬了學生自我挑戰、自我展示、自我實現的途徑。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一專多能”,激發了學生參加訓練的積極性,為建立健全“一隊多用”奠定了基礎,充分發揮“一隊多用”,改變了田徑訓練的枯燥和單調,為發展學生“一專多能”提供了平臺,二者相互促進,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造了條件。
2.2 構建“課內外一體化”的田徑發展模式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較高的實效性,是素質教育形勢下實現高校體育改革的有力舉措之一。 田徑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廣泛滲透育人因素,為田徑業余訓練打下基礎,并為訓練選材創造條件;田徑訓練中,注重育人因素的內化,將學生在校內外比賽中取得的優異成績轉化為田徑教學中的榜樣作用,不斷地為田徑教學注入動力,教學與訓練相互促進、共同提高。調查得知,田徑教學開展較好的學校多數實行必修必選、必修選項、選修選項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所有學生都要上田徑課,并利用田徑進行課外鍛煉,常年開展田徑課余訓練,定期開展田徑競賽,課內外一體化發展,形成了以田徑課堂教學為基礎,以田徑課余訓練為提高,以田徑競技比賽為激勵,以田徑理論研究為指導的多元化田徑育人體系,實現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訓練相結合,大眾與競技相結合,多渠道、多形式地廣泛傳播田徑知識和文化,促進田徑教學與訓練的可持續發展。
2.3 形成“校企聯合,協同育人”的培養模式
我國校企聯合育人尚處于探索階段。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背景下,社會實習實踐對于當代大學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教育部“關于公布地方所屬高校“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充分發揮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的引領示范作用,積極開展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工作。教學的最終落腳點是就業,增加就業機會和提高就業競爭力是田徑教學與訓練發展的重要基點,身心健康是就業的先決條件,體育特長是越來越來企事業單位選聘新員工的重要指標,其所占權重也越來越大。調查得知,許多學生因田徑專長而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也因為田徑專長在工作中得到了更快、更好的發展。“傳幫帶”是業余訓練隊技術、能力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校企聯合的重要途徑,已就業的老隊員為在校隊員提供實習、就業的信息和機會,幫助他們了解就業形勢,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形成選材、育人、就業的“量身定制”式模式,從入隊、實習到求職,都有學長全程指導,實現了從全面育人到精準就業的培養模式。
3 結論與建議
(1)“一專多能,一隊多用”的業余訓練模式能夠為隊員創造更多的挖掘潛能、發揮優勢、施展才能的機會,促進田徑業余訓練的發展。建議探索和實踐田徑加其它運動項目的混合選材、綜合培養、全面發展的育人模式,培養更多的復合型人才。
(2)“課內外一體化”模式能夠促進田徑運動在高校體育教學與訓練中的發展,利于將田徑中的育人因素內化為學生的基本素養。建議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廣泛開展課內外一體化模式,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3)“校企聯合,協同育人”模式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增加就業競爭力和就業機會。建議在保證教學和訓練的前提下,高校將更多的場地資源向校外企事業單位開放,增加校企接觸和聯合的機會,為學生全面發展搭建更加廣闊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王妮.高校田徑教學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作用[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8(4):77.
[2] 馮碩.普通高校田徑業余訓練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思考[J].體育世界,2017(10):163.
[3] 陳天霞,陳新華,黃傳勝,等.“課內外一體化”課程模式的實效性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