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洋 王紅衛 周莉 馬永濤
摘 要:本文選取2014年北京市高等醫科大學2014級學生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中不達標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自愿參加體能訓練的學生為實驗組,不愿參加體能訓練的學生為對照組。采用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和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差異性。結果:(1)實驗組實驗前后對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選項的統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實驗組實驗前后對神經衰弱自我評價選項的統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運動訓練增加了學生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和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得分,可能是學生想要通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心情比較迫切。
關鍵詞:運動訓練 體質健康標準 心理影響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c)-0191-03
1 問題的提出
據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大學生體質健康積極變化十分脆弱。大學生中普遍具有超重和肥胖等問題,視力不良的大學生也在不斷增加。沒有健康的身體,大學生也就失去了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沒有身體保障,也就無法滿足社會不斷進步對其提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1]。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而“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充分折射出中央對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高度重視和延續性,并提升了重視程度。
2014年4月印發《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中小學體育工作評估辦法》《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辦法》。2014年7月印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
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國足球改革否則總體方案》。2015年4月15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
2016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27號),充分調動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
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決策部署,為推動落實,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的《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教體藝[2017]1號),積極深化學校體育改革,推進全民健身工作[3]。
體能訓練是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結合專項需要并通過合理負荷的練習,是改善運動員身體形態,提高有機體各器官系統機能的活動能力,充分發展運動素質,促進運動成績提高的訓練過程。
在2014年12月底前,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進行了全校4個年級的新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通過測試找出大一新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總分低于60分的同學,對這些同學進行運動訓練,提高他們的體能,同時實驗前后進行。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2014年、2014級學生進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達標總分低于60分的同學,以下簡稱不達標學生。研究時間是2014年11月~2016年12月。2014級2014年不達標學生合計是103人,其中男生62人,女生41人。北京中醫藥大學總計26人,男生19人,女生7人;首都醫科大學總計77人,男生43人,女生34人。統計時刪去問卷數據不全和免測的24人,還剩下79人,其中女生33人,男生46人。將他們分成實驗組40人(男22人,女18人),對照組39人(男24人,女15人)。實驗組平均年齡(19.750±0.899)歲,對照組平均年齡(19.590±0.910)歲,兩組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是自愿參加體能訓練的學生,對照組是不參加體能訓練的學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指標檢測法
通過高等學校每年對學生進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結果中找出2014年2014級達標不及格,達標總分低于60分的同學,進行實驗前鍛煉的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并進行運動訓練的指導,2016年對這些學生后再進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并進行實驗后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和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狀況問卷調查,并對實驗前后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2.2.2 鍛煉方法
對照組的學生,一周上一次體育課,不參加有組織運動訓練。實驗組的學生,除了一周上一次體育課,還自愿參加有組織運動訓練16周。根據達標的實驗前成績的現狀分析,提出運動鍛煉原則,組織實驗組的同學進行運動訓練。
2.3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運用計算機進行計算,通過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理統計。計量資料,采用自身前后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兩組實驗前后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的得分比較
實驗結果提示,實驗組實驗前后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的得分有所提高,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t=-1.144,P=0.259>0.05);對照組實驗前后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的得分有所降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721,P=0.475>0.05);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的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438,P=0.663>0.05);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的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35,P=0.036<0.05)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通過實驗前兩組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的得分無差異,實驗后兩組的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的得分有差異。但統計評價結果是,若得分在12分以上屬于可疑,應進一步檢查確診;得分在16分以上為高度可疑,應按照每周三次有氧鍛煉。活動強度可較平緩,主要是愉悅身心,減輕心理壓力。
A型性格者常處于中度焦慮狀態中,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總是處于一種緊張節奏中甚至是負重狀態,對自己嚴格要求,對他人競爭意識強烈、懷有敵意,一旦達不到自己目標或者戰勝不了對手,比非A型性格者(包括B型與中間型)更易導致情緒壓力和應激[4]。
從表1看到,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的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的得分都達不到12分,但通過體能訓練后,實驗組的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的得分的較實驗前有所提高,實驗后的平均值是8.38,實驗組自身前后的比較,t=-1.144,P=0.259>0.05,無顯著型差異。對照組的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的得分的較實驗前有所降低,實驗后的平均值是7.08,對照組自身前后的比較,t=0.721,P=0.475>0.05,無顯著型差異。體能訓練的目的應該是降低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的得分,但結果是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的得分提高,原因是否是自愿來參加訓練的同學,為了能夠盡快提高自身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成績>60分,無形中給自己施加了壓力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3.2 兩組實驗前后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得分比較
實驗結果提示,實驗組實驗前后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得分有所提高,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t=-0.207,P=0.837>0.05);對照組實驗前后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得分有所降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043,P=0.304>0.05);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16,P=0.192>0.05);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33,P=0.045<0.05)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通過實驗前兩組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得分無差異,實驗后兩組的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得分有差異。但統計評價結果是,體力勞動者得分超過12分、腦力勞動者(包括行政干部)得分超過14分,應引起重視;兩者的分超過18分都應引起高度警惕,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確診。按照有氧鍛煉可提高對疲勞和心理壓力的耐受力,球類活動有助實現體力和腦力活動的興奮交替,舞蹈等集體活動可愉悅身心和舒展筋骨,都是治療神經衰弱的主動、積極方式。
神經衰弱。指以精神和軀體功能衰弱癥狀為主,精神易興奮,腦力易疲勞,常伴情緒緊張、煩惱及緊張性頭痛和睡眠障礙等心理、生理癥狀為特征的一類神經癥性障礙。臨床表現為多夢,嚴重者夜不能寐、精神緊張、萎靡不振、記憶力減退。雖然能夠堅持學習,但學習效果極差。對于神經衰弱的大學生,不宜安排他們在體育課中進行劇烈的活動,應采用醫療保健體育項目進行機體鍛煉,如練習《簡化太極拳》治療神經衰弱就取得了明顯效果[5]。
從表2看到,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的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得分都達不到12分,但通過體能訓練后,實驗組的得分的較實驗前有所提高,實驗后的平均值是6.30,實驗組自身前后的比較,t=-0.207,P=0.837>0.05,無顯著型差異。體能訓練的目的應該是降低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得分的得分,但結果是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得分提高,原因是否是自愿來參加訓練的同學,為了能夠盡快提高自身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成績>60分,無形中給自己施加了壓力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實驗組實驗前后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的得分和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得分都有所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運動訓練對大學生的A型性格行為自我評價的得分和神經衰弱自我評價的得分有提高作用。通過實驗研究,提供給實驗組的鍛煉原則有往A型性格和神經衰弱的趨勢。
4.2 建議
(1)在運動訓練中多增加游戲內容。
通過運動訓練不僅讓學生提高體能學會技能,還應該讓學生有輕松愉快的感覺,通過游戲等項目降低學生的A型性格行為和精神衰弱自我評價的得分。
(2)加強對體能不達標學生的重視程度。
體能不達標的同學,一般是身體鍛煉效果沒能達到國家要求水平,為了正常的評優、評先、學習和畢業等切身利益不被影響,提升體質測試成績是這些學生迫切的希望,參加有針對性和高強度的體育活動無疑是幫助他們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但不能急于求成,壓力過大,容易造成往A型性格行為和神經衰弱自我評價得分高的趨勢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靜,王萍,馬保雷.大學生體質測試與運動健身指導教程[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7.
[2] 種青.展示青春拼搏之魅 探尋“立地”舉措之方——第十三屆全國學生運動會在杭州舉行[J]. 中國學校體育,2017(10):12-13.
[3] 鐘秉樞.學校體育工作的新定位、新方向、新要求[J].中國學校體育,2017(10):2-3.
[4] 楊賽,謝紅付,鄧宇瑄,等. A型性格與玫瑰痤瘡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4,43(12):709.
[5] 馮峰.淺談殘疾和傷病大學生的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31(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