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摘 要:本文通過對沈陽體育學院競技體校蹦床隊運動員的損傷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被調查的運動員中存在運動損傷主要部位為:腰、背、膝、踝部位損傷;并且運動損傷病程多以慢性為主,但多數慢性損傷均由急性損傷轉變而成;其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是在運動生理狀態不佳,場地器材問題以及訓練水平不高等原因所導致的。
關鍵詞:蹦床運動 運動員 運動損傷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c)-0150-02
Abstract: In this dissertation,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bout injury to Trampoline Teams Athletes of competitive sports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 injured parts of athletes who are surveyed are lumbar, back, knee, ankle position; and mainly parts of sports injury belong to chronic court of disease, but most chronic injury changed by acute injury ; the sports injury are resulted by the problem of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site and equipment, poor training level and so on.
Key Words: Trampoline;Athlete;Sports injury
在諸多的運動項目中被稱“空中芭蕾”的蹦床運動,其動作主要在具有彈性的網面上的進行翻騰,所以在訓練當中存在著許多影響因素,導致運動員會出現一定的損傷問題。本文針對沈陽體育學院競技體校蹦床隊隊員的損傷情況對蹦床隊20名運動員、2名教練員與2名隊醫也進行了調查,共發放問卷24份,回收有效問卷24份,問卷回收率與有效率均為100%。對目前運動損傷的基本情況、運動損傷的特點以及造成損傷因素三個方面進行較為細致的研究,其目的主要是為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減少受傷幾率幾率,以提供科學的依據和借鑒。
1 運動員的運動損傷情況現狀
1.1 運動員傷病率的基本情況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受傷運動員為18人,受傷比例為90%,暫未受傷運動員為2人,受傷比例為10%。表明運動員損傷的范圍情況較為嚴重(見表1)。
1.2 本校蹦床運動員身體部位運動損傷分布情況
根據統計,發現運動員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存在損傷情況,其中腰傷11人次,占受傷人數總比率的61%;背傷7人次,占總比率的39%;膝傷5人次,占總比率的28%;踝傷4人次,占總比率的22%;肩傷3人次,占總比率的17%;足傷2人次,占受傷人數總比率的11%;頸傷1人次,占總比率的6%;其他身體部位的損傷主要在臂、肘、腿、胯、腹等2人次,占總比率的11%。通過統計可以看出,腰背關節與膝踝關節是運動員的主要損傷部位。
1.3 運動員運動損傷病程情況
通過對運動員的病程的統計發現,急性損傷為8例,其占受傷總比率的44%;慢性損傷有10例,占56%。并且在調查過程當中絕大部分慢性損傷均由急性損傷逐漸轉為慢性損傷。這種情況有7例,占慢性損傷的88%。從統計結果來看可以發現,本校蹦床運動員慢性損傷比例高于急性損傷比例。并且調查發現,慢性運動損傷的主要身體部位為腰背部以及膝踝關節;急性損傷主要是足、頸和其他部位。
由圖1可以看出,損傷主要的前三名有肌肉損傷、韌帶損傷以及軟骨損傷。由此分析,這三種損傷為本校蹦床隊運動員的主要損傷類型。
2 運動員運動損傷特點分析
通過統計分析,發現我院競技體校蹦床隊運動員損傷因素,并對于運動損傷產生的因素細致的研究,結果見表2
由表2可見,運動生理狀態不佳,場地器材問題,訓練水平不高,是致使運動員損傷的主要因素。
2.1 運動生理狀態不佳
運動疲勞是主要的影響因素。由于蹦床項目的動作連接十分緊密,并且對于自身的控制與把握也十分的重要,這就要求運動員的精神要高度集中。這也就是說在動作的練習過程中,不僅在體能上有所消耗,在神經系統的能量消耗上也十分的大。在持續的練習過程中,神經系統持續保持興奮狀態,就加大在精神能量上的消耗,當達到個人消耗的某種程度時,大腦皮層就會自動產生保護機制,逐漸使得運動員在疲勞后出現反應力與自控力下降,進而增加了出現損傷的風險性。
在創傷后恢復階段也易產生損傷。由于在傷病恢復過程中肌肉關節的機能水平與傷病前的技能水平有所下降,在與神經系統的配合上并不能像損傷前協調一致,則其容易造成機體反應遲鈍而進一步擴大損傷情況。另外用力方面有些顧慮亦引起動作不協調。
2.2 硬件設施問題
在硬件設施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蹦床訓練器材老舊、 保護訓練器材擺放不嚴謹、 場地環境吵雜等因素均可引起創傷。
2.3 訓練水平不高
由于運動員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在身體素質水平上發展速度較慢,最終導致了在訓練過程中,有時候缺乏耐力,以及動作練習中彈跳高度不足,但為了發展難度動作,勉強練習或者存在動作過程中猶豫等問題的發生。在專項技術的掌握上,嫻熟正確程度不夠,依舊也會造成損傷。本校蹦床隊的運動員絕大部分是由體操、武術與跳水等項目中選拔的運動員人才。其主要存在的問題是,雖然同屬難美項群在動作技術上相近,但動作發力結構則有所不同,蹦床運動主要在具有彈力的網面上進行,其要求運動員與網面的結合就十分的關鍵,這是與在地面上做動作的不同之處。所以大部分運動員網性較弱。再加之專項訓練水平有限,急于求成,這也是造成損傷的主要原因。
3 建議
3.1 科學合理安排訓練,提升訓練質量效果
首先要結合運動員技術難度發展水平,根據因材施教原則,制定身體素質訓練計劃。不斷改進完善運動員的整體訓練計劃,加強基本技術的練習。在訓練過程中,盡量注意調整運動負荷安排,防止運動員在動作訓練過程中,由于精神疲勞所導致注意力下降,進而造成損傷現象發生的情況。如果存在類似問題,則應要及時調整訓練計劃內容。盡可能的了解運動員的生理心理狀態,避免在運動員狀態不佳或較為疲勞階段來安排突破難度動作等訓練內容,以保證運動員在發展難度動作過程中,以較為良好的狀態和較好的基礎來進行,避免操之過急所造成的運動損傷情況的出現。
3.2 盡量改善場地器材設施
提升訓練環境硬件水平,合理設置器材擺放,盡量以較小的成本資金改善訓練環境。
3.3 改善提升素質練習水平
不斷改進強化身體素質訓練與專項技術訓練兩方面的練習效果,盡量采用身體素質與專項技術相結合的訓練手段。這是由于運動員普遍存在網性較差的問題,并且在發展難度動作過程中對于身體素質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大。所以素質訓練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教練員也要在階段訓練計劃與全年訓練計劃中的安排符合運動訓練原則以及運動員身心發展規律。把握好不同運動員的具體技術水平,有針對性的提升其蹦床專項技術水平與身體素質,最終實現能力技術雙提升。確保運動員在難度動作的發展上,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以降低運動員由于素質水平較低所導致的損傷問題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王秋靈,蔡玉軍,我國蹦床優秀運動員運動損傷調查分析[J].體育學刊,2010,17(10):114-116.
[2] 李思民.我國優秀蹦床運動員的運動損傷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11):1516-1525.
[3] 譚成清,曾子曼,李艷翎.蹦床運動訓練與傷病[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4(3):336-337.
[4] 唐麗,高水平體操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12):12-13.
[5] 黃雄生.關于基層蹦床運動訓練損傷原因與預防[J].少年體育訓練,201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