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戰強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教學的改革要求,素質教育也變成人們教育發展的趨勢。高中體育教學出現了新的教學方向與挑戰。教師如何在課堂中發揮學生的積極作用與教師如何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能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教師去認真考慮,更是需要教師急切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是對高中體育教學做出一些分析。
關鍵詞:高中 體育 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c)-0166-02
1 高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教學地位的問題
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從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來進行教育活動,在課堂中教師需要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進課堂活動中。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全面培養學生做出發點,在教學中一切為了學生。
1.2 教學模式的單一的問題
在基礎課程中,體育課由于沒有得到教學實踐的重視,使得教師與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出現教學敷衍的現象,在教學中普遍都采用公式化的“先做操、中跑圈、最后自由活動”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無法在體育課上鍛煉身體的目的。無法讓學生樹立終身運動鍛煉的意識。
1.3 體育教學與文化學習的關系存在的問題
高中階段正處于學生智力與身體都在不斷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需要學生不斷汲取新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們協調好體育鍛煉與文化學習之間的關系。高中階段,由于升學壓力巨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了充分的將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往往忽視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更是出現了體育課堂學習其他文化課程的現象,使體育教學工作無法順利展開。體育與文化學習之間的和諧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
1.4 訓練項目選擇中的問題
體育教學是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與體育課堂是否能順利進行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合理選擇和安排體育項目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實際教學中,雖然體育訓練項目經過長期發展并形成一定規模,但整體而言,其效益尚未達到理想的范疇。在教學活動中,體育項目的設置和布局不能與實際教學充分結合。體育教學項目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參與熱情低落。
2 高中體育教學的意義
2.1 培養道德教育
體育是一種行動的教育。學生通過體育活動中的行為表現,讓學生養成組織性、紀律性與集體主義觀念等道德品質。同時,在體育活動中,時常要求學生克服困難,勇敢奮斗,對學生勇敢、建議、果斷、機智等意志進行培養。體育教學活動,比課堂上更能發揮精神教育作用,容易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中,尤其是運動競賽時,情緒往往興奮高漲,學生片在的道德品質更容易真實的展現出來,而競賽中的規則、裁判、精神文明等等都是相當有效的教育措施,并且這種不經意的教育,對學生品德教育的塑造起著重要的作用。
2.2 培養終身體育思想
現在社會生活中,體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在閑暇時間的重要內容。因此,人們對體育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的掌握賦予新的意義并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學生不光要掌握體育鍛煉的理論與方法,更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這也是對教師培養學生對參加體育運用有著應有的能力與正確的態度。在體育運動中,不還要對學生掌握能夠能力的培養,比如:列隊指揮的能力、組織小型體育活動的能力、體育競賽的基本裁判能力等等的體育時間能力。
3 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實踐
3.1 教師更新教育觀念
體育教學是為了學生鍛煉身體、提高學生毅力。但現下的體育教學中,卻稱體育課為“放松課”,大大的影響體育課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使得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也出現對教學的敷衍。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重點與觀念進行轉變與更新,將教學重點放到學生本身,做到以學生為本。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加強學生的意志力與精神文明。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將教學活動變成師生共同參與的一項運動。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讓學生對體育項目進行團隊比賽,以小組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能力與精神。在對高中田徑項目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幾人分為一組,進行比賽。但在比賽中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部署,教師只是在旁邊進行指導,不去過多的干涉。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對學生的組織能力、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等進行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競技或是戶外運動。
3.2 教師提高自身素質
課堂教學有效成績的關鍵在于教師的自身素質。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將教師的綜合素質提神了,才能帶給學生豐富的教學內容。新課改的活動中,教師的教育任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傳授體育知識,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提高。高中階段,隨著學生知識的不斷增加與社會經驗的不斷豐富,學生的認知能力也大大的提高。教師要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到每一項體育運動的意義,用淵博的專業知識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環境,發揮出個人魅力,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投入課堂教學中。比如在前滾翻分腿起的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完動作的講解和示范后。可以對學生進行一下其中關鍵點的延伸,像是做前滾翻分腿起這個動作時重心的變化,或是如何用文化學習中力學的原理來解釋這個問題。
3.3 提高學生教學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出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將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貫徹新課標中“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與精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人發展,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要人是學生的個體差異,講學生進行不同類型的劃分,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與其相應的發展。比如,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新穎有趣的競技運用,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們好勝的心理,讓學生們主動參與進活動中。這樣學生就會逐漸發揮出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與作用。
3.4 教學策略進行優化
高中體育教學是學生身體健康與意志力的鍛煉。由于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對體育課堂存在認知錯誤,教師應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創新,要充分發揮出體育教學的作用,調動起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熱情,培養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學到精神與能力。比如,在單杠支撐回環的學習中,教師在對學生講解完動作技術原理的同時,還要發現學生對動作的恐懼心理。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思維啟發,讓學生聯想一下物理學習中的力偶原理,運用力偶原理對動作進行分析。對于心存恐懼的學生,先讓他們看到其他學生成功的完成動作后,在鼓勵他們去大膽的做,對學生心理問題教師要進行引導與鼓勵,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對進行體育鍛煉。在學生完成動作的同時,培養了他們勇敢果斷的精神。
高中階段,體育課是學生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體育教師要發揮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地位,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認素質,讓學生在高中階段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為學生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偉.淺析高中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4,4(7):55-56.
[2] 劉朝平.淺析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實施[J].當代體育科技,2012,2(15):37,39.
[3] 王超.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2(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