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 高明陽 趙金巍 廖仲珂
摘 要:學科專業調整與優化在高等教育領域內早已成為一個熱點話題。當前我國現行的體育教育本科專業的課程方案主要存在著,培養目標錯位、專業的內涵口徑過大、課程內容“模式化”以及體育教育專業人才質量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逐漸成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痛點,本文結合近年來學者們的研究分析。把握現行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的問題并以體育教育畢業生的痛點作為課程調整的創新點,對現行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提出合理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體育教育 課程方案 痛點 雙創驅動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b)-0128-02
一直以來,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的核心工作是培養學校體育教師,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方案指導著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從上世紀80年代體育教育專業教學計劃以培養有所專長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體育教師為培養目標,到90年代末期為滿足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要求體育教師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掌握體育教學理論和具有體育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學計劃,再到使用十五年之久的03年版《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以下稱《課程方案》)將培養目標的內容擴充為培養能勝任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并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及社會指導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1]。新課程方案已經實施多年,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高校體育專業不斷擴招,讓許多學生通過體育特長升入自己理想的大學,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出現了許多就業問題,相當多的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并沒有從事體育教師行業,更有甚者不愿意以教師為職業為個人追求,長期待業在家。顯然,《課程方案》作為高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的指導方案并沒有發揮出真正作用,有批評者甚至認為03版《課程方案》導致了現如今體育教育專業的“沉沒”[2]。分析03版《課程方案》在社會結構不斷變遷的背景下給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帶來的痛點,并以痛點為創新點驅動高校體育課程設置的優化提出相應建議是具有相當豐富的實際意義。
1 現行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引發的痛點
1.1 高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內涵口徑過大
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發展途徑與日本、美國等國家基本相似,在培養目標的制定上,都是以培養體育教師為基本內核并朝著為社會培養復合型體育人才的目標努力。這體現了在世界體育教育專業發生著以體育教師為培養主體的單一目標向多元目標轉變的趨勢。在03版《課程方案》提出了要將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培養成能勝任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并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及社會指導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但只字未提如何掌握社會體育指導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于是就出現了專業內涵口徑與學生專業能力之間的錯位,因此全國多所高校的體育教育專業基本沒有開設培養學生社會體育指導方面的課程,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仍然只掌握體育教學技能,無法從事社會體育指導工作,以這樣的《課程方案》作為指導體育教育專業發展的核心思想,反而造成了專項技能學習自上而下的弱化。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的內涵口徑過大逐漸成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就業求職過程中的一個痛點。
1.2 體育教育專業本科課程內容的專業性下降
目前,各高校體育院系的體育專業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內容已經完成了由“?!钡健巴ā钡霓D變,體育教育專業與社會體育專業中主干課程存在著交叉現象,例如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體育概論等兩個專業共同開設的主干課程。各專業在課程學習的側重點的不同,而高校配備的師資水平有限并且沒有按照專業的不同特點對體育理論課程的學習內容進行調整,仍然出現兩個專業的學生上一堂理論課的情況,因而出現體教專業和社體專業的知識水平整體下降也就不足為奇。一直以來,體育教師的教學主要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因此掌握不同階段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發展規律,靈活運用運動技術的基本傳授方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3]。而當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與社會體育學生的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內容存在著嚴重的“趨同”培養現象[4]。其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出現偏差,搞不清專業的學習及就業方向,破壞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以人民體育教師為主要目標的職業理想的形成。
1.3 新時期下城鄉中等學校體育教師就業率嚴重下降
目前,我國城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崗位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而大部分農村及偏遠地區體育教師的空缺逐漸擴大,而經調查,近年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愿意到農村擔任體育教師的畢業生不超過當年畢業生人數的十分之一。這就導致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嚴重下降。“就業難”的問題也就成為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最主要痛點。
2 雙創驅動下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本科課程的優化策略
2.1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本科課程的質量效益優化
體育教育本科專業的發展程度,不僅僅是量的指標,還有質的衡量。在專業課程的設置過程中既要追求辦學效益,又要遵循客觀規律、理論聯系實際,確保教學的質量。提高體育教育本科專業人才的質量水平,是貫徹“健康第一”理念的重中之重,大學要加強與民辦及公辦中等學校的交流,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的形成,通過學生在中小學實習的經歷,積極反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推動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內容的調整與革新, 實現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的內涵發展,課程的設置要以質量和效益的統籌為基礎,才能促進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2.2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本科課程的特色優化
課程特色優化是指在專業課程設置與建設時充分考慮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需要,以及地方文化特色的優勢,培養各高校在專業內容上、目標定位、教學質量等方面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優化創新理念。以實際教學內容的應用為引導,不斷豐富體育教育本科課程的專業內容,確定專業課程的定位,并在定位中不斷探索體育教育本科專業的實踐性教學過程的安排及專業方向的特色創新。
2.3 體育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綜合優化
課程設置的綜合化主要體現在課程結構基礎化、課程內容綜合化和課程形式多樣化這三個層面的結合。教學內容的創新要結合中小學課程的內容,從體育教學的實踐角度來把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的革新。當前體育教育專業的技術課程的教學主要還是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形式,在課程組織上過于單一化,現如今這一教學組織形式的教學效果正在逐漸下降,互聯網視頻課程的興起,使得學生能夠提前掌握更多的技術專業課的知識,這一方面豐富了學生對專業技術課程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對傳統教學的效果帶來沖擊。
3 結語
痛點是產生創意、催生創新的先決條件。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調整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雙創驅動是很好的切入點,推動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的調整,就要開展積極的協同創新,高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調整是一個需要系統化的工程。不斷學習高校本科課程設置理論,把握當前新時代下的體育教育本科專業就業的發展方向,以持續提高人才培養的規格與質量為目標,最終達到克服痛點,開辟體育教育本科專業的就業新環境。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Z]. 2003.
[2] 李強,毛振明.對03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四維視角的反思[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10):92-96.
[3] 唐炎.現行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建議[J].體育學刊,2014,21(2):61-64.
[4] 王瑩.新中國高等院校體育學本科專業結構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5] 陽榮威.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與調控[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