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嘉敏 管意宏 梅曉晨 祝雨婷
摘 要: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學生群體作為主要的媒介使用者,在運動行為方面也會受到新媒體運動類APP的影響。基于此,本文首先著重研究新媒體運動類APP影響力的原因,在調查過程中使用以文獻資料法以及問卷調查法為主的多種方式,詳細分析了浙江中醫藥大學學生使用運動類APP的情況,并闡述了積極發揮新媒體運動類APP積極作用的策略,希望研究結論具備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 運動類APP 大學生運動行為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b)-0225-02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的輿論環境也正在以一個前所未有的姿態走向多媒體時代。媒介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互聯網以及大數據的發展正在將人們的生活帶入到多元信息化的環境中,使得新媒體運動類APP也逐漸成為人們開展體育運動的主要媒介技術選擇,大學生更是龐大的用戶群體,由此通過本次課題來研究新媒體運動類APP對于大學生運動行為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
1 淺析研究新媒體運動類APP影響力的原因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當前各類新媒體軟件的新產品也層出不窮,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交際活動帶來了便捷。新媒體運動類APP的誕生與發展順應了人們對于運動健身的需求,可攜帶式運動類APP設備能夠很好地滿足人們隨時隨地運動鍛煉的需求,由此有著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我國大學生作為一支數目龐大的手機用戶群體,又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引領著新媒體信息升級與技術變革的重要方向,由此該課題的研究以浙江中醫藥大學校內的大學生群體為主要調查目標,希望能夠從調查結果中得到一定的重要信息。調查內容中,涵蓋著一項比較主觀的調查內容,就是讓大學生為自己的運動健康打分,以便考察大學生在運動鍛煉方面的基本情況,這項調查內容采取了發布調查問卷的方式。其中,大學生可以給自己的運動情況打的最高分數為5分,最低分數則是1分,具體的分數要結合自己平時的運動情況來進行選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調查中一共有201位學生參加,其中女生數量占比達到了57.71%,一共有116人,男生的數量則是85人,也有著42.29%的占比[1]。通過對本項內容的計算,得出了這二百多位學生給自己判定的運動健康平均分數為3.25分,在之后的一項調查中,發現這201位學生中使用運動類APP的人數高達154人,已經遠遠超出了平均的人數,由此,研究本次課題的內容非常有必要。
2 新媒體運動類APP對我校學生運動行為的影響
以便更好地分析新媒體運動類APP對浙江中醫藥大學學生運動鍛煉的影響,我們在調查問卷中有意識增加了與學生運動類APP使用情況相關的內容,最終得到了以下調查結果。
從表1的調查數據中便可以看出,我校學生在運動鍛煉過程中經常選用的運動類APP具有多元化的特點,而且從不使用運動類APP的學生人數所占到的比例只有5.97%的情況來看,新媒體運動類APP確實已經深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針對大學生使用運動類APP的目的情況,我們也設置了相應的調查問卷,最后,通過對大學生使用運動類APP目的的分析,可以發現會特意選擇使用新媒體運動類APP來記錄運動情況的人數比例占到了30.35%,相比選擇人數最多的支付寶螞蟻森林攢能量這一原因所占到的43.78%比例而言,可以得知運動類APP對于我校學生運動鍛煉的影響確實比較大,并且其中還包括一些為了提升在好友圈中運動量排名的學生,可見我校大學生在運動鍛煉的過程中,主觀上已經傾向于選擇運動類APP,并且不善于運用運動類APP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會受到運動類APP的影響,由此基本可以分析出,新媒體運動類APP對我校學生的運動行為能夠起到推動性的重要作用。
3 淺析新媒體運動類APP發展積極作用的策略
3.1 積極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大學生處在好奇心最強的年齡階段,在生活中會下意識使用能夠令自己耳目一新的事物,而新媒體以其便捷的智能化操作滿足了大學生這一心理,由此也使得各類新媒體APP在校園內得以流行。在使用運動類APP之后,學生參與鍛煉的被動心理很大程度上會被扭轉為有目的的主動性,或者是為了在朋友圈的排行榜中長期占據前列,或是為了獲得商家激勵性的紅包獎勵,再加上運動類APP自身具有幫助科學健身的功能,由此不斷吸引學生產生體育鍛煉的念頭,并且影響著學生運動行為的持久性。
3.2 借助運動APP 開展體育教學
根據新媒體運動類APP帶動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這一趨勢,高校應當嘗試在體育類課程中選擇使用運動APP來開展新型教學課堂。當前高校中的體育課中存在著課時安排較少,并且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形式相對有限的現狀,因此應當借助運動類APP的優勢來創新體育教學課堂。例如,在教學課堂中可以運用APP來記錄學生運動的軌跡,并且統計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身體機能變化情況,作為體育鍛煉情況的重要信息參考,便于教師可以根據APP整合出的信息,科學制定有效的體育訓練計劃。院校也可以在舉辦季節性或節慶性體育活動的時候,運用新媒體APP平臺推出能夠吸引學生參與興趣的體育活動或比賽,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活動,進而借助媒介信息的優勢,提升院校運動鍛煉工作的有效性,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校園人才,正確發揮出運動類APP的技術優勢所在。
3.3 加強運動類APP使用知識宣傳
新媒體運動類APP為大學生的運動鍛煉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可以通過記錄學生運動的軌跡、時長以及速率,來實現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所消耗卡路里的科學計算,進而為人體制定專門的訓練計劃,便捷了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鍛煉[2]。但是在運動過程中也存在著大學生為了刷步數賺排名,而沒有根據身體實際進行科學鍛煉的情況,導致膝蓋出現嚴重的損傷,反而不利于身體機能的恢復成長。
4 結語
總而言之,新媒體運動類APP已經深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對大學生運動行為的選擇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國家營造重視體育、參與體育的濃厚體育運動氛圍中,當前大學院校也要及時認識到運動類APP對于促進學生鍛煉方面的積極作用,并且積極借助新媒體技術開展院校內的體育教學,以便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繼而實現新媒體運動類APP的優化升級。
參考文獻
[1] 周澤琴.運動類APP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7(8):180-181.
[2] 謝治和,熊微.基于游戲化的互聯網運動類APP設計特征探究[J].設計,2017(3):134-136.
[3] 陳佩,李曉晨,陳東良.運動類APP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研究——以東南大學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24(7):109-11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