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 李若果
摘 要:文章探討了人類學視野下的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過程,并從人類學角度進行分析,結合人類學理論,利用學科理論借鑒、文化研究、研究方法以及田野調查等手段對民族傳統體育進行深入研究。在人類學視野下民族傳統體育研究主要從三方面入手,首先實驗理論與實踐理論,其次參與觀察與深入訪談,最后他者與本我,進而為更多的人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人類學 民族傳統體育 他者 文化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a)-0160-02
促進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關鍵手段就是對學術進行研究,也是民族傳統體育快速發展的重要體現。現如今,我國利用多種自然學科方法對民族傳統體育進行研究,例如生理生化和生物力學,但是在這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研究方法不正確,研究力度不夠以及研究范圍受到限制等。隨著我國文化的不斷創新與改革,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民族傳統體育不在是技術的體現,而是作為一種語境去研究,供人們參考。
1 體育人類學的研究進展
現如今,在體育界中漸漸出現了一大批年輕的專家和學者,從人類學角度對民族傳統體育進行探討和分析,對少數民族體育范疇與武術范疇高度重視。在2010年期間,在人類學視角的基礎上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學術文章進行探討,這也使人類學慢慢成為體育領域最熱門的學術文章。根據這一階段的研究結果表明,以人類學作為研究方向,對文化人類學和社會人類學進行研究,主要采用田野調查作為人類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含人類學中使用較多的口述史、深入訪談以及參與觀察。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與武術文化作為此次研究的重點內容,對人、體育技術和社會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從研究方式上來說,打破了傳統的理論論述,漸漸朝著田野實踐方向發展,并被多個案例所應用。
2 人類學視野下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的啟發與思考
2.1 實驗理性與實踐理性
長時間以來,在人們的觀念里實驗、問卷和二次檢驗的規范性是科學的代名詞。近幾年,很多學者對民族傳統體育教育有很深的學術研究,不斷鉆研問卷調查的研究技巧,并在民族傳統體育教育中占主要位置。通過以上敘述,我們把它叫做“實驗理性”。這類自然科學具備一定的威望與影響力,以至于一些社會學者將自己所探索出的“人為事實”和“生物事實”歸為一類,向更多的人證明人類行為的廣大意義。但是,里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借助自然科學來詮釋社會科學會誤導人們理解科學理性中的“異化”和“物化”。人類文化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因此加大了人類研究工作的難度,所以自然科學的“實驗理性”并不能解釋和探討社會屬性和文化屬性的范圍。一般來講,人類學的主要任務不僅是完成自然科學實驗,更重要的是解釋和探討人類獨有的文化現象,由此讓人們對自身社會文化行為現象有一個更深的理解,鑒于此,我們將研究人類學的過程稱之為“實踐理性”。
此外,對于人類學視角來說,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研究形式發生很大轉變,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科學化思維結合起來,使傳統體育文化事實的詮釋具備較強的科學理念。總的來講,人類視野下的民族傳統體育學科使人們對體育研究理念產生變化,針對傳統來說,是思維模式與行為習慣的改變。這也代表著實驗理性和實踐理性的區別。面對這種情況,實踐理性是人類學所遵守的原則,并要求人類學家將其定向在有志向、有審美的位置。實驗民族的創建,不僅是它具有自然科學的實驗理性,而是在于它具備和研究對象相同的公共性與可塑性。
2.2 參與觀察與深入訪談
人類學最基本的研究形式與文化展示形式都是建立在“民族志”的基礎上,從經濟生活、政治組織、宗教信仰以及親屬制度四方面入手來對事物進行研究,從而更好的認識異文化,也是研究“他者”文化的基本知識結構。參與觀察與深入訪談是運用最多的研究手段,可以更好的詮釋“民族志”文化,傳統體育活動是一種文化現象,它所調研的前提條件是把研究人員和調查對象的文化語境融入到一起。要想對每種身體行為和語言系統的意義有一個深入了解,就要按照不同的民族文化來對其進行解釋,不然此類研究行為是通俗的,不夠深入。就像我們對西方學者懷特做的《街角社會》調查,了解黑人的生活情況,就要每天跟他們生活在一起,并經過他們的同意,進而對他們的語言系統和意義解釋有一個深入了解。又好比探尋民俗體育和武術拳種,僅僅通過談話或觀察方式是不行的,特別是研究武術拳種和武術村落文化,假如調查人員不能加入到拳術練習當中,那么就很難體會到里面的內涵,這也是參與觀察與深入訪談的主要目的。正是因為這樣,人類學的作用在于幫助人們掙脫傳統的束縛,根據自己的思維模式與行為習慣來指引觀察。
2.3 他者與本我
理解信仰系統和地方文化是人類學家的活動內容之一,由此可以更好的理解他者的內涵。在人類學中,“他者”是極其重要的,一般來講,人類學中的“他者”包括研究人員的態度和思維模式,也表示研究人員的主體價值理念。使得“他者”具有雙重意義。在闡述研究人員和被研究人員的客主體關系外,同時也對“他者”有了更深的認識,所以在被研究人員心中,研究人員就是“他者”。研究群體的位置、身份和文化符號系統是“他者”所包含的主要內容。對于儀式感較強的武術、內功、體育和巫術來講,如果不親身感受,不去做田野調查,就很難站在“他者”的角度去詮釋“他者”文化知識和行為習慣。與此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人類研究學者在看待此類體驗色彩對象時需要謹慎小心。因為一旦淪陷到“他者”的思維模式中,就很難站在理性的角度去看待研究人員,并對“他者”文化做出正確詮釋。所以,在研究民族傳統體育時引用“他者”理論,也在隨時警醒研究人員保持理性中立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對“他者”文化進行理解,讓人類文化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就像很多學者所說的那樣:“總結人類學的發展歷程,使他者文化漸漸融入人們生活,從遙遠的異邦,到如今的異邦,再到研究人員身邊。隨著他者形象的發展,人類學家對自身的理解變的非常深刻。”此外,“他者”是一種研究視角,也是研究人員的范圍。隨著“他者”范圍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學家所關注的點,例如一些學者以為“人類學所提倡的是參加和發展,并要求人類學者所選擇的課題要和當地人文發展相符。”所以,人類學的研究意義不僅代表各類文化符號,還代表著從橫交錯的人類文化,將人類學的社會服務功能發揮到極致;另外人類學家對經濟落后地區進行考察,對某個生態地區環境和人文價值進行探索,這都很好的反映了人類學在當代社會中的學術價值。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文化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人類學視角有了新的理解和論述,由此擴大了民族傳統體育研究范圍,并探索出新型的發展空間與研究元素。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較為特殊的社會現象,從人類學方面解釋,特別是文化人類學和社會人類學,對民族傳統體育研究極為重視,它是文化符號和人類文化現象的象征。在后期的發展中,將人類學和體育研究融入到一起成為體育學科的重點內容,從而演變成更加強大的學科分支,例如武術人類學。現階段的體育學科知識體系還不能滿足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需求,對此,探索新的人類學跨學科理論支撐與學術視野漸漸朝著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的新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 周大鳴.關于人類學學科定位的思考[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4(1):79-83.
[2] 陳振勇.人類學視野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的啟示與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2):44-47.
[3] 譚宏.文化人類學事業中的民族傳統體育[J].貴州民族研究,2012(1):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