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標 張麗娜
摘 要:STAD型合作學習是應用極其廣泛并且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合作學習類型。在21世紀,團隊合作、解決問題以及在小組中學習的能力,這三者在職場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每個學生都應該知道怎樣卓有成效地與他人合作。本文介紹了在具備小組目標和實行個體負責制的合作小組中學習,能夠顯著地促進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學習效果并提高體育課的趣味性以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關鍵詞:STAD型合作學習 體育教學 社會適應性 學習小組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b)-0140-02
新課程改革要求體育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作為新時代中的體育教師以及為了培養出未來更強社會適應能力與親社會的學生需要,必須突破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敢于創新出新的路徑運用到體育教學之中。
1 STAD型合作學習法的內涵
學生團隊-成就區分法(STAD—Student Teams and Achievement Divisions)是一種混合能力分組的合作學習方法,包括認可團隊整體的成就,并且團隊對每個成員的學習承擔責任。比如說,在一堂體育課中,將四名學生分為一個學習團隊,那么該團隊的成員需要包括不同運動成績,不同性別以及不同地區的學生。教師先呈現課的內容,然后團隊內的學生一起學習,以保證團隊中的所有成員都掌握了這一節課的內容。最后,所有學生都參加對本節課內容的考核,考核時學生不能互相幫助。這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以及團結協作,與同伴溝通的能力。并且體育課是在一種輕松融洽,歡樂的氛圍中進行的,進而激發了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
2 STAD型合作學習在體育課中的實施
2.1 準備部分的實施
在準備部分環節中,基于體育學科的特殊性,實施過程中要確保每個小組準備活動的練習達到一定密度。在一個52人的班級中將此班分為每組四人的13個小組(具體分組辦法見-2.2基本部分的實施),每節體育課每個小組的每個成員輪流帶領本小組成員進行準備活動。整個學期下來,班級的每一位同學都多次帶領本組同學進行準備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每位同學的自信心與領導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上的鍛煉與提高。使得每位同學都可以成為體育委員,在這種自信感與自我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會使學生提高體育鍛煉的欲望,促進相互之間體育競爭意識的培養。
2.2 基本部分的實施
傳統的體育課大都進行集體教學,甚至還會出現放羊式教學,這不僅不能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更談不上體育興趣愛好的培養,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更是起不到積極作用。然而會使學生認為體育課沒意思,認為原來體育課就是一種玩的課。這在新時代中國家不斷倡導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以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目標顯然是行不通的。而STAD型合作學習將一個班級分成若干個每4人為一個團隊(若班級人數不能等分按5人)的小組。為了將學生分組,應該根據對運動成績(包括過去的運動成績)的某項測量標準將學生從高到低進行排列,并將這個排列表分成四等份,如果不能等分,中間部分學生可多一些。然后分別從這四個等份中各選擇一名學生組成各個團隊,與此同時要保證團隊在性別、運動成績等方面進行平衡。多出來的(中等)學生可以作為團隊的第五名成員。老師將教授的課程(以排球項目的雙手墊球為例)首先給同學們進行講解示范,并且告訴學生在團隊合作學習期間,團隊成員的任務就是掌握教師在課程中呈現的內容,并幫助團隊中其他成員掌握該運動技能。在一個小組中,因為每一個小組內學生的運動成績是不同的,因此掌握該運動技能的快慢也表現出差異性的特征,這使得掌握運動技能較快的學生可以幫助掌握速度較慢的學生。在此學習過程中,學生有效的進行了互動交流,并且對排球墊球的這項技術有了自己的認識。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回觀察指導。
2.3 結束部分的實施
我們都知道教育的任務不是將信息灌輸到學生頭腦中,而是用引人入勝、實用性的概念激發學生的思考。因此在結束部分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作為教師不能只是把知識告訴學生,在進行總結的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比如這節課保證墊球穩定性的核心是什么,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建構過程,比如通過教學使教學內容變得與學生相關、對他們有意義。通過給學生提供機會,使學生自主發現或應用某些技能。或者通過教學使學生對策略敏感主動將策略應用于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梯子,使得學生可以掌握更高的運動技能,但是學生必須學會自己爬梯子。
3 STAD型合作學習的研究
通過把STAD型合作與傳統教學法進行對比發現,在學習成效方面具有差異性,如果能夠滿足以下兩個關鍵條件的話,則合作學習效果一定優于傳統教學。第一,對有學習成效的小組給予某種程度上的認可或者也可以是小的獎勵,這樣小組成員就可以通過得到獎勵意識到幫助組內其他成員的學習是有價值的。第二,實施個體負責制,也就是說小組的成功依賴于小組中所有成員的個人學習情況,而不是單一的小組學習成果。如果沒有這種個體負責制,那么很有可能某個學生會承擔其他小組成員應該做的工作,或者是有些學生在小組互動時可能被排斥在外,因為他們被認作是對小組毫無貢獻的成員。
4 STAD型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所應注意的問題
STAD型合作學習由于是分組教學,一方面這就對體育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有著更高的要求,對學生認知能力與身心狀況的了解也要更加熟悉。其次在課的進行過程中要對運動技能的練習密度與練習效果進行必要的把控,在尊重運動技能客觀規律的基礎之上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合作學習。再者要對有顯著學習效果的小組進行獎勵,對于學習效果不夠明顯的小組進行指引,如果獎勵不夠及時那么合作小組學習的正強化就得不到促進,反而會降低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進而課堂秩序也到不到預期的效果。相反,對于學習效果不明顯的小組所面臨的問題更要及時對其進行評價分析,使得這些小組成員在課下完成主動積極的思考。
5 結語
本文旨在揭示在具備小組目標和實行個體負責制的合作小組中學習,顯著地促進了學生對傳統學科內容的學習。與此同時,他們也可能獲得同樣重要的團隊合作技能,如與同伴之間相互教與學的能力、支持和鼓勵同伴努力的能力﹑有禮貌地進行反駁并在不貶低他人的情況下堅持合理觀點的能力、解決人際關系以及在團隊內創造一個積極的工作環境的能力。所有這些能力,不僅幫助年輕人在當今的職場中取得成就,還有助于營造一個更加安寧和親社會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白偉偉,方海光,黃雪,等.STEAM視角下基于STAD型合作學習的課程設計研究——以小學博弈數學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科學,2017(10):108-114,124.
[2] 邢偉.基于STAD的初中數學教學研究[D].魯東大學,2016.
[3] 孔寧. STAD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
[4] 何李來.STAD型合作學習:教育學課程教學新嘗試[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0(2):107-110.
[5] 何李來,邵景進.STAD型合作學習簡介:目標、模式、實施及評價[J].外國教育研究,2005(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