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俊毅
摘 要:體育是一種無國界的特殊運動,它具有超越不同文化的能力。在未來社會,體育對社會的存在價值越來越明顯。因此,體育法的孕育,將代表我國體育發展史上重要的進程,也為社會、文化、政治等方面提供便利。體育法的特殊性也使得研究領域的拓展的新課題。鑒于此,文章主要闡述了體育法學方法論的內涵,進而通過這一視角出發研究了體育法方法論。并結合學者研究經驗分析了體育法方法論的思考。
關鍵詞:體育法 方法論 路徑選擇 思考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c)-0217-02
1 體育法方法論的內涵
1.1 “方法”釋義
方法廣義的說屬于哲學問題,而從微觀的角度來說其屬于具體的技術方法問題。通常情況下,無論哪種學科都屬于獲得和分析實施的一種方式和方法。因此,無論采用哪種方式和規則進行,主要采用的手段都是主體的客觀認識,是對客觀方法及工具的總和。若沒有方法,大家便沒有渠道對世界和客體進行認知和探索,英國哲學家和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曾說過:采用正確的方式和錯誤的方式結果截然不同,一種會事半功倍,另外一種則可能勞而無獲。因此若要真正改變,需要在原有的方法上進行完善梳理。而相對于體育法,這種社會存在的現象認知以及更改,也需要正確的方法。
在學術研究中每種研究方法都是要根據特定的方法和研究方式。而最基本的問題也就最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學術研究理論構建的方法。
從學術史上面理論和方法都是同時產生的,每一種理論都是不能避開理論和方法單獨去進行的。如果沒有方法就進行檢驗,那么這個理論就是沒有意義的。如果離開理論,則這個決定方法則沒有價值,得到的也是一種永遠不能付諸于實際中的、不切實際的方法。現階段理論和方法最基本的研究就是:理論是為達到認識這個世界的目的,而法則就是為例實現這一目的最終而形成的路徑選擇。
1.2 體育法方法論的內涵
體育法學的研究方向分為抽象方面和具象方面,這是兩個過程,其中抽象指的是采用何種手段找到規范和規范之間的關聯程度和相似的程度,在此基礎上,把規范進行統一整合,形成有規可循的一個系統。而具象指的是把濃縮度較強的一些規范運用到各個案件中,找到文本規范,實現具體且個性的形式。因此,體育法學的研究對象成立必然涉及到方法論的問題,而將這些對象進行抽象化與具體化,就是體育法學方法論關照的范圍。
2 體育法方法論的路徑選擇
首先,對于一種理論,需要解決的就是“研究的必要性”問題。其次,再解決“體育法學什么可能”的問題。體育法學方法論就是解決研究者對法律的認識和研究的可行性問題。在此借鑒前人的界定:認為其方法的由來,便是在某種哲學理論的指導下,所采用特殊的渠道來理解體育法學的理論原則、邏輯手段和研究方法。由此說明,體育法學方法論是所有研究者對體育法學的一種研究工具,是衡量體育法學和體育法律體系之間的樞紐,也是法律材料與真理之間的橋梁。
為體育法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善于各種具體方法研究,假如作為一種哲學性的研究,意在將特有的內涵與優點作為重點內容闡釋,而不是不同類型的方法總結歸納。主要討論怎樣高效應用不同類型具體認識方法的方法,是‘方法的原則。鑒于此,其體育法學方法論就是是對于體育法學方法加以邏輯上的高度概括與總結,考慮其理論性、系統性與統一性等內容特點。
體育法方法論本質上是高度概括與總結。因此,基于價值目標而言,不同方法之間的研究思路與價值取向并不是完全一致,而是存在明顯的矛盾與沖突,方法論在其中發揮著一種重要的協調作用,從而讓他們能夠在將自身作用充分發揮的前提下一同服務于相同的目標和任務。基于系統來說,主要反映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確定以及價值的定位。人們在對體育法展開探究的過程中基于方法論的指導下作出選擇以及明確相應的將問題加以有效解決的方法與步驟之后,將自身的價值觀滲透到具體的結果中。所以,對于一個相同的問題,每個人最后得到的結論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包括方法的選擇和目的價值定位。
體育法是近幾年剛興起的一個研究客體,隨著研究價值的上升,法學界與體育學界的眾多學者相繼將目光聚焦在這個領域。針對該領域,兩種不同的理論基礎學者存在顯著差異,造成彼此之間的學術分歧,但對體育法研究領域中,采用的方法與闡述的價值理論,不同程度上代表著當今世界法學方法論的發展方向,而這些問題實際上都是體育法哲學方法論。
不管是二者中理論基礎不同的學者研究的體育有何不同,但實際上學術路徑和相關法學傳統研究模式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對這次研究奠定了基礎。兩個研究路徑均存在其自身的合理性,均對于此學科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因學科任務的不同,導致其概念、對象、方法等基本內容都不同,并且,其各自的方法論進程亦給體育法方法論的深入探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借鑒,從而讓我們可以有效解決國內在研究領域遇到的一些現實問題,給我國未來發展的方向做出正確的指引,最終不妨礙一個屋檐下的體育法。
針對本研究內容而言,所有內容都視為“參照物”,基于此來對于我國的體育法學的科學研究貢獻一份力量。文章主要把這些問題產生的原理,作為體育方法論的厚度,把研究路徑的分析作為向度,以不同向度之間的分析,作為邏輯性推演。
3 體育法方法論的思考
體育學科是一個綜合研究學科,而體育法學作為體育人文社會下的二級學科,發展自有歷史的必然性。嚴格的法律規范上看,我國應從學校體育開始;從個人學者大體育法上研究,則應從體育規則的起源開始,但研究者主要擬從規范的法沿革開始。因此,體育領域為何會出現和使用法律行為與體育運動的發展密不可分。“學科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成果和水平的標志。在學科的劃分問題上,社會需要而形成的獨立學科是首要的,理論邏輯是次要的。”
體育學者與法學學者最大的不同是脫離了法律的框架,從我國的社會、體育體制等方面內容研究體育現象和體育的法律。為法學的學者擅長從法學的角度研究體育法本身,或者規范條例案例分析等等內容,其特性根據學者的研究學科任務本身決定的。然而,體育的特殊性質,讓它的法律問題成為社會定義的存在,主要表現出社會性現象。因此,學者們沒有綜合的對體育的多方影響因素分析,如體質、社會、運動特性等,絕對不能準確、全面的、理性地把握體育法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呂偉.一個屋檐下的體育法——體育法方法論的路徑選擇與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38(11):6-11.
[2] 馮發金.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的政策監控研究[D].西南大學,2016.
[3] 劉紅建.群眾體育政策執行阻滯問題及其治理路徑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4] 徐士韋.體育糾紛及其法律解決機制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5.
[5] 趙毅.從規范分析到歷史考察——意大利學界在古代體育法研究上的范式轉換[J].體育與科學,2014,35(4):28-32,50.
[6] 陳瑩利,譚小勇.體育法學學科建設基礎理論問題閾[J].體育科研,2014,35(4):23-29.
[7] 金光輝.從體育教科書和專著的立論基礎看體育思想的演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2.
[8] 寧雷.論學生體育權利[D].北京體育大學,2013.
[9] 劉顯.中國競技體育市場化的制度變遷[D].北京體育大學,2013.
[10] 李洪波.城市社區公共體育資源合理配置與政府績效評價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