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靈芝 殷艷 陳守映


摘要?在云南省羅平縣、尋甸縣、東川區選取80個樣本農戶開展實地問卷調查,利用SPSS軟件整理數據,采用A-F方法定量分析樣本農戶多維貧困現狀。結果顯示,8個貧困指標的單維度貧困發生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生活水平、生產資源、收入、健康、教育、政治參與度、衛生設施、家庭資產。1~7個維度的貧困發生率分別為93.75%、83.75%、43.75%、27.50%、10.00%、3.75%、1.25%,其中生活水平維度(尤其是住房條件)和生產資源維度對多維貧困的貢獻率最大。
關鍵詞?云南省“三區”;多維貧困; A-F方法
中圖分類號?S-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8)35-0227-02
長期以來,云南省大部分農村地區一直屬于國家重點治理貧困的區域。在2017年公布的國家級貧困縣名單中云南省有73個縣,且大都分屬于少數民族聚集區和偏遠山區。2016年全省總人口為4 596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 927萬人,占總人口的63.2%。農村貧困人口仍有574萬人,貧困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二位,片縣區和重點縣數居全國第一位,仍是全國農村貧困面最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脫貧攻堅任務異常艱巨[1]。因此,采用科學的多維貧困測度方法更好地測量云南省“三區”(云南省“三區”是以縣為單位,主要是國家確定的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縣,其中烏蒙山區15個、滇黔桂石漠化片區12個、滇西邊境片區61個、藏區 3個和國家認定的扶貧開發重點縣2個,共93個縣(市、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以下簡稱“三區”)農村貧困現狀,分析致貧因素,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旨在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建議,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指標體系界定與數據來源
1.1?指標體系界定
借鑒聯合國提出的人類發展指數(HDI)和人類貧困指數(HPI)、世界銀行提出的人類機會指數(HOI)、A-F貧困指數的 3 維度 10 變量[2]、鄒薇等[3] 的 3 維度 8 變量、張全紅等[4]的5維度12變量、揭子平等[5]的4維度10變量,以及與相關研究專家和地方扶貧工作人員探討,最終確定8個維度18個變量構建指標體系進行貧困測量,其中政治參與度是一個全新的維度設計,在以往的研究中沒有涉及該指標的測量。具體指標體系見表1。
1.2?數據來源?以云南省“三區”農戶作為調查總體,在昆明市東川區的安樂村、老石頭村、陶家村、阿旺村;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轄下的白牡丹村、竹溝村、白家哨村;曲靖市羅平縣轄下的白龍潭村開展入戶問卷調查,共獲取80份有效農戶問卷。問卷內容以農戶家庭的教育情況、家庭資產、生產資源、收入、健康、衛生設施、生活水平、政治參與度8個維度的信息為主,搜集客觀信息數據來測算貧困指標值。
1.3?研究方法
采用的是目前理論界最為成熟且應用最廣的方法,即由Alkire和Foster開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所采用的A-F方法(alkire foster method)。
2?結果與分析
2.1?單維度貧困?由表2可知,8個維度中生活水平維度的貧困發生率最高,達65%,主要表現在人均住房面積低于2017年云南省農村人均住房面積37.2 m2,住房條件亟需改善;其次是生產資源貧困,57.5%的農戶人均耕地面積低于2009年云南省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中人均耕地面積0.137 hm2,這與云南“三區”山多地少的資源稟賦,用于農業生產耕地資源匱乏的現實相符。8個維度的貧困發生率依次是生活水平、生產資源、收入、健康、教育、政治參與度、衛生設施、家庭資產。生活水平和生產資源的貧困發生率大于收入的貧困發生率,因此這2個方面的改善重要性優于收入水平的改善,地區在扶貧工作中應注意改善地區農戶生活水平、生產資源方面的現狀。家庭資產維度的貧困發生率最低僅為5%,可見農村家庭擁有的耐用消費品種較多,這與戶戶通電工程、家電下鄉補貼政策、扶貧政策執行到位關系緊密。
2.2?多維貧困測量結果
由表3可知,隨著維度的增加,貧困發生率H和多維貧困指數M0不斷減小,平均剝奪份額A不斷增加。在維度為1時,貧困發生率為93.75%,多維貧困指數為0.329 7;在維度為7時,貧困發生率較低,只有1.25%的家庭在8個維度中有7個處于貧困狀態,多維貧困指數為0.011,此時的剝奪份額為87.5%。以K=3為例,貧困發生率為43.75%,說明約40%的家庭在8個維度中3個維度處于貧困狀態,多維貧困指數為0.217 2,貧困剝奪份額為49.64%,多維貧困發生率中等,說明地區的扶貧工作有成效。
2.3?多維貧困指數分解
由表4可知,不同K值下,家庭資產、衛生設施、干凈飲用水、燃料類型、通電的貢獻率均較低,均在10%以下,說明這些維度或者指標對貧困的作用較小,大部分家庭的致貧因素不在這些方面。其中通電指標的貢獻率為0,說明扶貧工作中通電到戶工作已落到實處。政治參與度維度的貢獻率隨著K值的增加不斷增加,說明越是多維貧困的家庭對于政治的參與度越低。整體來看,隨著維度的增加,各個維度的貢獻率不斷發生變化,維度之間的差異不斷縮小,各維度的貢獻率趨于平衡,體現在相對更貧困的家庭中,各個維度的剝奪都存在,即農戶貧困是多維貧困,不是單一某個維度的貧困[6-7]。
以K=3為例,生活水平維度的貢獻率最大,為27.34%,其中住房狀況的貢獻率為17.27%,說明地區農戶的住房情況較差。生產資源維度的貢獻率為22.3%,資源稟賦差也是導致農戶貧困的硬傷;健康維度的貢獻率為13.67%,收入維度的貢獻率為12.95%,教育維度的貢獻率為12.23%,家庭資產維度的貢獻率最小,為1.44%。多維貧困發生率中等,說明地區扶貧工作有成效,但仍需要加大扶貧力度,著力解決多維貧困中生活水平、生產資源等貧困發生率較高維度的問題。
3?對策建議
3.1?改善住房結構,提高人均住房面積
住房是農戶家庭投資最大的固定資產,住房貧困問題的解決是扶貧工作的重點之一,但由于投資大,需要建設周期,住房貧困仍是“三區”農戶貧困的重要表現。今后扶貧工作中,通過搬遷、舊房改建、新建等途徑改善農戶住房狀況,實現住房脫貧。
3.2?提高有限生產資源的產出
“三區”耕地資源稟賦的硬傷導致農戶生存依賴的生產資源嚴重不足,在有限的耕地資源上通過開展多樣化的經營模式,如發展林下經濟、集中成片經營等,提高單位面積產出,突破資源限制的瓶頸[8]。
3.3?喚醒農戶政治權利意識
越是貧困的農戶在政治權利行使中“事不關己”的心態越嚴重。在扶貧工作中,采取措施喚醒貧困戶的政治權利意識,讓農戶知道自己的權利,正常行使自己的權利,主動參與政治活動。
3.4?持續深入解決多維貧困?從數據分析結果看,“三區”農戶收入上的貧困發生率已不是最高值,這是這些年來扶貧工作開展的成效,但也要看到農戶的貧困是多維的,因此讓“三區”農戶真正脫貧還需要從其他貧困角度深入開展,讓農戶真正脫貧。
參考文獻
[1] 劉穎.云南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40萬名干部“掛包幫、轉走訪”[EB/OL].(2015-08-26)[2018-07-20].http://www.chinadevelopment.com.cn/zj/2015/08/950089.shtml.
[2] ALKIRE S,FOSTER J.Count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J].Journalof public economics,2011,95(7/8):476-487.
[3] 鄒薇,方迎風.關于中國貧困的動態多維度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11(6):49-59,111.
[4] 張全紅,周強.中國貧困測度的多維方法和實證應用[J].中國軟科學,2015(7):29-41.
[5] 揭子平,丁士軍.農戶多維貧困測度及反貧困對策研究:基于湖北省恩施市的農戶調研數據[J].農村經濟,2016(4):40-44.
[6] 韓瑩,鄭祥江.精準扶貧視角下貧困農戶識別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15):198-200,224.
[7] 孫詠梅.基于多維視角的我國農村地區減貧成效評價及減貧路徑探索[J].社會科學輯刊,2018(4):160-170.
[8] 黃瑩,韋燕飛,李瑩,等.貧困與土地利用變化時空耦合關系分析:以田陽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27):203-20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