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觀察外在表現,剖析產生原因
在研討中,部分教師認為要解決“不合群”的問題,首要工作是要善于發現這些“不合群的學生”,找到原因,對癥下藥。許多人認為“不合群”受到先天遺傳因素影響,也可能受到后天教育、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筆者結合相關文獻資料以及論壇研討中遼寧朱丹、浙江沈燁、山東王卓銘、甘肅王宗社、甘肅金智宏、山東牟保真、浙江陳淳福、遼寧楊水霞、四川閻光輝、陜西趙俊萍等教師的觀點梳理總結了“不合群的學生”的外在表現。
1.內向自卑:由于家庭及個體原因而形成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喜歡自己獨處,不與周圍學生溝通交流,不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另一類由于他們在學習上、體育上較落后于別的學生或有生理缺陷,長期處于不自信的狀態,覺得自己什么也不行,不敢參加體育活動,把自己孤立起來。
2.自負任性:現在由于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缺乏團隊意識,以自我為中心,表現為不會與學生進行良好溝通、不愿意與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另一類是班級里的“學優生”“體優生”,他們因各方面能力都不錯,瞧不起比他們差的學生,不愿與其他學生玩。或因與其他學生的思想形成一定的差異導致無法和其他學生愉悅交流。還有一類是希望得到教師和同伴的重視或看待事物有負面情緒,有些會做一些吸引教師、學生的行為,會故意擾亂課堂紀律,期侮學生,不服從教師的管理,對教師置之不理,對于教師提供的要求完成的技術技能教學不愿意學習。
此外,在研討中還有一些不一樣的觀點。如,浙江鄒思奇認為學生“不合群”有時間段,分為“暫時性”“階段性”“長期性”3類。江蘇伍書春從3個方面看“不合群”外在表現:語言不合群、行為不合群、心理不合群。也有觀點指向遺傳、自閉癥、青春期等。
二、探尋有效溝通,善于正確引導
在研討中大部分教師認為心理溝通是全面分析及了解學生“不合群”形成原因的法寶,同時有利于拉近師生關系。引導能起到“穿針引線“的效果,探索有效溝通和正確引導“不合群的學生”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結合論壇研討中浙江蔣世杰、內蒙古常德玉、山東姜建明等觀點總結出了探尋有效溝通和引導的策略:經常關注學生,多給一個肯定的眼神、多給一句鼓勵的話語、多給一個認可的動作;多創造與其交流談心的機會,打開學生心中的死結,引導他積極上體育課;在溝通的過程中,努力發現他的閃光點進行發揚,激發他的熱情;盡量營造一種尊重和關愛的體育課堂氛圍,讓他感受到愛;教師融入小組活動,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使“不合群的學生”融入群體;在巡視中經常過問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等。
三、探研實踐案例,深挖歸巢策略
研討中發現,許多教師對在體育課堂中“不合群的學生”,感到束手無策,都希望能研討出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筆者結合論壇研討中安徽李厚余、浙江王堅、浙江史科炳、山東牟保真、江蘇顧鑫鑫等教師的觀點,對“不合群的學生”融入到團隊學習中應做好的工作進行了梳理總結。
1.教育合力。要改變學生的“不合群”問題,不能只靠體育教師一己之力,要調動身邊可調動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學校領導、班主任、學生家長及其他學生等都是可直接參與幫助“不合群的學生”的成員。研討中,許多教師認為同伴幫助“不合群的學生”往往比教師更有成效,建議給“不合群的學生”實行“同伴幫扶”,給“不合群的學生”搭建友誼的橋梁。
2.精設課堂。如何讓“不合群的學生”在課堂上情感投入,需要廣大體育教師用心思考,結合學生學習習慣、心理和能力,采取“私人定制”的教育教學方法,包括課時計劃、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德育方法等。在體育課中要加強合作學習,強調團隊意識,增強集體凝聚力,以面帶點,引起學生的興趣。
3.引導激發。“不合群的學生”上好課需要興趣,在課堂中要關注“不合群的學生”,適時地進行引導。做好興趣引導工作,讓他們學習感興趣的內容 ,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做好課堂評價把控,對于取笑學生的弱點或缺陷、欺負學生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并嚴肅處理。教師主動和“不合群的學生”組隊,改善其性格與思維定式。
4.安家落戶。做好分組工作,根據“不合群的學生”特點,組建學習共同體,把“不合群的學生”分在適宜其發展的組,讓“不合群學生”受到歡迎,得到感性的溫情,對“不合群的學生”,教師要善用“優質同伴”對其做好“傳、幫、帶”的引導學習。
5.搭建舞臺。找出“不合群的學生”的長處,并對其表揚和鼓勵,對于改善“不合群”現象比較有幫助。對于能力較差的“不合群的學生”,教師要去關注他們,手把手教他們,幫助他們一點點地提高,他們看到自己慢慢地進步就會比較開心,時間長了也會慢慢變得合群;對于能力較好的“不合群的學生”,教師要發揮他的長處,讓他們幫助其他學生一起進步,讓他們有幫助別人進步后的成就感。
6.提升能力。體育教師要做到多觀察、多探索、多積累。利用課余時間多研讀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及案例,積極參加心理課培訓,多與其他教師相互交流探討,觀察同事遇到這種情況的解決策略,不斷提升解決“不合群的學生”的能力。
四、理清工作思路,分析注意事項
明確“不合群”的注意事項,有利于教師在改善學生“不合群”的問題上少走彎路。研討中,教師們對“不合群”的注意事項結合案例進行研討,筆者結合論壇研討中遼寧朱丹、浙江沈燁、浙江蔣世杰等教師對“不合群的學生”的注意事項進行了梳理總結。
1.保護自尊。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特點、性別的不同、性格的不同,注意采用不同的策略。保護其自尊心,無論是談心還是交流盡量不要在全體學生面前,否則他會感覺是教師在批評他。要對因為技術差而“不合群的學生”特別關注,適當降低動作技能難度,再進行練習,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信心。
2.鼓勵引導。“不合群的學生”心理不穩定,因此,教師應該關注其動態,滿足其內心的需要。對于運動能力強的學生鼓勵其幫助教師教授或者管理其他學生的學練,滿足其內心的需要;對于將自己封閉在自己世界里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愛。
3.善用方式。針對“不合群的學生”的成因和表現,應該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和交流用語。他提出的問題或者說的話教師要按照他的思維去認識,有時候需要多給他一些包容,當然遇到課堂原則性的問題,尤其是在安全問題上教師一定要有立場,一定要做到生生遵守。當這樣的學生出現問題時還要做好課后的交流工作,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對課堂安全造成的影響,從而讓他真心信服。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注“不合群的學生”,但不是時刻緊盯,過多地關注會給學生造成心理負擔,應該適時地進行鼓勵和引導。平等地對待每一名學生,讓這些學生覺得教師對自己和其他學生一視同仁,大家都是集體的一員的心理暗示,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的心態。
4.循序漸進。“不合群的學生”通常適應能力差,千萬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漸進,找到合適的契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首先,打破其不愿參與的狀態;其次,降低練習的難度和標準,讓其能夠感受到自己在體育學習中“也能行”;最后,在可能的情況下,安排班級里熱心的學生主動和其交流,幫助他走到學生中來,慢慢地讓更多的學生走進其內心。
——陳銀銀(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蛟川中心學校,315200);翁偉炯(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教研室,315200);苑景蕊(浙江省鎮海中學,315207)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