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悅
【摘要】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身心素質的高素質職業技能型人才是新時期高職院校的核心目標。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能夠讓學生更加適應新形勢下市場所需要的相關專業要求,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畢業生融入社會,適應崗位職責。在高職院校每年為社會輸送大量專業人才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加強和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即以學生素質提升為核心。但是,目前學生教育培養過程的具體實踐仍有一些問題和障礙,嚴重影響培養質量,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并提出了一些日常管理建議。
【關鍵詞】綜合素質能力 提升 學生教育
0 前言
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身心素質的高素質職業技能型人才是新時期高職院校的核心目標。近幾年來,高職院校不斷向社會輸送大批素質高、專業精、動手能力強的優秀人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堅持“人才培養”為第一位,通過教學、實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實操技能的實踐性和創造性,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道德、專業技能等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然而,諸多高職院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仍存在一些偏差,普遍的衡量標準還是以傳統的模式和方法較多,沒能真實地映射出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性,只是單地實施學生培養模式,使學生在綜合素質能力上嚴重匱乏,今后在社會競爭中難以立足和充分發揮自身專業技能。
1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方面所存在的相關問題
1.1傳統的管理模式在根本上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高職院校的管理系統是日常學生管理的立足之本,更是學生管理的關鍵環節。先進性、科學性的系統,決定管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對于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目前大多數高等職業院校,傳統的管理模式及背后的制度更為普遍,阻礙了學校的整體發展。首先,大部分高職院校存在一個問題:管理權限模糊。在國家大力推進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同時,高職院校管理權限擴大,導致學校管理學生日常生活范圍擴大,這種管理模式側面映射出職業院校在管理制度和理念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升;其次是高職院校對學生的義務方面存在諸多要求,對學生的利益和權益卻保護較少。諸如高職院校在管理過程中因年齡和學校既定目標的差距、體制與制度不同,不能因人制宜。最后是學生考試成績方面,高職院校針對學生成績管理與評估方面存在單一性,在信息反饋等一系列后期工作中沒有牢固的立足點。
1.2教師自身隊伍觀念較為落后未能有效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
近些年,由于高職院校的實際運行中的傳統理念不能得到提升和改變,而且部分高職院校已經形成了管理惰性,因此學生的自身價值和潛力無法得到本質上的提高和促進。首先,高職院校與教師的管理工作具有相應的主觀性和強制性,沒能深入研究學生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理論和實踐出現脫節現象。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為許多教師特別是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老教師,教育管理思維仍保持傳統思維方式并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其次,由于高職院校教學方面學生信息收集相對遲緩,學生信息管理較為混亂,學生缺少展現自我的平臺和溝通表達的途徑,從而導致學生訴求和教學目的存在偏差。最后,學校和教師應定位為學生管理的起點,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1.3學校實踐技能培養環節薄弱削弱了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首先,由于部分高職院校現有的辦學條件基礎較弱,在培養高職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上存在差距。近些年來,高職院校發展有了顯著的提高,但院校實踐教學建設存在緩慢現象,缺少實踐教學場地和設施。目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簡單的技能培訓,在設備、師資力量、教育理念上都不能滿足學生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等多層次培養的要求。其次,系統性的職業技能培養缺乏。目前,職業技能培養的教學模式總體處在一個快速發展階段,高職院校對人才的培養采用學習和套用普通本科或沿用以前本校的教育模式,理論知識教授較多,針對性不強,課程教學中實用性欠缺,實踐性教學時間少,技能訓練薄弱。這種與職業能力培養脫節的教學方法,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2如何做好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工作
2.1以扁平式的管理理念為載體,轉變管理觀念
理念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基礎,是所有科學性實踐培養的先決條件,對學生管理工作起著較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對于高職院校,改變管理觀念是必然條件。首先,高職院校應加強國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文件的解讀與分析,因地制宜、因人而宜,不斷創新和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學生為本”為基礎,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根據學生的特點實現多元化管理。其次,高職院校應注重實踐教學與管理工作,放棄傳統的評估方法,讓社會評價來確定管理工作的成效。最后,信息通信和信息共享的縮短不僅改變了服務意識和服務概念,而且減少了由多級通信和線性通信引起的信息丟失和失真,從而確保服務的相關性和及時性。
2.2加強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構建
教師是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關鍵,因此,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構建需要提升。加強教師團隊的建設具有長期性、科學性和系統性。首先,明確高職院校核心職能和教師教學的核心目的,明確管理的主體應為學生,老師是指導和教育者,教師應專注于學生的相關工作,分析學生的特點和挖掘學生自身潛力,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得到自身發展和明確發展方向。其次,加強教師專業理論的更新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如網絡信息化教學模式,不僅對教師授課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同時能夠更好地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最后,高職院校應把關鍵提升教師專業素質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為學生創造學習生活環境,從而深層次挖掘和激發學生的自身潛力和自身創造力。
2.3發揮頂崗實習與技能大賽對學生的培養作用
根據國家教育規定,高職院校已全面實施頂崗實習的教學方法。高職院校學生在校內進行了大量的模擬實訓,有的還參加了工學結合的課程實訓,但這些都不能代替頂崗實習。頂崗實習將有效地促進和幫助學生同企業之間的接觸,進而幫助學生在所學專業和未來職業方面得到理性認識和感性認知。其次,完善頂崗實習過程的管理機制.充分提升頂崗實習在職業技能方面的價值。同時,校內指導老師要深入到企業,與企業建立良好的交流平臺,從而及時了解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各階段的表現與變化。
3結語
總而言之,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思想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和更好地為社會提供高端實用型人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高職院校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更是新課程改革和優質教育的要求。然而,由于傳統的教育理念的局限和缺少科學的理論和實施經驗,高等職業院校管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陷,使得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方面還存在很大的不足。高職院校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方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不斷改善方案和理念,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為社會提供更高素質、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忠,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應以人為本[J].遼寧高職學報,2008 (4):11-12.
[2]李景龍,陳玄令,新時期高職學生管理工作而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6):1-2.
[3]王國忠,高職院校“雙師型”輔導員隊伍建設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7):94-95.
[4]徐金然,劉艷華,淺談素質教育對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影響[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4):154-155.
[5]徐愛玲.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蘇北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9(21):43-45.
[6]楊彩卿,霍新懷,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中心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2(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