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玲 韋滿 楊麗娟 李煥喜 鐘誠



[摘要]目的 探討針刺鎮痛聯合中醫護理在骨科四肢術后疼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四肢術后疼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奇偶法將其分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40 例。研究組采取針刺結合中醫護理,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比較兩組患者鎮痛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NRS評分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12、24 h以及3 d NR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以及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骨科四肢術后疼痛患者采取針刺結合中醫護理效果更好,能夠減輕患者疼痛感,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縮短治療時間,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推廣及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鎮痛;四肢術;中醫護理;針刺
[中圖分類號] R2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4(c)-0173-03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TCM nursing care after the limb surgery
LIANG Chao-ling WEI Man YANG Li-juan LI Huan-xi ZHONG Che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Wuy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Jiangme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Jiangmen 529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TCM nursing care after the orthopedics surgery.Methods From June 2016 to November 2017,80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limb postoperative pai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by digital parity method,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The analges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R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The NRS scores of 12,24 h and 3 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hospital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combined method of acupuncture and TCM nursing care can quickly relieve the pain,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and increas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Key words]Analgesia;Operation of four limbs;TCM nursing care;Acupuncture
骨科四肢手術屬于臨床常見手術,但對患者創傷較大,術后疼痛較為明顯,極易使患者產生心率過快、血壓升高等現象,嚴重影響正常飲食以及生活,因此有效控制術后疼痛在保障患者預后效果中具有重要意義。臨床上鎮痛方式較多,如超前鎮痛以及自控鎮痛等,雖然取得過一定應用價值,但是不良反應較多,患者容易出現便秘、惡心嘔吐,甚至呼吸抑制等癥狀,直接影響預后效果[1]。隨著中醫技術不斷進步,陳慧鏗等[2-3]專家提出采取針刺鎮痛效果更好,在傳統中醫針刺基礎上結合現代技術進行治療,能夠有效緩解疼痛感,避免不良反應,改善生活質量。同時聯合中醫特色護理方式,通過情志護理、健康宣教、睡眠調護、中醫飲食、按摩針灸以及康復鍛煉等方面進行干預,具有簡便、效果顯著以及價格低廉等特點,不僅豐富了骨科四肢術后鎮痛方式,明顯減少藥物鎮痛產生的不良反應,保障患者身心安全,還能促進醫患溝通,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避免醫療糾紛[4-5]。探討針刺結合中醫護理在骨科四肢術后疼痛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科四肢術后疼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奇偶法將其分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40 例。所有患者以及家屬均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并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研究組中,男18例,女22例;年齡20~65歲,平均(34.5±2.6)歲;上肢手術21例,下肢手術19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18~63歲,平均(35.3±2.7)歲;上肢手術22例,下肢手術1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6]:①所有患者均符合骨科四肢手術標準,并在我院進行治療。②依從性較好者,能夠聽從醫護人員安排進行治療。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②合并感染、骨髓炎或者惡性腫瘤者。③術后疼痛等級在兩級以下者。④精神障礙或者意識失常者。
1.2 方法
研究組采取針刺結合中醫護理,具體如下。針刺方法:首先確定內麻點,位于患者小腿內側,內踝上7寸,脛骨后緣0.5寸處。患者采取仰臥位,雙足自然向外旋,使膝關節下端完全暴露。并在雙側內麻點進行常規皮膚消毒,右手持針與皮膚垂直進針約37 mm深,使針感放射至足部,或者五個足趾同時呈現微屈狀。連接治療儀導線與毫針,并將其固定。利用連續波,將頻率由低向高進行設置,根據患者具體耐受程度為宜,刺激0.5 h后拔針。通過全面掌握患者病情采取辨證施護,制定針對性中醫護理干預。①情志護理:耐心解答患者疑問,了解內心真實想法,盡力滿足合理需求,增強對醫護人員信任感;囑保持樂觀情緒、避免七情刺激;為患者提供舒適居住環境,播放輕緩音樂,緩解焦慮、緊張心情。②健康宣教:術前主動向患者以及家屬介紹疾病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等,并舉例同類型手術成功病例,增強患者戰勝疾病信心;術后予宣教、康復功能鍛煉為主。③睡眠調護:予耳穴貼壓、灸百會穴或開天門、播放輕緩音樂為主。④中醫飲食:幫助患者調整飲食結構,根據證型及分期,指導患者進食健脾益胃、調和氣血、補益肝腎、活血化瘀、接骨續筋、強壯筋骨之品,不暴飲暴食或食之過飽。⑤根據患者具體恢復情況制定針對性康復計劃,定時采取按摩、冷療、中藥封包熱敷、針灸等治療,緩解疼痛;并鼓勵盡早下床活動,并囑咐勞逸結合。⑥部分患者口服消炎止痛藥。
對照組:采取曲馬多片(針)或其他鎮痛針治療。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進行隨訪,并記錄不同時間段患者NRS評分變化情況,治療結束后發放生活質量以及滿意度調查表,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以及安全性。根據NRS評分標準判定[7]:總分為11分,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有輕微的疼痛感,患者能夠忍受;4~6分表示患者疼痛感影響睡眠,但尚能忍受;7~10分表示患者有強烈疼痛,且疼痛難忍。根據生活質量以及滿意度評分標準判定[8]: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RS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NRS評分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12、24 h以及3 d NR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RS評分的比較(分,x±s)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n(%)]
2.3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生活質量以及滿意度評分的比較
研究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以及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生活質量以及滿意度評分的比較(x±s)
3 討論
骨科四肢術后疼痛屬于常見的生理反應,患者受到疼痛刺激后,使機體內產生內源性物質,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以及心肌,從而增加心肌耗氧量以及外周阻力,使血壓逐漸升高,心率加快,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睡眠以及飲食等[9-10]。同時術后疼痛可能影響患者免疫能力,極易使傷口受到感染,不利于康復,延長病情,因此如何選擇療效確切且安全性高的鎮痛方式成為醫療界關注重點。
臨床上骨科手術中鎮痛方式較多,主要以多種模式、個體化鎮痛方式為主,如自控鎮痛以及超前鎮痛等。其中超前鎮痛中通常采取選擇性COX-2抑制劑進行用藥,雖然對胃腸道影響較小,但明顯增加心血管并發癥產生的風險性;而自控鎮痛中主要采取阿片類藥物,在臨床上取得過一定應用價值,但不良反應較多,患者極易出現惡心嘔吐以及呼吸抑制等,直接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1]。隨著醫療事業不斷發展,張愛萍等[12]專家認為采取針刺鎮痛效果更好,有效緩解術后疼痛感,同時結合中醫護理進行干預,避免不必要并發癥,改善生活質量,促進病情快速恢復。結合本文研究結果看出,兩組治療前NR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12、24 h以及3 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研究組能夠快速緩解疼痛感,減輕患者痛苦,促進病情快速恢復。
針刺鎮痛是指在傳統中醫針刺基礎上結合現代技術。中醫上認為骨科四肢術極易損傷患者經絡,使脈絡不通,因此采取針灸方式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清除氣血淤滯,緩解運行障礙,疏通經絡。針刺鎮痛中選擇患者雙側內麻點進行常規消毒,進針后等待針感放射至足部,將治療儀器與毫針連接,采取連續波進行治療,能夠有效緩解術后疼痛,改善睡眠狀況,減少術后并發癥。通過電針刺激內麻點穴位,減少血清中β內啡肽水平,從而有效控制術后疼痛感[13-14]。從上述表格中看到,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15.00%)(P<0.05),提示研究組安全性高,明顯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保障患者身心安全。曲馬多片屬于非嗎啡類強效鎮痛藥,直接作用于患者中樞神經系統,鎮痛效果可持續6 h,對平滑肌痙攣影響較小,但是用藥后可能產生惡心嘔吐以及心慌等不良反應,安全性較低[15]。本文研究發現,研究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以及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研究組明顯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生活質量,增強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避免醫療糾紛。
在針刺鎮痛基礎上采取中醫護理,通過全面掌握患者病情采取辨證施護,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護理過程中主動與患者溝通并耐心解答疑問,可明顯提高其對醫護人員信任感。并囑患者保持樂觀情緒,避免刺激。術前詳細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并舉例同類型手術成功病例,協助患者樹立信心。術后進行健康宣教,并指導康復功能鍛煉。必要時可采取耳穴貼壓等治療緩解疼痛感,還可以通過播放輕緩音樂方式改善睡眠質量。同時幫助患者調整飲食結構,鼓勵盡早下床活動,并囑咐勞逸結合。因此針刺結合中醫護理能夠明顯改善生活質量,快速緩解疼痛,促進病情快速恢復。
綜上所述,針刺結合中醫護理在骨科四肢術后疼痛患者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有效改善病情,緩解疼痛,減少鎮痛藥的使用,縮短治療時間,提高生活質量,維持良好醫患關系。
[參考文獻]
[1]古玉霞,高進,陳萍,等.肢體遠隔缺血后處理聯合電針后處理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5,35(1):48-51.
[2]陳慧鏗.電針聯合中藥封包治療四肢術后肢體腫脹的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5,7(8):35-37.
[3]劉建敏,王福川,周亞凈,等.電針刺激對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大鼠后肢功能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50):8132-8138.
[4]劉曉鋒,王燕妮,李晨,等.關節鏡清理術聯合電針治療對膝骨關節炎患者關節液中細胞因子和蛋白酶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5,21(12):1643-1645,1648.
[5]尹毅,趙燕.電針在膝骨性關節炎關節鏡清理術后增效作用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骨傷,2014,27(4):287-290.
[6]劉娜,孫銀娣,王淵,等.針灸治療為主對骨折術后便秘的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2015,36(8):1061-1062.
[7]孫京濤,劉宏建,魏瑄,等.電針聯合三七消腫止痛散外敷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快速康復中的應用[J].中醫正骨,2017, 29(3):10-13,16.
[8]張楚芳.探討中醫護理對創傷骨科患者的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5,7(34):128-129.
[9]王束瑾.電針督脈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脊髓損傷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5):125-126.
[10]陳雪峰,鄭桑,梁美麗,等.中醫辨證施護在骨科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4):1672-1674.
[11]趙愛玲.骨科患者圍手術期失眠的中醫護理效果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8):193-194.
[12]張愛萍.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四肢骨折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4):1700-1702.
[13]湯璇.骨科患者術后疼痛應用中醫護理方案的減輕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14):130-131.
[14]王東,楊愛國.針刺天柱穴對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的療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7):830-833.
[15]王秋月,侯書偉.針刺“股六針”治療股骨頭壞死20例[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12):1231-1232.
(收稿日期:2018-01-12 本文編輯:白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