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輝神,快來啊!這PWM波的參數應該怎么調試啊?”一到編程課,教室中總是哀號一片。此時,只見一個身影“嗖”地一下就閃到了那個說話的學生旁邊,三下五除二就把學生半天搞不定的程序給解決了。
“果然還是輝神厲害,只要你一靠近,計算機就乖乖聽話了。”這就是曾輝老師的上課日常,雖然是信息工程學院計科系主任,可是他卻無半點兒架子,平易近人,就像學生們的兄長,把自己所學毫無保留地授予學生。
我覺得曾輝老師和學生這樣互動的上課場景真的很正常,也可以想象曾老師肯定很受同學們的愛戴。雖然我在采訪完曾老師,將這篇稿子登上校報后都沒有再見過曾老師,可是曾老師的可愛、幽默以及親和力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本準備和曾輝老師面談,就他們這次在中國機器人大賽中獲得非凡的成績進行一下專訪。可是,由于我的上課時間和曾老師的時間總是發生沖突,最后曾老師遷就了我,讓我在QQ上進行了采訪。
曾輝,男,副教授,中共黨員,畢業于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主要從事移動互聯網方向的教學及移動互聯、智能計算方向研究工作;現任武昌理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主任、移動互聯網特色班負責人、機器人創新實踐基地負責人;二〇一七年在“全國高校AR/VR設計師資技能大賽”中斬獲一等獎,多次榮獲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被評為“最佳指導教師”“優秀指導教師”“十佳教學新秀”等多項榮譽稱號。
總覺得在QQ上采訪,老師打字回我很麻煩,于是我一直跟曾老師說可以發語音,我自己后期再轉化為文字稿,可是曾老師還是很認真地大段大段地給我發文字。當時覺得這個老師好暖。不過和曾輝老師的聊天也出現了一個大的烏龍。
曾輝老師:“我會經常做總結和反省。按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自我迭代。工作中所有的資料和文件,我都會分類存檔,而且還會定期進行整理和更新,使資料更加完善。”
我:“哇,這個習慣好好啊!感覺學計算機的人就是不一樣。”
曾輝老師:“是啊,我們是典型的工科男。你不也是信工的嗎?”
我:“老師,我是女孩子,文外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
曾輝老師:“我教的學生百分之九十都是男生,然后我就直接代入了。”(還帶了一個壞笑的表情)
雖然曾老師一直把我當成男孩子在聊天,但我還是一直跟室友們說:“這個老師好好啊,而且你看他發的表情包都好萌好逗啊。”
孜孜不倦,培養一流人才
“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團火。教育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知識。”曾輝老師給我發了這么一段話,可以想象這句話要是當面說給我聽時,曾老師該是多么地慷慨激昂啊。
曾老師曾指導學生參加過各種各樣的專業大賽,獲得了不計其數的獎項。二〇一七年盛夏,由曾輝老師和張健老師帶領的信息工程學院十六位學生組成的五支參賽隊,收獲了中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的好成績。就是在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七日成績和證書都下來后,我采訪了曾老師,事后還叨擾了幾次,現在想想真的麻煩老師了。
中國機器人大賽是我國最具影響力、最權威的機器人技術大賽之一,是當今中國智能制造技術和高端人才的重大交流活動。從一九九九年開始到二〇一七年,該項賽事已成功舉辦了十九屆,在智能機器人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
在曾老師的介紹下我才了解到:我們學校的機器人創新團隊從成立到現在也不過兩個年頭。在創立之初,學校沒有開設任何與機器人相關的專業。那么是什么讓一個團隊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快速成長?團隊創始人之一的曾輝老師說:“這得益于學校為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還得益于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以及學生們自己的努力。”
為了更好地吸納優秀人才,機器人創新團隊并沒有硬性要求報名同學必須熟練掌握機器人的相關知識,而是通過在學院內廣泛招收對機器人項目感興趣的學生,帶領他們一塊兒學習了解機器人的基本結構、電子元器件及編程軟件等相關知識,從而多方面培養同學們對機器人的興趣。
二〇一七年暑假期間,學校里特別炎熱,能夠堅持下來的同學都是好樣的。當回憶起去年暑假備戰和參賽的日子,曾輝老師滿心感慨地說:“現在想想,暑假揮汗如雨的日子真的很美好。實驗室那時沒空調,頂著高溫和學生們一起光著膀子埋頭苦干,晚上和同學們一起批發幾個西瓜,席地而坐,暢談人生與理想。”比賽結束后,兩個指導老師為了讓同學們放松心情,和十五個同學一起去泡了海澡,在回來的車上還約著玩王者榮耀。“平時組織學生和指導學生參賽占用了很多休息時間,但還是很開心,因為可以和學生們在一起。”曾老師笑著說。
機器人創新團隊隊長韓尚坤同學說:“曾老師非常平易近人,經常與學生共同出入實驗室,他總是能把大家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簡單化,解決問題的思路十分清晰,讓同學們在輕松的氣氛中緩解壓力。‘寓教于樂說的就是曾輝老師吧!”
“每天到學院上課,都會經過掩映在門口花叢中的兩塊太湖石,左邊那塊寫著‘師德,右邊那塊寫著‘師魂。心中不禁微微凜然,仿佛在提醒著自己,走入教學樓就應該擔負起一名教師的職責。”曾老師說道。
天道酬勤,鍛煉自己
“我是典型的技術宅、工科男的性格,對IT方面的新技術都很感興趣,會嘗試著去研究一下。我讀大學那會兒,計算機專業很火,于是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它。”曾老師還跟我說,當老師是他的人生理想。他家里的親戚中當老師的很多,算是書香門第,所以他從小幾乎沒有考慮過其他職業。
工作后的曾老師在自我能力提升方面很努力,在學科建設、參與科研項目、教學以及發表論文、編寫教材等方面也是碩果累累。二〇一二年,他成功組織申報,將軟件工程專業納入“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二〇一七年,他作為負責人成功申報“湖北省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訓)”和“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此外,他還主編了《大學計算機基礎》《物聯網工程概論》等多部教材。
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日,曾輝老師和王智超老師憑借“基于AR智能眼鏡的警務應用設計”在全國高校AR/VR設計師資技能大賽中,經過系統設計和現場教學兩個環節的角逐,獲得了一等獎。
全國高校AR/VR設計師資技能大賽是由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下主辦的師資培訓及競賽項目,旨在幫助廣大高校教師理解、掌握AR/VR的核心技術及其應用,推動創新型、實踐型人才培養,增強各院校間的溝通與交流,全面提升教學水平。此次大賽有來自全國三十多所高校的七十余名教師參加,曾輝老師和王智超老師經過激烈角逐,一下奪得了四個一等獎名額中的兩個。
獲得這些榮譽的曾老師并沒有驕傲和停滯不前,還是保持自己的工作習慣和工作熱情。曾老師會經常做總結,進行自我反省。他習慣將工作中的所有資料和文檔進行分類存檔,需要用的時候再重新整理和更新一遍,這樣的資料也就更加完善。
曾老師說:“每次獲獎都是對以往工作的肯定,更大的作用是對今后工作的激勵。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結合學校特有的成功的素質教育,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同事加入我們,一起奮斗。同時,我也會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為學校教學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將曾老師的專訪稿寫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終于可以理解那句“比你強、比你聰明的人都在努力,你憑什么選擇安逸”。雖然說“隔行如隔山”,我不能很好地理解曾老師在那些獎項的背后付出了多少艱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取得了多少成績,曾老師都一直在堅持,在前進,在拼搏。少年們,GO!GO!GO!
(作者系武昌理工學院漢語言文學系寫作班學生,指導老師:錢鵬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