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別于傳統重視課本知識的教學方式,steam教育理念是一種較注重實踐的理念,體現到小學科學教學中,包括科學知識與數學、技術和工程的結合,對于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深刻理解科學知識的內涵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真實參與激發興趣、問題情境引發思考、科學前沿促進融合三方面,淺析steam教育理念在小學科學中的情境應用。
關鍵詞:steam教育理念;小學科學;情境應用
有別于傳統重視課本知識的教學方式,steam教育理念是一種較注重實踐的理念,體現到小學科學教學中,包括科學知識與數學、技術和工程的結合,對于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深刻理解科學知識的內涵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應尋找四者結合的載體(如創設教學情境等)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能夠在情境中體驗到科學知識的美妙以及科學學習與自己的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從而學會利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真實參與激發興趣,培養應用意識
小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比較抽象,且由于科學涉及的內容較廣,學生很難將其與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聯系。對此,教師應結合steam教育理念進行情境的創設,創設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的影響和熏陶中意識到科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科學知識,并將學會的科學知識用于現實問題的解決和現象的解釋。
學生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實踐,也就是為了能夠在現實中有所應用,steam教育理念下更加強調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事實上,學習和應用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科學知識順利應用于現實生活中現象的解釋說明,或是論證推理,學生的學習能力才會得到一定的彰顯,同樣,應用過程中的成就感會促使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尋找機會表揚能夠順利應用科學知識的學生,或在學生不能夠完全闡明真相、原理時給予適當的引導,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盲目的崇拜感,這種崇拜雖然是盲目的,但也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問題情境引發思考,提高科學思維
提問并不是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教學方式而存在的,有效的提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考查學生的學習進程,還能促進學生的思考,使學生的思考更加有目的性,同時,以問題得以解決的成就感促使學生不斷投入下一個問題的探究和解決中。
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分層設置,因為不同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學習積累程度不同,即使面對同一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更是存在同一問題有人喋喋不休的講解,有人一知半解或根本不明白的現象,為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教師的問題要考慮到所有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學習能力顯然是首先要攻克的難題。另外,問題的設置不能太過偏激或是遠離教材,可以是基于教材之上的問題,但仍要滿足科學性、嚴謹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思維,并能夠順利應用嚴謹科學的作風進行實驗探究或研究推理,使學生明確如何增加自己言語的可信性,并更加“謹言慎行”。
三、科學前沿促進融合,發展綜合素養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和學習都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課本并不能時時跟上時代的發展,因此,教師有必要在教學中將科學知識與科學前沿的技術、手段進行融合,促進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將活學活用知識的本領發揮到極致,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學習“螞蟻”一課時,教師除了可以讓學生實際觀察螞蟻的外形和動作,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及基本能力,還可以從“利用螞蟻的交通方式緩解人類的道路擁堵”入手,提高學生對于螞蟻協作能力的認識。教師:“對于螞蟻搬運食物,同學們可能知道螞蟻是合作完成的,因為一只螞蟻的力量太過渺小。那么,你們知道螞蟻堵上‘堵車是怎么解決的嗎?”學生對于堵車的問題深有感觸,堵車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學生紛紛站在人的角度進行表述,說道:“螞蟻可能會減慢速度,或者是為別的螞蟻讓路。”教師:“恰恰相反,蟻群在遇到另一個蟻群時并不是‘踩剎車,而是‘加油門。國外一項研究顯示,螞蟻在遇到‘堵車的情況下,行進速度非但不會減少,它們在‘碰撞式的前進中反而提速了25%。如果螞蟻之間的碰撞和加速信息能夠有效提取并應用到我們實際的堵車中,那么就能有效節省人們的時間。”教師通過新研究或新發現不但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發學生后續投入科學研究中的熱情。
總之,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不再簡單強調課本知識的講解,而是需要學生在教師提供的情境中通過動手實踐體驗科學的魅力,從而對科學學習充滿期待,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蘇樂.STEAM視角下的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
[2]蔣易靜.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教程構建[J].科普童話,2018(5):25-25.
【作者簡介:劉晶晶(1990.10—)性別:女, 籍貫:山東省昌樂縣,單位:濰坊瀚聲學校,職稱:中學二級 學歷:本科 研究方向:小學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