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
摘要:新課改推行以來,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方式逐漸引起各個學校的重視,而初中歷史教學的重點,落在了初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方面。在核心素養當中,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十分重要。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由于各個方面的原因,對于初中歷史學科的定位不準確,使得學生對于初中歷史的定義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與影響的結合體,完全玩忽視了初中歷史的核心素養的意義。本文圍繞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時空觀的培養,從夯實歷史基礎知識,培養歷史知識素養;注重歷史實踐訓練,培養歷史能力素養;深入歷史史實分析,培養歷史意識素養;強化歷史價值探討,培養歷史價值素養四個方面展開系統論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時空觀
長期以來,歷史學科一直處在“副科”的尷尬地位,基本上都以及各為目標,導致中學生的歷史學習處在低層次階段,對于學生在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比較少。新課改推行以來,教育領域對于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重視超乎以往,初中歷史教學開始發生前所未有的教學變革,培養學生的初中歷史核心素養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對于初中歷史教師而言,歷史教學需要結合歷史學科的特性,針對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對于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歷史學科的知識,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扎根教材,初步認識時空觀念
初中歷史學科和其他學科在教學方面最大的共同之處,就是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對于所學知識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然而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所學科目甚多,學生的學習精力比較有限,使得學生對于歷史學科所分配的時間較少,學生的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對于初中歷史教師而言,必須把解決學生的基礎知識問題放在首位,盡可能讓學生在課堂階段就將所學知識記憶得差不多,為學生留更多的自由時間來做自主學習。歷史時空觀念的掌握,離不開對于歷史基本知識的研習。
例如,在《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課中,對于“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兩個歷史事件有著嚴格的時空限制。初中歷史老師在對于這一節歷史課,需要為學生傳遞的不僅僅就是什么時間發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借此積極引入時空觀念,讓學生通過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來對這段歷史精準定位。當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意識被培養起來,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將是奠基性的,對于加深對于歷史學科的理解十分有利,對于學生的時空觀念把控也會有所加持,進一步可以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
二、空間變換,橫向分析歷史事件
對于學生的時空觀的建立,一個空間觀念的建立十分重要。一方面,歷史的空間觀念對于歷史事件的信息整合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空間觀念的建立,有利于對歷史事件進行對比學習。初中歷史對于同一時間段,發生在不同空間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分析,可以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對于學生系統掌握歷史知識點,認識歷史學科具有啟發性的作用,通過一定的引導,將空間概念通過歷史事件與歷史教學相融合,為學生提高歷史核心素養提供幫助和啟發。
例如,在《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一課中,在中華大地上,有三方政治軍事實力三足鼎立,在這一時間段內,三方的關系非常微妙,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對于這一課的講解,初中歷史老師要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空間觀念,通過系統講解,把歷史學科的空間觀念結合學生的特點,為學生把書本上的歷史知識十分形象生動的展現在歷史課堂之上,充分發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從而強化學生的歷史空間意識。
三、時間維度,縱向掌握歷史脈絡
歷史分開念就是“歷”和“史”,如果把“歷”解釋為經歷和體驗的話,可以看做是歷史時空觀念當中的空間維度,而“史”便是“時間”線。學習歷史,必須結合相應的時間,在一定是程度上,時間是學習歷史的核心。時間對于學生正確理解歷史至關重要,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可以將大量歷史信息有邏輯地練習起來,構架起整個歷史事件網絡。歷史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個學習能力,將歷史的時間觀念傳授給學生。
例如,在《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一課中,講述的主要歷史便是唐末時期的一些歷史知識。針對這一節課的內容而言,歷史的發生時間則是成了學生認識和學習本節課程的關鍵因素。時間的變化,展示了唐朝末年所發生的的歷史事件,對于揭開唐朝衰敗的原因,有重要意義。經過具體歷史事件的填充,時間觀念不再抽象,而是被具體的歷史事實所應證。對于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歷史事件觀念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時空觀的培養,需要初中歷史教師,結合歷史專業學科的特點,讓學生十分形象生動地認識時空觀與歷史專業的關系,通過結合具體的歷史知識點與歷史的空間和時間兩大觀念進行解釋,讓學生能夠十分有效地消化吸收,從而提高自身的歷史核心素養中的時空觀念。
參考文獻:
[1]李瓊.定位核心素養,彰顯歷史哲學——以初中歷史時空觀念教學為例[J].華夏教師,2019(08):33-34.
[2]王偉.基于核心素養之“時空觀念”的培養——以北師大版的初中歷史教材為例[J].教育觀察,2018,7(0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