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菁

剪紙藝術歷史悠久,在人們傳統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剪紙與民俗息息相關,人類史前巫術是先民對自然天地的敬畏崇拜,剪紙的出現一直參與并扮演著宗教民俗的信使,如祭祀祖先、敬奉神明、驅邪避災、祈求繁衍等。昆明盤龍剪紙藝術是具備邊疆多民族特性的漢族民間剪紙,形象地反映了邊疆多民族地域的民俗民風、宗教信仰以及審美取向。雖然昆明盤龍剪紙蘊含著邊疆多民族地區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人們對它的認識非常局限。本文將以昆明盤龍剪紙藝術中所承載的文化內涵進行解讀,為對多民族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種新視野。
一、昆明盤龍剪紙藝術的民俗文化內涵
(一)昆明盤龍剪紙藝術的背景
據出土墓葬考察,南北朝時期已有技術成熟的剪紙出現,即對馬、對猴形狀的團花剪紙。陶器時代的鏤空的陶豆,商、周時期的“金銀平月兌”,皮革、絹、帛制品的剪刻手法,這些手工藝品的技法均為剪紙藝術的先驅。以滇池為中心的昆明漢族民間剪紙,估計最早和唐宋時期漢文化和少數民族交流有關,最晚和元明時期的移民南遷文化滲透有關,隨著滇池周邊文化歷史的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漢族民間剪紙藝術。
(二)昆明盤龍剪紙藝術的題材內容
這些剪紙的題材主要是日常生活的平凡景象、家喻戶曉的傳說故事,孕育著民俗的緣由和寓意。其中有傳說故事,如《牛郎織女》《八仙過海》《三國演義》《西游記》《白蛇傳》等,成為道德規范的歷史鏡鑒,使人們明白善、良、忠、奸,鞭笞邪惡、丑、怪;也有借物寓意,如“歲有三寒”松、竹、梅象征人格力量,牡丹、芙蓉象征高貴繁榮,太陽、雄雞、葫蘆、游魚象征男性,月亮、荷花、石榴、青蛙象征女性,鴛鴦、龍鳳象征夫妻恩愛,魚蓮戲水象征男歡女愛;還有諧意寄情方面的,取某些動物、植物、器物的諧意以寄托吉祥,如三羊(陽)開泰,荷(和)瓶(平)萬歲,喜(鵲)上(梅)眉梢,五蝠(福)捧壽等。這些題材豐富的剪紙藝術,盡管各自造型特征不同,色彩傾向不同,但集中體現了幾大趨同性,即健康快樂、避害驅邪、強大富有、福貴有余等,反映了昆明普通百姓樸實的生活愿望。
二、昆明盤龍剪紙的特征
昆明盤龍民間剪紙造型,不同于西方美術體系的造型觀,講求什么體感明暗、質感、焦點透視,也不同于文人筆墨韻律。民間剪紙有自身的線面造型規律,注重平面分割、經營位置,昆明盤龍剪紙藝術重主觀、造心像,表現為器皿常常口圓底平,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常常是四季花果在畫面上同時開放,常常做出“合情薄理”的構成,如“一個藍,裝不下一棵菜”“一張臉,裝不下一只眼”,透過大猴子的肚皮可以看到一只小猴子。民間藝術家沒有用靜止的眼睛去捕捉對象的片面,而是把不同時空的各種景象表現在同一畫面里,運用了古代太極陰陽哲學,別有一番天地的宇宙觀和時空概念,如圖1所示。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圖案以及云南滄源巖畫中亦可見近似的圖像構成方式,民間剪紙的造型方法有的地方還保留著原始美術時期的特色和風貌,在造型的手段上有著驚人的共性。
圖1 昆明盤龍剪紙《綠色家園》
三、昆明盤龍剪紙的形式分類和藝術特性
(一)昆明盤龍剪紙形式分類
昆明盤龍剪紙運用形式大致可以歸為四種。運用較多的一種形式是,將昆明盤龍剪紙運用于服飾的裝飾紋樣,通過剪紙制作底樣,加以刺繡,如鞋花、領花、褲腳花、帽花;其次是窗花,春節之際貼于窗欞作裝飾,動物、植物、人物皆可,美化居室環境;第三種是禮花,用于人生禮儀,結婚用的喜花、生日的禮花、送終的壽花,還包括多種饋贈禮品上的裝飾剪紙,多有精神慰藉和需求;最后一種是運用于燈籠花,中國燈彩歷史悠久,大凡燈彩都有剪紙裝飾,如“走馬燈”的三英戰呂布、角花等。
(二)昆明盤龍剪紙的藝術風格
1.昆明盤龍剪紙的造型特點
昆明盤龍剪紙通過虛與實的對比體現圖像,用剪刀把紙剪出各種不同的形狀,并以虛實結合的手法刻畫線條以及花紋,在造型上帶有非常強烈的主觀意愿,體現著當地的民俗風情。昆明盤龍剪紙在圖形的運用上特別講究線與面的結合,疏密有致,貼近生活而又寓意深遠。在主觀意識的支配下,昆明盤龍剪紙不需要打樣,徒手按照意識的想象而進行制作,作品具有張力又具有多民族地區元素與生活的結合。
2.昆明盤龍剪紙的色彩應用
剪紙由于受禮教、信仰、習俗影響,彩色觀念很強,紅色為“萬通色”,成為主調,在喜慶、節日、禮儀的環境都能激起人們熱烈、興奮和激動的情緒。黃色具有尊貴、神圣以及神秘感,青、白、黑等多用于喪葬活動。另外點染一類的彩色剪紙,多以對比色為主,顯其敞亮、熱鬧。
四、結語
昆明盤龍剪紙藝術作為云南多民族地域文化的一種方式,在源遠流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從內容上看,其大多反映云南的生活習俗、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信仰,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以藝術的魅力向世人傳遞著多民族地區的文化信息。在這樣的文化藝術土壤中,昆明盤龍剪紙藝術逐漸形成了紋樣虛實結合、色彩多樣、形象主觀的獨特藝術風格,向人們傳達出昆明盤龍剪紙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審美視覺。
(云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