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職業(yè)教育的蓬勃發(fā)展,專業(yè)課程成為職業(yè)教育關注的焦點,語文教學的基礎性與重要性被忽略,特別是高職院校中存在的中職學生,他們人數較少,本身的文化課成績又不高,容易被忽視,教師在語文教學方式上存在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本文將從高職院校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問題出發(fā),找出提高教學質量的改革創(chuàng)新途徑,以期對高職院校中職語文教學提供借鑒。
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發(fā)展,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邁進,高職院校迎來了大規(guī)模的改革和發(fā)展。中職教育作為高職院校教育的一小部分,往往被學校和教師忽略。語文教學對于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邏輯思維、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職業(yè)素養(yǎng)、技能水平,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院校中職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中職語文教學主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對于學生的學習材料和內容以書面教材為主,教學只是處于表面水平,無法進入深層次教學,缺乏進一步的探索和延展,沒有培養(yǎng)學生真正的學習能力,大多采用灌輸知識的方式,缺乏中等職業(yè)語文教學的系統(tǒng)性,特別是與高職教育的銜接性,缺少與專業(yè)課程的聯系,沒有體現職業(yè)教育的特殊性。
同時,語文教學內容以書面化、基礎化的課文為主,對于語文知識的專業(yè)化拓展能力訓練依然不夠。在課堂上,學生不認真聽講,缺勤遲到現象嚴重,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無法吸引零零后中職學生的興趣,教師的積極性不高,中職語文教師團隊組成較復雜,基本為高職院校的非專業(yè)課教師,這些教師不善于管理紀律性較差的中職學生,教學效果不好。
二、高職院校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有關數據顯示,19~25歲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最佳時期,中職學生剛好在這個年齡段。因此,加強中職學生的引導,對于未來高職甚至是終身學習都有很大影響。當前,高職院校中職語文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對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語文課程屬于中職學生必須學習的基礎課,但隨著招生量的持續(xù)下滑,遵循市場經濟就業(yè)導向成為現在職業(yè)院校教育的方向。因此,專業(yè)課程的教育成為重中之重,在課程安排、教師培訓等方面更加傾斜,語文教學不被重視。特別是高職院校,中職學生本來數量就少,對中職學生的管理和要求也沒有高職學生要求高,語文課時數量不多,每周只有兩學時,使本來教學效果不好的中職語文教學不僅質量不高,數量上也難以得到保證。學校重視不夠,相應地,教師對中職語文教學也延續(xù)以往經驗,教學觀念落后,缺乏創(chuàng)新,沒有教學熱情。
(二)中職學生素質低、自覺性差
據調查,2018年職業(yè)院校學生招生數量將達到谷底,生源日益匱乏,各職業(yè)院校想盡辦法爭取生源。為了減少生源的流失,中職學生也成為高職院校爭搶的對象,被錄取學生的質量很難保證,他們往往是中考后成績特別差、綜合素質比較低的孩子,很多人基本沒有達到初中畢業(yè)的合格水平。因此,這些學生存在文化基礎不扎實、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思考與研究問題能力不高等問題,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習興趣,被動學習使語文教學索然無味。
(三)教師數量和管理能力不足
高職院校的中職語文教師基本上是進行高職教學的教師,他們對中職專業(yè)學生的管理往往力不從心。為了節(jié)省辦學成本,提高教師利用率,高職院校大多缺乏專門針對中職學生教學的教師。中職學生較之高職學生,知識的深度要求不高,但在學生引導和管理上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師在語文教學的內容上會延續(xù)高職學生的教學模式,很少去組織課堂的教學紀律,在課堂秩序無法保證的情況下,語文教學是很難進行下去的。
(四)教學內容考評方式陳舊
由于中職語文教學不被重視,課堂教學往往是照本宣科,教學手段單一,沒有人去思考如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學內容往往是中國經典文章,使得零零后的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使原本文化課不高的中職學生無法理解學習語文的目的和意義,只是覺得枯燥無味,無法及時吸取知識,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效率不高。中職語文課考察學生的關鍵在于學生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應用能力。現在學校語文考評的方式放在了基本知識的掌握,學生只會死記硬背,不懂得如何去運用,同時也無法引導學生關注語文學習綜合能力。
三、高職院校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策略
目前,高職院校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教學改革,中職教學作為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部分,那么怎樣才能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果呢?
(一)提高學生學習語文效率
首先,要明確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大多數中職學生家長只重視學習技術,使原本就對語文不感興趣的中職學生更加輕視其重要性。學校教師應該使學生認識到扎實的語文基礎可以幫助他們與其他人溝通交流,有助于學習理解專業(yè)知識,生活在中國這個大環(huán)境下,處處離不開語文,讓他們意識到語文學習關系到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其次,引導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由于早期語文學習的失敗體驗,他們反感甚至疏遠語文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由淺入深地教學,讓學生學習語文時有成就感,能夠獲得鼓勵和關心,從而自主學習語文。最后,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背誦的習慣,引導學生在練習和寫作中體會樂趣,形成自己的思路與方法,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學會發(fā)散思維,打破常規(guī)。
(二)豐富中職語文教學內容
職業(yè)教育的重點在于專業(yè)化教學,強調的是職業(yè)化教育,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學內容中要體現職業(yè)特點,針對不同專業(yè)加入不同的語文教學內容,使語文與專業(yè)知識進行融通。學校要編制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的校本語文教材,加入當代社會生活、科技、文化等領域前沿的相關文章和案例,與時俱進。語文教學內容要進行拓展,要根植于現實生活,導入當下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在生活和實踐中進行學習,圍繞學生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及應用能力進行訓練。此外,還要引導學生自主尋找材料,讓學生進行分組學習討論,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他們逐漸了解生活、了解社會,進行職業(yè)化學習。
(三)加強教師整體教學實力
中職學生的年紀比較小,語文學習重點還在于教師引導,教師隊伍整體教學實力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中職教育面向的是社會和大眾,和應試教育不同,它要實現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重視中職學生的教育,改變死記硬背的傳統(tǒng)模式,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中職語文教師大多是中文專業(yè)的教師,專業(yè)性不強,中職語文教師應該是具有語文和其他專業(yè)知識的教師,因此,除了積累深厚的語文功底外,其還應該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專業(yè)學習。
(四)完善中職語文考核體系
中職語文的考核主要是通過筆試的方式進行考察的,只能檢驗學生對課文和課堂教學的學習掌握程度,無法考察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不能完全體現中職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學校要將考核的方式靈活化,不能把最終的考試成績作為考核的唯一標準,應該采用口試、筆試、行為測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的主體不應該僅限于授課教師本人,可以增加學生互評等方式,全面考察。
(遼寧建筑職業(yè)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課題“基于優(yōu)質高職院校建設的兼職教師能力建設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G17EB09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赫蘭蘭(1984-),女,遼寧遼陽人,講師,研究方向:職業(yè)教育、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