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遼西北地區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后發優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建設,推進現代農業和重點產業集群發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探索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新路子,努力形成活力迸發的新增長區。
遼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在遼西北。遼西北地區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確保與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到2020年,遼西北地區3個市的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
深入推進重點產業發展。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優質高效特色農業,提高土地效益、增加農民收益。進一步抓好農副產品深加工,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使加工能力與生產能力相匹配。整合農產品加工業,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推動形成“一縣一業”“一園一區一鎮一品”的發展格局。積極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重點辦好省級以上高新區、開發區,盤活現有工業園區、工業地產,加速工業項目集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旅游業發展。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堅決破除挖煤、采礦等傳統產業依賴,全面實施轉型攻堅,加快實現產業重塑、優勢再造。
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和完善縣鄉財政體制,探索實行縣鄉財政“分灶吃飯”、招商引資后增量財政收入返還等方式,充分調動鄉鎮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深化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優化整合機構,理順權責關系,減少管理層級,創新市場化用人機制。加快推進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激活資產存量,培育更多市場主體。加快完善市場規則體系,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充分流動、平等交換,為各類市場主體松綁減負,推進民營經濟快發展、大發展。
深化農村改革,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利用農村土地確權成果,對實測面積超出確權面積的土地由村集體統一經營。開展專項行動,對村集體不合理合同進行清理。針對我省鄉村經濟發展薄弱、空殼村多的實際情況,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辦法,加快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從省、市、縣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分層分批到縣鄉掛職,幫助鄉村發展經濟。特別是要選拔優秀后備干部到農村基層去鍛煉,對表現好的優先提拔使用,為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加大引資引智力度。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招商引資活動,主動與京津冀企業進行對接和產業協作,下大力氣引進龍頭項目、基地型大項目,著力打造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區”、產業轉移“承接地”。積極開展與江蘇對口合作,創新合作機制,共建一批園區。努力創造良好條件,吸引各類人才到遼西北地區工作,破解影響和制約遼西北發展的人才匱乏難題。
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遼西北的生態環境雖已大為改觀,但仍然是生態最脆弱的地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突出抓好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等工作,完善環境污染治理長效機制,推動產業綠色化發展。到2020年,省本級基本建設投資每年安排一定額度的遼西北專項資金,用以支持遼西北地區重點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和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抓好遼西北地區綜合交通體系建設,重點支持農村公路建設,積極推進流域區域治理和小型農田水利、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突破遼西北,關鍵是要把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搞上去。聚焦富民、致力富民、加快富民,推動就業創業興業,千方百計增加各類群體收入,讓人民群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政府的錢要優先用于生活,確保工資有增長、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遼西北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真脫貧、脫真貧,確保到2020年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人口全部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