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予
摘 要:基于我國建筑行業的嚴重現狀,收集2006-2016年房屋市政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數據,采用不同年份、不同地域、不同事故類型進行安全統計分析,總結安全事故數據發生的規律,提出合理化的建筑事故預防策略,形成完善的建筑安全文明管理制度。
關鍵詞:安全事故;統計分析;預防策略;安全制度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1.171
1 前言
建筑行業持續穩健的發展,在給國家經濟帶來迅猛增長的同時,建筑安全事故發生的頻數與安全隱患也成為當下熱門的焦點。建筑業的高風險、周期長、流動大、客觀因素多等特點在安全文明生產作為新時代進步的前提下,正逐步向安全文明管理、法制體系規模改善。
針對我國建筑行業,在2006年至2016年建筑安全事故實例安全事故及死亡人數進行大數據采集,從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進行柱狀圖、條狀圖統計分析,對不同事故類型發生的次數進行散點圖、餅狀圖匯總分析比較[1]。從而掌握我國建筑事故發生的規律、地域的分布、事故類型的百分比,剖析安全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從基礎上治理和減緩房屋市政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要素[2]。
2 建筑安全事故統計與分析
2.1 房屋市政安全生產事故發生起數和死亡人數年度分布發生趨勢
從2006年-2016年,對全國范圍內進行數據統計,分別對安全事故情況中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進行匯總,如下圖1、2所示。
從圖1中可以得出,2006-2012年建筑安全事故發生的起數在逐年遞減,在2015年建筑安全事故起數到達近十年數值,然而在2016年事故起數又增加192起,成為近五年的高峰值。結合圖1、2分析得出,在每年房屋市政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起數增加的同時,死亡人數也隨之遞增。2006年與2016年的數據相比較,在國家加大力度注重安全事故的問題上,管理人員、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在提高,安全管理力度在增大。但是,建筑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仍持續增長,建筑施工安全仍然刻不容緩[3]。
2.2 地區分布
我國地域廣茂,在全國各省市、市、自治區發生建筑安全事故的情況存在很大差異,針對2006-2016年各地區的數據進行匯總,主要地區建筑行業較大及以上建筑安全事故次起數和死亡人數見表1、2所示。
從表1、2數據表明,近十年中全國范圍內發生的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起數居于前三位的城市分別為:江蘇、廣東、四川,最后三位的城市分別是:寧夏、西藏、海南。全國范圍內發生的較大及以上事故死亡人數居于前三位的城市是:江蘇、廣東、湖北;最后三位城市分別是寧夏、西藏、海南。城市的發展越快,事故發生的越多,同時在中東部地區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的起數居多。較大及以上事故發生的次數越多,造成人員死亡的人數也隨之增長。
2.3 事故類型分布
對2006-2016年的建筑安全事故類型的不同分別進行統計分析,包括:高處墜落事故、物體打擊事故、起重傷害事故、坍塌事故以及其他事故,如圖3、4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高處墜落事故是幾種事故類型中發生次數最多的類型,占據總事故類型的51%,達到事故類型一般以上;其次是坍塌事故,占據總事故類型的15%,且在2014-2016年高處墜落事故、坍塌事故發生的次數不斷增加;物體打擊、其他事故占總事故類型的13%;起重傷害事故占總事故類型的8%。
3 預防措施
依據統計2006-2016年建筑安全事故發生次數和死亡人數的數據,提出以下預防措施使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降低,人員傷亡、死亡和經濟損失盡可能減小。
(1)增強建筑施工設備、技術的運用,普及建筑施工現場檢查制度嚴格的要求,提倡建立完整的安全文明評價體系。
(2)正確使用防護用具,隨時檢查防護措施的可靠性。
(3)加大對參與職員的安全素質教育,做到無崗前培訓不上崗,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安全意識、以及整體明文施工素質。
(4)加強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法制體質的宣傳,落實法制體系在建筑行業的影響力,同時以國家法制強制標準衡量建筑工程的質量安全。
(5)建立合理的建筑安全文明管理軌制,完善安全生產獎勵、懲罰機制,不斷提高建筑企業安全管理的能動性。
4 結論
(1)對近十年的建筑安全事故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采用數據表格、圖形等方法,使得數據庫簡單、明了。
(2)依據全國范圍年度、地區、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安全事故類型等發生的安全事故次數和死亡人數統計分析,歸納在近十年內發生的數據規律,提出合理化的建筑事故預防策略,建立完整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許娜.軌道交通項目安全事故發生趨勢和誘因分析[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5):558-563.
[2]李建明.建立事故分析系統提高安全生產系數的研究[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3)57-59.
[3]吳志超.淺析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與措施[J].中國科技博覽,2012(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