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摘 要:博物館是對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進行研究與收藏的場所,是展現國家和地區文明發展、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集中展示地。隨著科技進步,博物館的內部管理和文物管理也應該與時俱進。本文主要對如何實現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在場館內務管理和文物管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博物館;數字化建設;文物管理
數字化建設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各行各業都引用了數字化技術來進行管理,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也是勢在必行。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客流量和文物收藏,也為了適應市場環境,博物館必須尋找更便捷、更高科技的方式來進行管理。數字化建設能夠滿足博物館對管理技術水平的要求,為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1 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意義
由于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滿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后,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世界滿足。隨著旅游行業的的大力發展,各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中也面臨游客激增、管理措施不完善、文物安全保護不到位、服務不達標等現象。因此,必須加強博物館的管理,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與博物館自身情況的有效結合,實現高質量的管理,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1.1 確保文化傳承
博物館中收藏了大量的人類物質文明遺產,管內工作人員也多為歷史學者,對文化傳承的意義非同一般。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許多的歷史文物雖然得以保存,但是受文物自身材質所限,隨著環境的改變和時間的推移,文物仍然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何續存是博物館管理中面臨的重大問題。一旦文物出現不可逆轉的傷害或非物質文化遺產無人繼承,那么就會造成文化遺產的缺失和斷層。
實施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可以有效的避免這一問題的產生,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1]。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用計算機技術將現有的數據信息進行歸檔整理和保存,就能夠有效的延長文物的保留期限,使文化傳承的到長足的發展。
1.2 實現資源共享
歷史和文化的發展都會受到地域環境的影響。在古代,不同的地區相繼產生過璀璨的文明,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利,相互之間交流極少。但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關于技術的革新和工具的使用甚至經濟政治體制的發展等問題上,各個文明和國家之間都存在共性,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共性和差異的研究,能夠更好的還原史實。
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能夠將博物館的所有信息都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編輯整理,形成一個可以隨時查閱、操作簡便的信息共享的網絡平臺。相關的工作人員和文化研究員,甚至是游客和歷史愛好者都可以在平臺上相互交流和溝通,實現資源的共享。
1.3 促進文化傳播
博物館數字化建設既能夠實現文化傳承又能夠滿足資源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博物館作為公益事業機構,在發展中一直承擔著教育和傳播歷史文化的責任。傳統管理之下的博物館主要是通過現場展示、現場演說、文物陳列等方式來履行職責,但是受地域和時間影響極大,在建立數字化博物館后,能夠依托于現代技術,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桎梏,更及時的進行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建立數字化博物館,能夠將館內所有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整理編纂,分門別類,將所有的資料上傳至互聯網平臺中,使異地學者或游客也能夠接收到館內的文物信息,節省了時間和經濟成本,更便捷的進行了文化的傳播。
2 數字化博物館建設中文物管理的特點
建立數字化博物館就意味著管理方式的改革,通過新技術來降低文物損害程度,在保護文物安全、加深文物傳承和文物修復等問題上都會有顯著的幫助。
2.1 能建立文物信息的數字化管理體系
每個博物館中,關于文物的種類和數量都有嚴格的統計,但是在管理當中由于工作數量和難度的加大,一直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在實現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后,館內收藏的文物就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進行備份和保存,將所有文物分門別類的進行統計,將所得的所有文字圖像資料一同上傳至管理系統當中。
管理系統除了具有保存備份功能外,還應該實現信息的修改、查詢、分享等功能,通過建立數字化的管理體系,提高博物館辦公和管理工作的現代化程度,提高工作質量。
2.2 文物信息的完善,能全方位掌握文物信息
博物館中文物的來源與途徑各不相同,文物的保存程度和歷史年份也有差異,在管理過程中,必須要對所有文物的信息進行詳細的統計和收集。在收集資料錄入的過程中,應該掌握文物現狀、年份、位置、數量、材質、工藝等信息,全面記錄文物去向、出庫原因、出庫時間等[2]。
通過對文物信息的統計和記錄,完善系統中的內容,不僅能夠大大的降低文物損害的概率,同是還能夠有效的對文物進行保存和安全保護。所有信息登記在冊也能夠減少日常查閱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更好的實現管理。
2.3 能進一步完善博物館控制體系
在博物館中收藏著大量的文物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這些都是歷史文明留下的精華,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遺產,對于這些資料的保存應該慎而又慎。近年來文物盜竊案件層出不窮,保護博物館內部典藏的安全是所有博物館工作人員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文物中不乏書畫字帖的等物件,極為脆弱不易保存且易燃。加強博物館的防火防盜、文物保存環境調節是現在的當務之急。建立數字化博物館后對館內設施能夠進行統一的管理,能夠有效的調節室內溫度、濕度,掌握室內清潔狀況和安全隱患問題,能夠進一步的加強對博物館的把控和管理。
2.4 有助于更好的開展文物歷史研究工作
在博物館中,研究人員和學者會對所藏文物進行整理和研究,這是一項繁瑣且耗時的工作。建立數字化博物館,能夠實現信息的共享和連接,這對實現文物研究工作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在數字化博物館中,應用各項先進技術,資料的統計、查詢、比對功能都能夠更輕松的完成,由于歷史典籍的錄入,在查詢相關歷史時,研究人員只需要通過關鍵詞檢索就能得到答案;由于資源的共享,還可以對其他博物館的典藏數據進行查詢,能夠更有效的進行歷史研究。在現代化技術工具的幫助下,對文物信息的采集和補充、文物的修復等等方面都能得到更快速的發展,提升了文物研究的科技水平。
3 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博物館數字化建設是要將先進的計算機、多媒體等技術運用到博物館的日常管理和展覽中,通過將館內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分類,以更直觀、生動的方式進行展示。在面向大眾時,除原有的典藏陳列模式外,以語音解說、多媒體播放、場景模擬等等方面來向大眾介紹所藏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多年的實踐,博物館的管理已經自成體系,在應用數字化建設的同時應該充分的考慮博物館自身的特點,結合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推動進展的同時,一定要明確博物館的工作內容,對館內信息全面掌握并且在工作開展中進行合理分配。要積極地構建完善的信息查詢體系,重視文物的考古發掘過程,完整的記錄考古工具和高估信息。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妥善的管理考古相關事宜,構建相應的管理體系。在互聯網時代還應該為博物館構建文物的展示平臺。可以通過構建網站等平臺來充分展示文物信息,利用先進技術加強對館內典藏的推廣,讓公眾能全面的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增強民眾參與度的同時也能夠征集更對的意見和建議,在管理過程當中進行改善,為大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3]。
4 結論
在博物館中實現數字化建設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之舉。通過數字化建設,構建更便捷的管理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同時能夠加快歷史文化的傳播,有效的保證文化遺產的安全和傳承。實現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對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和服務水平的提高都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黎芝剛.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與文物管理特點[J].文化學刊,2015(06):151-152.
[2]申繼平.基于互聯網+的博物館公共服務數字化建設[J].軟件產業與工程,2015(04):52-56.
[3]張乃鈺.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與文物管理特點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0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