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國有企業不僅“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而企業文化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方向,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職工群眾文化需要,開展企業文化建設,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建設應把握好“七個有”。
一、有思想
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黨和國家主流價值導向。最大限度地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核心就是忠于國家、忠于企業、忠于職守。企業文化所有的理念、規范都應當從企業的歷史文化中提煉出來,從對未來發展的把握中概括而來,深深植根于企業發展的歷史、現實和未來,讓人感到是本企業的文化而不是其他企業的文化,才能成為全體職工的共同認知。始終把思想理論建設作為企業文化的靈魂來抓,堅持政治理論、宣傳思想、企業文化、戰略發展、生產經營等多方面進行課題研究,以深入扎實的理論研究和理論宣貫為企業立心。
二、有識別系統
文化和企業與生俱來,但是,作為現代企業管理意義上的企業文化建設,卻需要策劃、提煉、落地,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必須有一套能夠貫徹落實的企業文化識別系統,這是進行企業文化建設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否則,企業文化建設將是無本之木。在謀劃企業文化提升工作的過程中,要把握四個原則:一是歷史傳承。必須繼承企業以往優秀文化傳統,保持文化的繼承性和連續性。二是立足企業實際。立足企業在管理體制、戰略定位、內外環境等發生變化的實際,立足國家賦予的現階段使命,新的企業文化必須引領戰略發展,能夠支撐集團化建設需要的實際。三是新的企業文化要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鞏固黨在基層的政治基礎。四是必須繼承創新、與時俱進。從自發生成階段,到主動培育階段,再到全面發展完善階段,最終完成企業文化的轉變歷程,形成有本企業自我意志的完整企業文化體系。
三、有收放
在大型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中,始終存在著集團公司追求大一統與基層單位要求獨立特色之間的博弈。既不能放任自流、一盤散沙,也不能束縛手腳、把基層管死,應當收放并舉,該管的堅決管住,該放的一定放開。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對外獨樹一幟、對內百花齊放”的原則,既建設大一統的集團文化、支撐集團化建設,又發揮基層積極性、保持企業文化建設活力。在通過文化的可視化、規范化,傳遞集團化建設管理理念的同時,充分發揮基層單位和各系統特色,允許在集團企業文化的大框架下,建設獨具特色的亞文化。比如,警營文化、鐵軍文化、安全文化。、廉潔文化、職工之家文化等。
四、有載體
企業文化建設最大的難點,在于讓廣大干部職工認同企業理念。理念落地,需要載體去闡釋、去承載、去傳遞。讓高度概括的理念具象化、更容易理解。一是宣講宣貫。可適時編發核心理念宣講提綱和《企業文化手冊》,組織宣傳干部深入一線、深入職工宣講。也可通過領導署名文章、重要講話等反復強調、闡述企業理念。抓住新入職職工文化認同這個源頭,每年對新入職員工進行企業文化培訓,讓新職工了解企業文化內涵。二是講好故事。用鮮活故事詮釋文化理念,讓抽象的理念具象化、更生動、更形象,是讓職工理解認同理念的好方法。挖掘職工中的感人事跡,錄制視頻,編發事跡材料,召開典型事跡報告會,以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運用網絡、手機微信等新媒體,開辟網上“企業風采”等專區,專門發布先進人物和集體的事跡,擴大理念宣傳覆蓋面。三是專題教育。舉辦專題形勢報告會,編印宣講材料,運用大量真實可靠的數據和事例,教育引導干部職工,使職工在全面了解集團各項保險、福利政策等的同時,對企業價值觀等產生更加直觀、深刻的認識。四是文化熏陶。發動企業文藝骨干創作好作品,傳遞正能量。舉辦主題文藝演出,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目,讓員工沐浴企業文化春風。舉辦職工書法、美術、攝影作品展,組織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比賽,引導職工在參與中陶冶情操。六是建設文化陣地。深入挖掘底蘊深厚的企業歷史文化資源,建設企業博物館、展覽館,建設文化體育設施和隊伍,創辦文化刊物,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廣闊平臺。
五、有抓手
樹標桿、抓典型示范,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方法。在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方面,可開展企業文化示范基地評選,制定企業文化示范基地管理辦法。以召開現場會,命名授牌、交流經驗的方式,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實現由點到面、整體提升。拍攝行為規范宣傳片,發至各班組,組織職工觀看,讓每一名職工都能直觀地知曉行為規范要求、掌握規范行為的標準。分期分批開展禮儀講座,邀請專家現場示范。將先進典型人物作為傳播行為文化的生動教材,大力宣傳模范事跡,使先進事跡進機關、進廠隊、進班組,成為傳播企業文化的生動教材,教育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學先進、趕先進,為企業多做貢獻。
六、有方法
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一定要講究工作方法和藝術。統一、規范、可視化的形象,可以極大地強化員工的歸屬感和企業凝聚力、戰斗力。一是要明確規矩。印制下發《企業文化手冊》和《視覺識別系統規范標準》,把矢量圖版的標準制成光盤發給各基層單位、電子版發布到內部網站上,保證基層單位下載應用時規范統一,用有形的視覺傳遞無形的文化。二是要嚴格管理。進行宣傳文化環境檢查,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整改,以評促建,組織文明創建評比,提升文明服務意識,塑造文明企業形象。
七、有合力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各方協同配合,形成有效的工作機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需要構建并落實“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組織協調、職能部門各負其責、職工群眾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企業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領導要帶頭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親自決策部署重大事項,直接研究理念表述,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提出要求,并身體力行。宣傳部門誠意正心,格物致知,用恭敬的心態對待企業文化建設,做到完美、做到極致,做到讓人感動、讓人喜歡的程度。職能部門各負其責,以集團企業文化為統領、結合本系統實際主導建設系統文化,比如紀檢監察系統主導建設廉潔文化,衛環系統主導建設環保文化,形成集團文化、系統文化、基層文化一主多元、百花爭妍的局面。在核心理念文本起草過程中,要面向全體職工廣泛征求意見,增強團隊的歸屬感,提高職工的文化認同。
文化的本質是管理,企業文化的導向性,不僅來自于宣傳教育、文化熏陶,還有賴于日常管理體現出來的價值導向。將企業文化納入職工教育、中心組學習,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構建起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相融共促的工作格局,實現工作效果的最大化。通過制度的強制性、約束性,讓職工感受到理念是實實在在的,強化文化的導向作用,把“軟文化”變成“硬約束”。
企業文化,重在建設,貴在創新,既要頂層設計,又要落細落實落小,不斷推陳出新。只有準確把握并不斷滿足職工精神生活的新期待,積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集團文化軟實力,才能為企業科學發展、轉型升級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