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宇 黃登春
【摘要】我國城市建設用地緊張與農村建設用地浪費的矛盾日趨嚴重。農戶合理退出宅基地是解決宅基地閑置,優化配置城鄉建設用地的有效措施。深入了解農戶退出宅基地的意愿,推進宅基地的合理有效退出已成為各地政府重點關注的問題。對四川郫都區進行實地調研,重點從農戶自身的角度分析其宅基地的退出意愿及影響因素,旨在為農戶宅基地退出對策的探究提供依據。
【關鍵詞】宅基地退出 郫都區 農戶 影響因素
宅基地是指農民依法取得的用于建造住宅及其生活附屬設施的集體建設用地,是我國農村土地的重要類型[1]。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加大了對城市建設用地的需求,而農村建設用地的低效利用及大量閑置等問題卻日益突出。城鄉建設用地矛盾的加劇使得農戶宅基地有效退出、合理利用的問題成為了學術界及各地政府廣泛關注的焦點之一[2]。推進農村閑置宅基地的合理有效退出是優化配置城鄉建設用地的重要保障[3]。對四川郫都區55戶樣本農戶進行結構式訪談,獲取農戶宅基地退出意愿相關信息的第一手資料,以便了解農戶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分析影響其宅基地退出的因素。
一、數據來源
考慮到被調查的對象皆是四川郫都區農村村民,受教育程度存在差異,故而采用問卷調查輔以訪談的調查形式。調查開始前對調查人員均進行了培訓,調查人員對調查背景與內容等均有清楚的認知。文中所用數據來源于2015年12月對郫都區不同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農戶的抽樣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55份,有效問卷51份,有效率92.73%。問卷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受訪農戶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等基本情況,宅基地情況,宅基地退出及政策認知情況以及宅基地退出意愿等。
二、四川郫都區宅基地利用概況
郫都區隸屬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市西北部,總面積438平方公里,有豆瓣之鄉、盆景之鄉、蜀繡之鄉等美稱。截止2016年末,郫都區常住人口84.02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8.86萬人。有效調查問卷涉及的51戶農戶中,宅基地面積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有21戶,占比41.18%;150~200平方米的有7戶,占比13.73%;100-150平方米的有8戶,占比15.69%;100平方米以下的有15戶,占比29.41%。51戶農戶中,住房建筑層數為1層的有18戶,占比35.29%;2層的有18戶,占比35.29%;3層的有14戶,占比27.45%;4層及以上的有1戶,占比1.96%。雖然我國土地法律規定“一戶一宅”,但是調查結果顯示郫都區“一戶多宅”的現象較為嚴重,51戶農戶中有多處宅基地的就有13戶,占比達25.49%。總體而言,郫都區農戶的宅基地占地面積較大,而利用率較低。
三、四川郫都區農戶宅基地退出意愿
區別于國家征地,農戶宅基地退出不具有強制性。農戶宅基地退出是經政策推廣,由政府引導,在充分保障農戶利益的前提下,尊重農戶的退出意愿實施進行的。在這次調查中,課題組設計了以一次性經濟補償、按地價漲幅分期逐年補償、購置養老等保險與現金相結合補償、房屋置換等幾種補償方式為前提條件,征求各農戶得到合理補償后宅基地的退出意愿。調查結果顯示,有效調查問卷涉及的51戶農戶中,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農戶有28戶,占比54.90%,愿意退出宅基地的農戶有23戶,占比45.10%。
四、影響郫都區農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
本次調查主要從農戶家庭特征、收入特征、資產特征以及社會保障等方面分析總結了影響郫都區農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
(一)家庭特征
家庭特征主要包括戶主年齡、戶主受教育程度、戶主贍養老人數量、戶主撫養子女數量、家庭人口數量、家庭在外打工人數等。調查顯示,戶主年齡在體力較強的年齡段(30~55歲)時,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較強;戶主年齡在體力較弱的年齡段(55歲及以上)時,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較弱,主要原因是其擔心退出宅基地后無穩定收入,養老問題得不到保障。戶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越弱,主要原因是其對政策的理解較為透徹,往往將宅基地作為一種增值的資產,不愿輕易退出宅基地。戶主贍養老人數量與撫養子女數量越多,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越強,主要原因是為了獲得經濟、房屋等補償,從而減輕贍養與撫養壓力。家庭人口數量與在外打工人數也對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影響較大,家庭人口數量與在外打工人數越多,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越弱。
(二)收入特征
收入特征主要包括收入來源、收入額度等。收入來源主要包括農業耕作收入及外出務工等非農收入。以農業耕作收入為主的農戶與以外出務工等非農收入為主的農戶相比,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較弱。農業耕作收入越高,農戶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越弱。外出務工等非農收入越高,農戶退出宅基地的意愿也越弱。
(三)資產特征
資產特征主要包括宅基地面積、建筑面積、建筑層數、是否有城鎮住房等。宅基地面積越大、建筑面積越大,農戶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越明顯,以期通過退出宅基地而獲得顯著的經濟補償。農戶宅基地住房建筑層數越高,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越弱,主要原因是其考慮到對宅基地的投入較多,而退出宅基地獲得的補償金額與住房建筑層數未成正比,達不到心理預期。農戶如果在城鎮中有住房,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較強,主要原因是其不必擔心宅基地的退出影響其住房問題,反而可以獲得合理的經濟補償以進一步改善生活。
(四)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方面主要包括看病難易問題、子女上學問題、城鎮住房問題、城鎮就業問題等。與看病難易問題、城鎮住房問題相比,更為關注退出宅基地、“轉戶”生活在城鎮后的就業問題與子女上學問題的農戶居多。如果退出宅基地后農戶在城鎮可以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則農戶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較高。如果子女可以上較好的學校,則農戶退出宅基地的意愿更為強烈。城鎮住房問題也是郫都區農戶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考慮的重要因素。部分農戶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原因就是擔憂“轉戶”去城鎮生活后,沒有穩定的住所,買不起住房。解決“看病難”問題對農戶退出宅基地、“轉戶”在城鎮生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五、結語
郫都區愿意退出自家宅基地的農戶所占比例略低于不愿意退出自家宅基地的農戶。郫都區農戶退出宅基地的積極性高低,主要取決于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如果退出宅基地的補償不合適,達不到農戶心理預期,就難以實現宅基地的有效退出,宅基地的退出及閑置宅基地的再利用也將受到限制。充分尊重農戶意愿,合理制定相關政策,綜合考慮農戶的家庭、收入、資產等特征,建立完善的宅基地退出補償機制及多元化的住房保障體系,保證農戶退出宅基地后的生活條件相對于退出前有所提高,是加快引導農戶宅基地自動退出,配置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的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徐小峰,胡銀根,魏西云,王恒.農村宅基地退出與補償的幾點思考[J].國土資源情報,2011(8):31-33.
[2]崔騰宇,高文杰.農戶放棄農地經營權后的宅基地退出意愿[J].江蘇農業科學,2017,45(5):324-327.
[3]彭洪宣,李建強,任霜.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宅基地退出路徑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16):33.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中宅基地退出補償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4BJL073);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四化兩型背景下湖南農村宅基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理論與政策研究”(項目編號:11YBB009)。
作者簡介:彭小宇(1989-),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農村經濟理論與政策;黃登春(1966-),女,漢族,浙江寧波人,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理論與應用、產業經濟、農村經濟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