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源
摘要:在西方發達國家,企業財務總監是僅次于首席執行官的二把手。本文主要探討合作企業財務總監角色的定位,提出合作企業財務總監未來發展的新模式。
關鍵詞:合作企業;財務總監;角色定位
顧名思義,財務總監的職責少不了“監督”二字,監督對象包括資金的安全性、費用開支的合理性、票據的合法性、大額購建內部流程的規范性等,并時時注意規避稅務風險,防止給企業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上述職責的有效履行是建立在對企業情況十分熟悉的基礎之上,大到企業的戰略規劃、經營狀況,小到企業的產品和原材料的種類、規格及型號,供應商和客戶的名稱、數量和分布,甚至對企業的文化和內外部環境都要了然于胸。這既是工作需要,又符合構造“業務人員懂財務,財務人員懂業務”鋼筋混凝土般管理體系的發展方向。但是財務總監的工作重點應該放在服務上,服務于企業戰略、服務于生產、服務于營銷、服務于企業的資本運作。財務總監屬于企業高管,必須視野開闊、站位要高,如果執于瑣務,則與一名會計主管無異。
對于合作型企業來說,作為股東方派出的財務總監既要使企業價值最大化,又要維護所代表股東方的利益。如果自己所代表的股東方參與合作企業具體經營,則與獨資企業的情況大同小異,本文重點探討派出財務總監的股東方企業不參與合作合作企業具體經營的情形,以制造型企業為例來進行闡述。
一、全局管理者
財務總監通常為董事會成員,與董事長、總經理共同承擔統領大局義務。總經理作為公司領導,直接負責公司行為。財務總監主要負責財務活動及財務控制,主要由董事會派出,確保協作、監督體系完善。合作企業中的財務總監,在管理財務相關領域工作時,還必須與總經理密切配合,站在企業發展戰略層面制定企業發展規劃并執行,領導各個部門協調發展。對此財務總監的財務技能、權利使用直接關系合作企業發展。
二、戰略計劃領導者
戰略計劃多為5年左右的戰略框架,但合作企業的戰略計劃多由財務總監實現。財務總監必須借助自身的專業性、綜合管理能力,確保戰略計劃行之有效。戰略計劃設定,必須綜合各種因素,包括市場環境、利益因素、企業長短期發展目標、內部實際情況等。財務總監必須滲透企業各職能、經營中來,確保戰略計劃完善科學。
三、內部控制者
經營權、所有權的分離,導致經營者會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而不顧及其他利益者的權益。介于合作企業面臨的內外風險較大,必須強化內部控制制度,對各種風險進行評估防范。內部控制工作,主要由相關員工、經理層及企業董事會負責,財務總監也必須融入其中,對財務報告、營運效率等目標的實現展開合理的監管、指導。
四、公共關系管理者
基于股東角度分析,股東是企業所有者和出資人。處理好與股東的關系,作為財務總監,必須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向股東完整、真實披露企業信息,講述企業經營、財務狀況,為股東投資決策提供價值依據,確保投資者的資產穩中增效。
基于債權人角度分析,介于合作企業債權人種類較多,對存在借貸關系的金融機構、債券持有者,財務總監必須向其及時、準確的披露長短期償債能力、投資盈利等企業財務信息,為其信貸決策提供價值依據。
基于政府角度分析,政府部門作為財稅、證監機構,財務總監必須定期向其提供財務信息,確保政府部門實時掌握企業納稅水平等;向政府派出機構、證監會披露財務信息,為企業經濟行為監管奠定良好基礎。
基于員工角度分析,合作企業的組織形式相對扁平化,財務總監要與管理層處理好關系的同時,更要注重深入基層,處理好與員工關系。主動拉近與員工的關系,積極構建企業文化,了解企業員工個人發展目標,將其提升至管理范疇,實現員工個人目標與企業戰略目標的協調發展,繼而提神員工的歸屬感、認同感。
作為財務總監更要與各個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者處理好關系,時刻關注生態環境保護,主動承擔社區醫務,創建良好經營環境。
五、財務管理者
在企業內部,這是一個有挑戰性的崗位。財務總監的工作職責是財務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觸角延伸到企業的每一個角落,如果介入過深、主張過多、氣勢太盛,勢必會影響到負責經營方股東管理人員的工作思路和節奏,時間一久必定難以為繼;如果做個甩手掌柜,沒有盡力、盡責、盡心,一來了解不到合作企業全面細致的情況,二來也沒有為提升合作企業的價值做出自己的貢獻,股東不滿意,個人在企業里也會逐步邊緣化,“平衡”二字貫穿始終,才能扮好自己的角色。
首先要熟悉企業,利用財務這個崗位的天然優勢,與企業人員特別是中高層管理人員多交流,抱著謙虛的心態認真傾聽,一定會有收獲;自己也要做有心人,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窺一斑而見全豹,日積月累,對企業狀況就會熟悉起來。其次,要以企業的基礎性工作為切入點,比如倉庫盤點、工資構成及調整變動、生產人員計時、計件工資的計算、人員升遷、降職及進出、考勤記錄、加班申請等等,難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細,不在這些方面多花些功夫,工作難以深入。最后,財務總監有效開展工作是繞不開總經理這一重要角色的。總經理是企業經營層的樞紐,對企業方方面面的情況最為熟悉,對企業運行承擔著最主要的責任,同時對來自企業決策層的信息也知道得最及時、最全面。財務總監應把自己的想法和行動計劃匯報給總經理,取得一致意見;對于總經理布置的任務要有很強的執行力;對于發現的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異常情況要及時提醒總經理。
在工作中要學會換位思考、等待時機、把握火候,財務總監的每一項工作都要服從于企業運營大局。
在企業外部,主要是處理好同客戶、供應商和銀行的關系。客戶即上帝,他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與供應商的關系上,要克服盲目的“甲方心態”,其實雙方是一種合作關系,需平等對待,相互扶持,為保證訂單的完成,需要供應商按時、按質、按量提供原材料,在貨款支付上也要多為供應商著想,誠信以待,假以時日,在業內就會形成良好的聲譽和人脈,當自身面臨資金困難,難以周轉之時,供應商甚至可以墊資供貨,以解燃眉之急;與銀行的關系也是這樣,在金融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銀行需要吸攬存款,尋找優勢項目放出貸款,這自然離開不了企業的配合。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財務杠桿的作用,少不了銀行的資金支持,銀企之間可謂魚水相依。
總之,在處理這些外部關系上,同樣需要擺正心態、拿捏分寸。
由于是制造企業,便繞不開成本這一話題,作為一名財務總監必須對此高度關注并有所作為,除了踏實做好基礎性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對成本管理的認識上有所突破。
在時間角度上,從對成本實施過程中的經營性控制轉變為對成本實施前的規劃性控制。具體說來,在產品制造過程中間,要素費用大多已經固化,并無多少降低空間,而且是“一定要發生”的成本,在原材料價格普遍逐年上漲的前提下,供應商能做到不漲價已經很不容易。只有在產品制造之前,從設計、研發、生產線布局等方面考慮成本因素,從源頭來實現控制,正如美好家庭生活源于夫妻同心。
在空間角度上,成本的范圍不應再局限于傳統概念中的“料、工、費”,機會的錯失、業務進程中的等待、諸多流產項目的前期投入、產品質量問題、滿足客戶對產品個性化需求的定制費用等等,對企業來說都是代價不菲的成本。
需要強調的是,成本意味著花錢,有投入才會有產出,該花的錢絕不能省,要算總賬,不要算小賬,現在花費的一百萬,未來會導致企業數千萬元的成本節約。比如,富士康公司在工業機器人上花了大本錢是值得的。生產線工人從35萬減少到8萬多,產值和營業收入反而逐年增長,人工開支和能源消耗的減少真是難以數計。
這些理念自己要懂,并廣而告之,是一名財務總監應盡的義務。企業大小并無高低之分,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優勢,資本市場上演繹傳奇的常常是那些小盤股。在逐步邁入工業4.0的時代背景之下,企業間競爭表現為“對資源的爭奪”的狀況將會改變,并非只是“你多吃了一塊,就意味著我會少吃一塊”,企業間更多的是互聯互通,資源信息共享,搭建平臺,實現1+1>2的共贏局面。作為職場中人,財務總監在這一大勢中找準定位,與企業共同成長方能成為贏家。
參考文獻:
[1]馬靖昊.財務總監必須知道的“會計”[J].新理財,2017(12).
(作者單位:深圳深寶電器儀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