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霖
趙興麗的骨子里帶著一股“犟勁兒”:說了就要定,定了就要干,要干就要干好。正是因為這種執著追求和堅韌毅力,水口村的產業才越來越興盛
自從趙興麗擔任水口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她一直把改變全村面貌作為奮斗目標,從摘掉貧困村“帽子”到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產業強村,今天的水口村面貌煥然一新。2017年、2018年,趙興麗分別獲得“全國農業勞動模范”和“四川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必須要讓群眾得到實惠
2011年,水口村被成都市列入市級貧困村,趙興麗深感壓力不小、擔子不輕:“差距就是動力,要脫貧致富,必須做大做強產業。”趙興麗帶著“兩委”班子在縣內各村學習“取經”,積極征求縣農業部門意見建議,決定把發展柑橘產業作為致富重點方向。
路子有了、方向定了,需要全村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家一定要團結一致、堅定信心,對現有的柑橘進行改良,現在晚熟雜柑的價格好、前景廣、需求大,我們早行動就早受益,早改良就早脫貧……”趙興麗為了說服村民,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壩壩會開了一次又一次,村民家中走了一趟又一趟。終于,改良柑橘品種、改良種植土壤、實施標準化管理成了村民的共識。有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趙興麗干事創業的勁頭更足了。
2013年,趙興麗牽頭成立水口紅專業合作社,并注冊了“水口紅”商標,此后又注冊了成都水口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四川新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帶領群眾建成優質丑柑基地6000多畝、優質獼猴桃基地4000多畝。水口村的產業越來越興旺,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打開農產品進城廣闊天地
“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看到了農村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要提振信心、加倍努力,爭取讓我們的農村更美麗、農民更富裕、農業更興旺。”為了緊跟時代發展,趙興麗把學習教育作為支部建設的“重頭戲”。
筆者在水口村的農民夜校課程表上看到,一年下來有24堂課,涉及產業發展最多的課程就是互聯網。這與趙興麗另一個身份——蒲江縣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有關,她認為要把自己的專業特長充分用到鄉村振興上。為此,她每月都會組織開展與電商有關的業務培訓,網店管理、客戶服務、產品包裝、趨勢分析、物流運輸等。如今,水口村已經儲備電商類講師26人。通過學習培訓,不僅讓全村老百姓思想上發生了根本轉變,農業發展的技能技術也得到了極大提升。
水口村從2012年開始探索網絡銷售,通過建網站、開通微博微信、入駐第三方電商平臺等措施,借助互聯網宣傳“水口紅”品牌、打開了網絡銷售渠道,讓脫貧致富插上互聯網“翅膀”。
2014年,趙興麗前往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找到市場負責人,順利拿到了北京新發地市場的“入場券”,開設了“四川館”,并于2015年成功舉辦第一屆“蒲江丑柑”推介會,將蒲江丑柑從祖國西南地區的小農村推向了一線大城市。
2017年,合作社通過京東、天貓等網購平臺實現了銷售額超2000萬元的業績,帶動群眾網絡銷售水果5000多噸。2017年水口村人均純收入達3.1萬元。(作者單位:蒲江縣委組織部)(責編:王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