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青
摘要:隨著新經濟形式的興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表外融資方式得到廣泛應用。一方面表外融資方式可以改善優化企業內財務狀況,另一方面表外融資又給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帶來不可控的經濟風險?;诖耍疚膶Ρ硗馊谫Y的相關概念進行簡要分析,并且對于表外融資對企業造成的兩方面影響進行分析,針對負面影響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供參考。
關鍵詞:表外融資;融資方式;利益相關者;財務狀況
表外融資是指企業在現行會計準則允許范圍內進行籌資的一種融資方式,但是這種融資行為在企業資產負債表內不做記錄。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進行籌資的途徑越來越廣,除了傳統的發行股票、從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中借款以外,表外融資作為一種新興、靈活的融資渠道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由于表外融資是一種比較隱形的融資方式,其所產生的資產和負債,既不在資產負債表上表現資產的增加,也表現為負債及其所有權者權益的增加,而是將產生的資產與負債納入損益表核算范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粉飾財務指標、提高企業收益水平?;诒硗馊谫Y存在的危害投資者及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問題,需要探討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從而在企業經營中有效的表外融資方式。
一、表外融資的相關概念
表外融資的基本形式
其一,租賃。租賃主要分為融資租賃以及經營租賃兩種形式。其中融資租賃是表內融資,而經營租賃則是目前仍在流行的一種表外融資方式。融資租賃主要是出租人將資產以及與資產相關的風險與報酬全部轉移給承租人的一種形式,這種融資方式會在承租人的資產負債表中表現出相應的資產與負債。而經營租賃中出租人并未將資產所有權進行轉移,資產所帶來的風險與報酬仍然由出租人承擔,承租人在經營租賃形式中不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中表現出資產與負債的變化,而且經營租賃的租期一般比較短。因此承租人或企業一般選擇經營租賃的方式,避免消耗大量資金與資源,同時企業只需要在資產負債表內表現出租金的支付,降低了企業的負債權益比率,改善了企業的財務狀況。與之相對的是,出租人或者企業更傾向與選擇融資租賃的方式,從而能夠減低出租企業所需要承受的與資產相關的風險。因此在合同設計過程中,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會將租賃設計成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兩種形式[1]。
其二,合資經營。合資經營是指一個企業擁有超過一定份額另一個企業的股票,并且能夠對另一個企業進行經營控制的經營方式。合資經營方式無需合并財務報表,僅需要按照我國權益法在各自資產負債表的長期投資中進行顯示。同時企業下子公司又能夠對合資企業進行投資,開展融投資業務,進而形成表外融資,企業既能夠在合資經營中獲利,又能夠避免合并產生的經濟問題,這也使得企業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
其三,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性金融工具基礎上衍生而來,具有發展快、更新快的特點,當前針對金融工具的會計準則制定速度要遠遠落后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更新速度,因此大部分衍生金融工具無法在資產負債表表現出來,進而形成表外融資。即使能夠進行表現和確認,但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確定性以及杠桿性,無法確保獲益的真實性。部分企業管理者為了在衍生金融工具投資中獲得巨大收益,進行投機而未將風險在資產負債表中表現出來,不僅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而且損害了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2]。
二、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
(一)對財務狀況的積極影響
其一,優化企業財務狀況。一般而言,投資方、債權方判斷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主要是根據企業的負債權益比率,如果企業負債權益比例比較低,則表示該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比較高,更容易獲得投資。相反,如果該企業的負債權益比例比較高,則很難獲得長期投資。為了降低企業的負債權益比率,部分企業選擇表外融資,因此企業的負債情況則不會表現在資產負債表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負債權益比率。隨著企業負債減少,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與凈權益負債率也隨之下降,企業的財務狀況得到改善。
其二,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雖然企業進行表外融資不會在資產負債表中有所體現,但是在與表外融資相關的收益會出現在損益表中,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例如融資租賃、風險轉移等,一旦出租人或企業獲得收益,在不計折舊等費用的前提下,根據凈資產收益率 = 凈利潤/平均股東權益可知,股東收益會隨著凈資產收益率的上升而增加[4]。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采用經營租賃方式為企業創造利潤,提高凈資產收益率。同時企業在使用經營租賃的方式獲得資產使用權時,也避免了一次性支付全部費用造成資金斷流情況,使用經營租賃將租金分攤到各個經營階段,使得企業資金流動情況比較平緩,避免大量資金流出,同時采用經營租賃能夠使得現金指標比較高,吸引潛在投資者的關注。
其三,降低融資成本。使用傳統表內融資方式,企業很難籌集資金。在企業向相關銀行、金融機構進行貸款申請的過程中,需要經過長時間、嚴格的審批過程中,不僅材料復雜、要求比較多而且進行審批的時間比較長,給企業造成極高的融資風險和時間成本。而與之相比,表外融資的操作流程比較簡單,所需要的材料與表內融資相比比較少,例如在售后回購以及售后租回只需要簽訂出售以及租賃合同就可以獲得充足的流動資金,與傳統表內融資方式相比降低了融資過程的時間成本[5]。
(二)對財務狀況的消極影響
其一,粉飾了償債能力。由上所述可知表外融資方式能夠讓企業的凈權益負債率下降,提高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但是并不是企業的實際水平。雖然表外債務雖然不計入資產負債表內,但是其也屬于債務的一部分,需要進行償還。一旦企業的表外債務超過所籌集的資金,就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資金壓力,甚至可能導致資金斷流或者企業破產等情況出現。
其二,隱瞞了真實的財務信息。企業在使用表外融資優化企業內財務指標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獲得更多的投資或者促進股價上升,吸引投資者關注。但是一旦企業表外融資情況暴露于公眾視野之中,就會引起公眾對于企業發展的不信任,進而導致股價動蕩,出現急劇下跌的情況。實際上投資者所關注的凈資產收益率和現金流量指標兩項指標并不能真實的反應企業盈利水平。例如在售后回購以及融資租賃兩種表外融資方式中,就能夠很好的粉飾企業的實際利潤情況以及盈利水平,使得企業利潤始終處于一種虛高的狀態。以售后租賃為例,其相當于一個抵押過程中,雖然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資金流入,但是由于這些資產并不是企業經營所得,短時間內會被購回,僅依據凈資產收益率和現金流量指標兩項指標作為判斷,會造成投資者的經濟損失。
其三,增加了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的風險。由于表外融資粉飾了企業的償債能力,使得債權人以及投資者對企業產生信心,進而進行投資和決策。但是因為企業的財務狀況并不真實,此時債權人和投資者是基于錯誤的數據指標上而做的決策,因而也并不正確,甚至可能會給債權人和投資方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例如股票期權、遠期合約等衍生性金融工具具有高杠桿作用,在獲得高回報的同時,也會增加金融風險。一旦企業做出錯誤決策,就會造成投資者和債權人的財務風險,進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表外融資作為企業資金流動的一種補充,其對于企業而言具有一定的正面影響,但是也有可能在操作過程中損害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此對于企業的表外融資需要采用內外部兩方面結合的管理方式。在內部需要以會計準則和相關法律規定作為依據,制定規范制度進行約束,同時企業要建立監督機制加強企業自查。在外部則需要規范融資市場,加強行業自律,從而使得企業更好的使用表外融資方式改善企業財務狀況。
參考文獻:
[1]侯爽,畢克如.淺析表外融資方式[J].知識經濟,2017(3):46-47.
[2]王娟.論企業表外融資的財務問題[J].全國流通經濟,2017(20):43-44.
[3]樊夏俐.試析金融工具創新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時代金融旬刊,2017(7):97-97.
[4]胡智敏.試析“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J].中外企業家,2017(7):105-106.
[5]張萌.試析營改增后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策略[J].經營管理者,2017(4):21-22.
(作者單位:重慶市誠投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