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中國學校體育》雜志讀者QQ群平臺,激發網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為保障大家能在研討中受益,《中國學校體育》讀者群每2個月都要舉辦1期《群英薈萃》,針對話題主題,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在管理員引導下,有計劃地進行話題研討。在這里可以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可以結識很多的良師益友,只要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借助《中國學校體育》平臺,得到名師、專家的指點,借百家之長,補自身之短,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緊跟《群英薈萃》的主題,組建自己學校的研究團隊。筆者加入《中國學校體育》讀者群較早,在筆者的引導下,筆者學校的教師都加入了《中國學校體育》讀者QQ群,同時也建立了自己的學科群。
2.《群英薈萃》為團隊提供學習的動力。《群英薈萃》的每期話題,團隊都會提前研討。各位教師依據群的主題,分組分工通過百度、知網等網站進行查找、收集,獲取相關信息數據,從而激發了筆者學校網絡研討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確定研討主題,提升教師的能力。通過緊跟《群英薈萃》研討,團隊有了自己的研討方向,每個星期都要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網上交流研討,現在的學科群是:“兩定一解一總結”,即定時、定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總結。定時、定問題:每星期三上午第1、2節;解決問題:第3、4節課針對問題分組上課,進行交流總結反饋。
二、借《中國學校體育》雜志博客,助推體育教師業務提升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自己的困惑層出不窮,課本知識已解決不了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真的是“非教無以成學、非學無以成教”。《中國學校體育》雜志博客及平臺,對身處農村的體育教師,簡直就是雪中送炭。
1.個人建博得實惠。筆者在博客上自我展示,與其他教師交流,促使自身養成教學研究興趣和學習習慣,在交流中與名師、專家直接接觸,少走了許多彎路,為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夢做了鋪墊。
2.引導建博共發展。在筆者的帶領下全校11名體育教師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引導他們針對自己的問題找出原因,并形成書面材料。在形成書面材料的同時更進一步理清了思路,對下一步教學做好了鋪墊。筆者學校的教師們已經養成了每星期必寫博文的好習慣,記錄自己課堂的優缺點,與同事交流,在不知不覺中個人的教學水平、訓練能力都得到較大提升。
三、借《中國學校體育》雜志論壇,助推體育教師綜合能力提升
《中國學校體育》雜志針對全國各地體育教學中出現的重難點問題,提出研討提綱,一線教師針對研討背景和提綱,認真準備好前期的思考和發言,在參與過程中,盡可能多地瀏覽同行的帖子,注意收集和自己觀點接近或者是相悖的觀點,進一步思考。
1.舉辦《草根爭鳴》,勇擔當。《草根爭鳴》已經舉辦了109期,其中日照市主持了2期。日照市教科研中心對全市中小學下發了研討公告,筆者學校的11名體育教師全部參與。
在研討前多看、多思、多交流;在研討中勇于擔當,研討的過程中記錄下來的都是瞬間靈感,盡可能多地與同行進行互動,爭鳴爭辯是開展新課程改革的有效的解決手段。
2.研討總結,提能力。最好的提升就是撰寫每期的研討總結,這種練筆能夠較快地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能夠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
這一年來筆者學校已經有5名教師分別在不同刊物刊發了體育教學、體育訓練等方面的文章。現在正在準備籌建成立“日照市體育草根”論壇團隊,相信全國學校體育網絡教研會搭乘《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網絡平臺向更好、更高的方向發展。
——梁西軍(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巨峰中學,276812)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