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文 段曉霞 嚴霜 羅勝利 曹太全 李玲
2018年4月10—11日,由國家紡織品服裝服飾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廣州)、國家皮革制品質量檢驗中心(廣東)與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廣檢紡織服裝服飾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2018全國紡織皮革檢測技術交流研討會在廣州舉行,該技術研討會已成為全國紡織皮革檢測領域最具權威性的技術交流平臺之一。會議圍繞箱包、皮革、鞋類檢測等進行了研究和探討,為統一對標準的理解和檢驗操作,就以下內容達成共識。
1.振蕩沖擊的判定問題:按QB/T 1333—2010《背提包》進行振蕩沖擊測試時,出現下圖所示不能完成測試的情況(樣品未損壞),該如何判定?

答:左上圖建議扣上之后繼續測試,如果再次出現插扣件松脫的情況,則判定為不符合;右圖判不合格,建議客戶以合適的方式整改產品,類似接插件、扣針在背帶上居多,出現松脫會影響背提包的基礎背負功能,影響消費者使用。左下圖,類似磁扣位于包蓋或側袋上居多,無法吸住不會對消費者背提使用產生較大影響,振蕩后如無其他問題,建議判符合。
2.摩擦色牢度測試取樣方向性問題:由于面料壓紋的多樣性,皮革樣品測試摩擦色牢度時在不同方向(順著紋路方向和垂直紋路方向)的摩擦力差異較大,會出現兩個方向測試后評級結果相差較大的情況。因此不同的檢驗機構分別只取一組皮革試樣進行摩擦色牢度測試時,由于取樣方向不一致,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該如何處理?
答:對于紋路具有方向性、可能存在脫色風險的試樣,建議按照摩擦力大的方向進行測試;或沿直、橫向分別取樣測試,結果按最差值出具。
3.摩擦色牢度測試沾色評級問題:測試皮革摩擦色牢度時,毛氈沾色不勻(毛氈邊緣沾色較嚴重,毛氈中間沾色較輕),該如何評級?
答:以毛氈表面沾色為主,參考邊緣沾色情況適當降級(最多不超過半級)。
4.縫合強度的取樣問題:下圖結構的背提包,按QB/T 1333—2010測試縫合強度時該如何取樣?

答:按標準要求,能取樣就測試縫合強度,否則不測試。
5.縫合強度的判定問題:縫合測試后,有些樣品的線和面料均未斷,縫紉線從面料間滑脫,且力值未達標準要求,是否判定為不合格?
答:該情況不屬于標準中所描述的測試終點情況,應不做判定,僅出具實測值并描述測試現象。由于目前的測試方法不夠完善,滑脫時的測試值不能完全反映縫合部位牢固程度,且QB/T 1333新標準中已經修改了取樣尺寸,增加了試樣寬度,可有效避免滑脫現象。
6.鹽霧測試判定問題:部分五金件在鹽霧測試后表面叻架油可能會出現起皮、脫落,導致試樣在烘干過程中發生氧化變色現象,按QB/T 3832—1999 《輕工產品金屬鍍層腐蝕試驗結果的評價》進行評價,是否應判定為腐蝕?
答:上述情況不屬于QB/T 3832—1999規定的腐蝕情況,不應進行判定,在報告中描述試驗現象即可。
7.磨損處的測試與判定:QB/T 1333—2010中五金配件耐腐蝕性為最后測試。經振蕩沖擊測試,包上五金件相互接觸、碰撞或五金與皮革等其他材料接觸后會有明顯的磨損痕跡,甚至破壞鍍層。這種情況是否測試五金配件耐腐蝕性,如何判定?
答:振蕩沖擊性能測試已對五金件鍍層造成損傷的,建議另外取樣進行耐腐蝕性能測試。
8.非外露部位的測試問題:執行QB/T 1333—2010等標準時,五金配件的非外露部位(被皮革或織物部分包裹的部位和內側面等),是否需要考核耐腐蝕性能?
答:非外露部位在實際使用過程當中接觸腐蝕性空氣較少,即便腐蝕也不影響使用,只考核暴露在空氣中的部分。
9.大小套包的材質標注問題:如圖所示的套包,材質該如何標注?
答:建議標注為:大包面層材料為牛皮革,里料為聚氨酯(PU)合成革;小包面層材料為牛剖層皮革,里料為織物。
如抽查檢驗時客戶標注為面層材料牛皮革/牛剖層皮革,里料聚氨酯(PU)合成革/織物或者面層材料牛皮革,里料聚氨酯(PU)合成革/牛剖層皮革/織物,建議判定為符合,并進行有效引導。

10.合成革/皮革雙層材料的材質標注問題:上層是合成革、下層是剖層牛皮革的材料,如何出具材質鑒定結果?
答:建議按表層、底層進行標注,即:表層為聚氨酯(PU)合成革,底層為牛剖層革。
11.人造革、合成革的區分問題:人造革、合成革屬于一類跨行業的材料,相關標準中,如SN/T 4388—2015《皮革鑒定 掃描電鏡和光學顯微鏡法》、GB/T 30695—2014《聚氯乙烯、聚氨酯人造革(合成革)材質鑒別方法》等,對人造革、合成革的描述都不一致。GB/T 34443—2017《人造革與合成革術語》2017年9月29日發布,2018年4月1日實施。標準實施后,人造革、合成革該如何區分?
答:人造革、合成革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進行區分,各檢測機構在材質判定上均應給予符合。
12.無發泡層材料的材質標注問題:目前市場上出現很多無發泡主體層的涂層面料具有如下特征:a)樣品在外觀、手感上無仿革特性;b)涂層非常薄,厚度在0.03mm~0.05mm之間;c)從橫截面顯微圖可見樣品涂層結構與GB/T 30695—2014中人工革不一致。該類材料的材質是否可標注為人造革/合成革?
答:此類材料無仿革特征,不滿足GB/T 30695—2014中人工革“皮革代用品”的要求,建議歸為涂層布,按紡織行業的規定標注。
13. Taber耐磨的結果評定問題:某些產品標準(如QB/T 2703—2005 《汽車裝飾用皮革》)要求按QB/T 2726—2005《皮革 物理和機械試驗 耐磨性能的測定》測試耐磨性能,產品標準中要求無明顯損傷,如何界定“明顯”?
答:表面有破損時判不合格,僅變色或輕微磨損時判合格。
(一)幫底剝離強度問題
14.QB/T 1002—2015《皮鞋》、GB/T 15107—2013《旅游鞋》等產品標準剝離強度測試出現滑刀情況,但標準又未規定按其他方法進行測試的情況,該如何處理?
答:出現滑刀情況,結果滿足標準要求的,判定合格;結果低于標準要求的,記錄結果和試驗現象,不做判定。
15.QB/T 1002—2015《皮鞋》中幫底剝離強度要求5.5.1.3 a)條“幫面前端為羊皮、人造材料”中“人造材料”如何理解?
答:決議:“人造材料”應理解為:除了天然皮革以外的材料(如紡織品、人造革、合成革等)。
(二) 耐折性能測試問題
16.如下圖,鞋類耐折項目,幫面為人造革,耐折測試后,人造革表面涂層剝落,這種情況算幫底開膠嗎?

答:圖示情況屬于幫底開膠,不管是被粘物表面破壞還是界面破壞,抑或膠粘劑內聚破壞,均屬于開膠的一種。從圖上無法看出是否屬于人造革表面涂層剝落。
17.QB/T 1002—2015《皮鞋》耐折性能中要求 “幫面不應出現破損”“復合底無脫層”“鞋底、底墻涂飾層無脫落”,那么:a)裂面、裂漿是否都算破損?b)脫層如何界定,是否要完全脫落,還是只要粘合面開膠就算脫層?c)涂飾層龜裂算不算脫落?
答:a)裂漿、裂面均屬破損;b)脫層即外底與中底層間開膠,開膠即判不合格;c)涂層龜裂且已脫落判為不合格,龜裂并未脫落判合格。
(三) 鞋幫拉出強度問題
18.GB/T 22756—2017《皮涼鞋》、QB/T 2955—2008《休閑鞋》等產品標準中鞋幫拉出強度項目測試時,對于材料撕裂而鞋幫接合部位未拉開的情況,應如何處理?
答:出現材料撕裂而鞋幫接合部位未拉開的情況,結果滿足標準要求的,判定合格;結果低于標準要求的,記錄結果和試驗現象,不做判定。
19.QB/T 4552—2013《拖鞋》幫帶拔出力項目,對于縫制工藝的拖鞋,裁取10mm寬的幫帶連同鞋底,測試時縫線滑脫,無法測出幫帶拔出力,如何處理?
答:建議按標準7.3.1條款中的鞋底不能切割的情況進行操作。
20.QB/T 1002—2015《皮鞋》不測剝離強度改測鞋幫拉出強度的情形中,“距前端點10mm處的外底(或鞋幫)寬度不足25mm”中“鞋幫寬度不足25mm”怎么理解?
答:與外底寬度不足25mm量法一致,鞋幫處直線寬度不足25mm的改測鞋幫拉出強度。
(四) 外底與外中底測試問題
21.GB/T 21396—2008規定取樣包括鞋底邊緣,但很多鞋的外底和外中底粘合的邊緣是不規整的(如圖所示),那此時應如何取樣?

答:取樣部位尺寸不符合標準要求的,按不能取樣處理,不進行測試。
22.外底包裹了部分外中底,邊緣切面呈“L”形,如果不切除邊緣則測試很難進行,那取樣時可否把邊緣部分切除?
答:需沿邊緣取樣,不可進行切除。
23.如圖,外中底被織物包裹,是否測外底與外中底粘合強度?

答:需考核外底與外中底粘合強度。
24.外中底為純織物時,是否測外底與外中底粘合強度?
答:需測試外底與外中底粘合強度,建議參照GB/T 22756—2017《皮涼鞋》中6.8.2條防水臺粘合強度的測試方法。
25.QB/T 2977(EVA涼拖鞋)標準中粘合強度的測試,部分樣品底層是由三層甚至三層以上組成的,粘合強度應測試哪兩層之間?
答:決議:只測與外底粘合那層的粘合強度(參考HG/T 3086—2011規定)。
(五) 勾心測試問題
26.GB/T 28011—2011《鋼勾心》中5.7條,勾心彎曲性能要求“勾心做180°彎曲試驗,試樣不斷裂,表面可有微小裂紋”,其中微小裂紋如何界定?
答:以是否透光來判斷產生的裂紋是否為微小裂紋。
27. QB/T 2880—2016《兒童皮鞋》中,鞋號≤200,鞋跟高度20mm以上且跟口高度8mm以上的兒童皮鞋,是否需要安裝鋼勾心?
答:QB/T 2880—2016《兒童皮鞋》未做相應規定,按標準要求需要安裝鋼勾心。
28.QB/T 1002—2015《皮鞋》、GB/T 22756—2017《皮涼鞋》標準中,如果注塑中底的縱向剛度不符合QB/T 4862—2015《鞋類中底》的要求,但注塑中底中有鋼勾心,而鋼勾心抗彎剛度等指標符合GB/T 28011—2011標準要求,此種情況是否需要拆出勾心測試?
答:不建議拆出勾心單獨進行測試,按照標準條款要求,判定不符合。
(六) 硬度測試問題
29.對于下述6種類型的皮鞋/皮涼鞋,是否需要測試“成型底鞋跟硬度”?

答:以上6種類型的鞋均需要測試成型底鞋跟硬度。
30.QB/T 2880—2016《兒童皮鞋》、QB/T 4546—2013《兒童皮涼鞋》外底硬度中,外底厚度不足3mm不測硬度,這個3mm是指打磨去掉花紋后的厚度還是包括花紋的外底厚度?
答:按打磨去掉花紋后的厚度考核。
(七) 耐磨測試問題
31.如圖所示的皮鞋,外底的后跟部位貼上一塊膠皮做跟的是測試跟面耐磨性能還是外底耐磨性能?

答:應測試跟面耐磨性能。
32.如圖所示,外底耐磨性能需要測試哪些部位?

答:1、2、3、4位置均為接觸地面的著力部位,均需要測試。
33.生膠底的耐磨性能測試,部分單位按GB/T 3903.2—2008測試,結果判定為欠硫,不合格。是否合理?
答:生膠底屬于未硫化,不應判定為欠硫。按GB/T 3903.2—2008測試,應判定為不合格,備注“磨耗時間未到20min時,磨痕長度已大于16.0mm”。已發布的GB/T 3903.2—2017已把生膠底從適用范圍中剔除。
34.很多真皮外底鞋類的前掌都會貼一層薄橡膠片,主要起防滑作用。a)如果真皮外底貼了橡膠前掌,是否測耐磨?b)如果測,橡膠前掌磨穿了是否按外底磨穿判不合格?c)前掌與真皮底的粘合是否按外底與外中底考核?d)耐折是否割口?
答:a)需測試耐磨性能;b)如橡膠前掌磨穿,判定不合格;c)需要測試外底與外中底粘合強力;d)耐折需要割口。
35.GB/T 22756—2017《皮涼鞋》中“跟面耐磨性能” 為型式檢驗必檢項目,但方法又注明“樣品從廠倉庫抽取同款跟面進行檢驗” 。那么成鞋上是否需要取樣測試“跟面耐磨性能”?
答:建議參照QB/T 1002—2015《皮鞋》標準執行。成鞋上無法取樣的,應從倉庫抽取同款跟面進行試驗。
(八)厚度問題
36.鞋跟處該如何測量外底后掌著力部位扣除花紋后的厚度,如圖所示,應按黑線、紅線(在鞋沿處測量)?還是綠線(切開)測量?

答:應按綠線部位(鞋跟縱切面的鏤空處)測量外底后掌著力部位扣除花紋后的厚度。
(九)適用范圍問題
37.標準中嬰幼兒鞋的定義為:鞋號不大于170,供3周歲及以下嬰幼兒穿用的鞋。這里是需要同時滿足“鞋號不大于170”和“供3周歲及以下嬰幼兒穿用的鞋”才是嬰幼兒鞋?還是滿足其中一個要求就是嬰幼兒鞋?
答:嬰幼兒鞋與兒童鞋的區分僅依據鞋號,具體可參考GB 30585—2014研討會會議紀要執行。


38.GB 30585—2014規定兒童鞋為鞋號大于170但不大于250,對于鞋號在220~250間,已是成人鞋鞋號范圍,但明示為童鞋,執行標準為GB/T 15107—2013,是否可采用GB 30585—2014檢驗?
答:產品標識上已明示為童鞋的,應采用GB 30585—2014進行檢驗。具體可參考GB 30585—2014研討會會議紀要執行。

(十)標識標注相關問題
39.鞋號標注為236(1.5)是否正確?
答:依據ISO/TS 19407:2015《鞋類 鞋號 鞋號對照》及ISO/TS 19408:2015《鞋類 鞋號 術語》等標準,世界鞋號體系中無對照鞋號“236”,因此不建議類似偏離世界鞋號體系的標注方法。檢測機構應引導企業用規范的鞋號形式進行標注。
40.圖示幫面材質如何標注,亮片是否需要標注?
答:可標注為織物(亮片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