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露
【摘 要】在國家大力號召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上,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時期,全國各大地區農村都在尋求脫貧致富的方法。鄉村振興離不開脫貧攻堅,而提高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水平有望成為新引擎。2015年2月綜改區啟動建設,近三年來,三臺縣綜改區的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擁有其獨特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及其主要特色,這對全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政策啟示。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電子商務;三臺縣綜改區;發展模式
2017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將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互聯網+農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國家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上,電子商務無疑是農村發展的一大契機,農村是電子商務還遠遠未達飽和的一片沃土。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時期,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不能急于求成,應借鑒其他試點的改革模式,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發展出適合自己地區的農村電商發展模式。因此,以扶貧攻堅示范區——三臺縣綜改區為例進行電商發展研究,梳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條件,并基于三臺縣綜改區電商發展的分析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一些啟示。三臺縣綜改區系指綿陽市丘區農村扶貧攻堅示范區、綿陽市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覆蓋三臺縣南部16個鄉鎮533平方公里45萬群眾,分為核心區、輻射區和帶動區。
一、四川三臺縣綜改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分析
(一)四川三臺縣綜改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成效
三臺縣屬于典型丘區農業大縣,既沒有壩區的區域交通優勢,更沒有山區的政策、資源優勢,且插花式貧困遍布100%的鎮村莊。因此,2015年1月,三臺縣南部首次成為“扶貧開發示范區、農村改革先行區、基層黨建樣板區”。2015年2月綜改區啟動建設,近三年來,綜改區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為主攻方向,以農村改革為主要途徑,積極探索丘區農村脫貧攻堅新路徑。特別是在助推農村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通過抓好“強基礎、優產品、拓平臺”3大重點,9個具體內容,大力拓展互聯網與綜改區融合發展。三年來累計完成投資1200萬元以上,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45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5000萬元,培育45家“互聯網+”示范村和示范企業。
(二)打造“政府+平臺+企業+貧困戶”的農村電商“梓州文化”
在探索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的過程中,三臺縣逐漸形成了“政府+平臺+企業+貧困戶”的電商發展模式。一是政府主導,集中資金、人力和土地等相關資源,堅持龍頭引領示范帶動,特色產業不斷壯大,全力推進藤椒、柑橘兩大產業集聚發展,大力推進生態養殖、木本油料和優質蔬菜三大特色產業提質增效。二是構建平臺,三臺縣結合電子商務示范縣建設,由商務局牽頭制定全縣電商物流運營規劃,支持云端363、郵樂購、供銷社等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充分競爭的基礎上建立縣、鎮鄉、村三級物流倉儲、配送機制,開通物流專線,購置20輛物流專車,輻射所有的行政村,著重解決農產品由鎮鄉到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頸”問題。三是龍頭企業牽頭,引進企業先進的技術、雄厚的資金生產出具有“梓州”特色的農產品,進行產品加工,促進融合一二三產業。四是貧困戶優先,通過貧困戶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和政策入股等方式參與“金雞代養”、泥鰍養殖和蔬菜種植等產業發展,并采用入股貧困戶優先、用工貧困戶優先和分紅貧困戶優先“三個優先”,讓貧困戶不僅能脫貧,還能保持長期穩定增收。
(三)四川三臺縣綜改區農村電子商務模式的主要特色
三臺縣綜改區農村電子商務模式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代表,其主要特色在于:
1、多主體參與下的利益協調模式。
在三臺縣電子商務的建設中,實現政府、平臺、企業、貧困戶共同參與,多方融合,實現共贏。制定《綜改區項目推進辦法》,綜改區投資洼地效應基本形成,社會資源、工商資本正加速向綜改區聚集。在11個鄉鎮13個村(綜改區9個)創新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試點,組建集體資產、土地、勞務、旅游、置業等股份合作社43個。
2、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以“布局集聚化、產業融合化、產品品牌化”為突破口,實施“南路柑橘復興計劃”“一帶一路產業提升計劃”。著力豐富農產品終端形態,加快推進藤椒、蔬菜、水珍產品等農產品加工項目建設。規劃建設綜改區農產品倉儲物流園,打造丘區農村電子商務升級版,以“線上農業”帶動“線下農業”提質增效。大力宣傳發展紅花園養心谷、牡丹園養心谷、休閑度假民宿園、稻香漁村等重點項目建設,帶動“農業+旅游”“全域旅游”加快發展。
3年來,綜改區在農村電商上取得了一定發展,在農業技術培訓、農村教育服務及醫療會診等方面也互聯網合作,提升了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
(四)四川三臺縣綜改區農村電子商務模式成功的條件
抓機遇,立足自身,奮力干,三臺縣綜改區電子商務取得階段性成功。
1、政府牽頭,加強引領
為加快推進綜改區建設,綿陽市委、市政府成立綜改區領導小組及前線指揮部。政府所成立的組織機構是開展綜改區各項工作的主心骨,其組建、調整及完善,為推動綜改區各項工作有序有效開展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有了良好的方向,才有良好的產品,有了;良好的產品才有良性循環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2、制度創新,激發活力
打造“政府+平臺+企業+貧困戶”的農村電商“梓州文化”,生產具有“梓州造”的品牌農產品。不拘泥于已有電商模式,制度創新,結合實際,實事求是,發展創新,激發出具有三臺縣綜改區特色的農村電商模式。
二、基于三臺縣綜改區個案分析的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啟示
(一)政策引導與市場激勵結合,實現多主體參與,利益共享
(下轉第71頁)
(上接第69頁)
在中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良好開明的社會環境為農村電子商務提供了政治保障,政府不僅支持,還主動促進社會資金進入農村,發展農村,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引入企業相關技術、資金和管理模式,進一步健全農產品生產標準體系、質量認證體系等,充分發揮相關企業在指導貧困地區農業生產、農產品改良育種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農產品質量,提升品牌效應,讓電商農產品更具特色,更具標準化。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加大對本土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引導農戶同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加大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力度,建立互惠共贏、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育鄉村振興的主引擎
堅持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統籌規劃、系統設計,加快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堅持瞄準需求補齊短板,夯實發展基礎。交通、寬帶、電商基地建設以及一切與生產的基礎設施等建設一個都不能落下,齊頭并進,為農村電商進一步發展進步提供了條件。
(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構建鄉村振興的主路徑
把握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著力點, 加快“農產品上行”的步伐。要提高農產品品質和附加值,延伸縱向融合深度,構建“農戶+基地(專合組織)+加工企業+批發市場+零售企業”的農業聯合體,形成以加工為核心,供、產、加、銷一體的管理模式;挖掘農業產業資源,促進農業多功能與美麗鄉村建設協同發展,加快“互聯網+農村電商”模式發展,向旅游業等多維度創新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結合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和農村電子商務,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
(四)培育特色產業品牌效應,形成鄉村振興主動力
將農村資源要素聚集到合作經營平臺,聚焦優勢特色產業、旅游休閑產業、現代服務業,帶動適當規模,提升產品品質,增強核心引領功能。
(五)發展綠色農業、美麗村莊,創新鄉村振興的主載體
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發展“可持續循環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讓農村電子商務持續發展進步。
三、結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而農村這一新天地還并未完全開發出來,提高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水平,發揮電商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勢在必行。因此,不斷改善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環境,完善硬件設施,健全服務網絡,推動生產資料、工業品和現代服務下鄉,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提高產品品質,培養品牌效應,通過農村電商將農產品推廣出去,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農村也會成為一個更吸引人的地方。
【參考文獻】
[1].鄉村振興政策匯總[J].小城鎮建設,2018(03):102.
[2]葉菁. 兩會聚焦鄉村振興 電商扶貧有望成為突破口[N]. 通信信息報,2018-03-07(A03).
[3]蘇奎,何凡,劉玉洋.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個案研究及其啟示[J].創新,2018,12(01):22-32.
[4]趙志芳. 踐行鄉村振興戰略 農村電商大有可為[N]. 中國商報,2017-11-10(P01).
[5]劉亞娟.鄉鎮連片治理的綿陽實踐 以綿陽市三臺縣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為例[J].當代縣域經濟,2017(0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