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思宇
【摘 要】“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提出的一個合作發展理念和倡議,以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積極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蒙古作為我國北方重要鄰國和“一帶一路”戰略沿線的重要節點國家,提出了以基礎建設為重心的“草原之路”倡議與之對接。在此背景下,中蒙兩國領導人頻繁互訪,加強雙邊合作,為深化兩國睦鄰友好關系提供了機遇。
【關鍵詞】一帶一路;草原之路;中蒙關系
蒙古是我國北方重要鄰國,中蒙兩國山水相連有著4710公里左右的共同邊境線,在各個方面緊密相關。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講,中國與蒙古國自古以來有著極深的歷史淵源;從現實意義上講,經濟發展、文化交往、邊疆穩定,都要求中蒙關系不斷加深,良性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為深化加強中蒙關系,提供了新的時代契機。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沿線重要的節點國家,蒙古提出了與之對接的“草原之路”倡議,主要包括能源、物流、貿易三個方面。在此背景下,中蒙兩國加強雙邊合作,為“一帶一路”在蒙古國境內的對接落實提供了一個和諧互信的環境,為兩國睦鄰友好關系長期良性發展提供了機遇。
一、政治互信逐年增進,為中蒙關系發展創造前提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蒙恢復了政治領域的友好交流與合作。近年來,中蒙關系發展進入快車道,雙方高層交往頻繁,政治互信逐年增強,務實合作穩步推進,人文交流蓬勃發展。i2014年,習近平主席對蒙古進行歷史性訪問,雙方由戰略伙伴關系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蒙關系進入歷史最好時期。中方積極踐行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致力于把自身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蒙古。全面斬月伙伴升級為兩國關系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15年9月,蒙古國總統應邀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閱兵,對中國發出的和平相處信號作出明確有力的回應,表明中蒙友好從此成為兩國共同的愿景。2015年11月,應習近平主席邀請,蒙古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元首進行親切會談,雙方領導人就推動中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深化發展交換意見,共同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關于深化發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并簽署多項重要合作文獻。中蒙之間要做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必須把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只有彼此放心,彼此安心,兩國關系才會走得更穩、更快、更長遠。ii
二、雙邊貿易逐年增長,為中蒙關系發展鞏固基礎
自中蒙兩國邦交關系正?;詠恚Q易聯系越發緊密,經濟合作越發深入。早在2013年,雙邊貿易額達到60億美元,占蒙古國外貿總額的一半以上,中國成為蒙古最大貿易伙伴國,是蒙古最重要的伙伴國。2014年,習近平主席訪問蒙古國,雙方領導人在《中蒙經貿合作中期發展綱要》中,提出了至2020年將兩國的貿易額提神到100億美元的額目標。2017年5月,蒙古總理額爾登巴特赴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汪洋副總理同其會晤,雙方簽署啟動雙邊自貿協定聯合可研的備忘錄,一致同意加快兩國發展的戰略對接,推動中蒙經貿合作邁上新臺階。2017年9月,第二屆中蒙博覽會在呼和浩特市成功舉行,博覽會以“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面向全球合作共贏”為主題,現已成為兩國間最重要的務實合作平臺。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仍然是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符合這種經濟發展趨勢,順應時代潮流。iii中國的“一帶一路”有助建立連接蒙古國和俄羅斯的經濟走廊,使蒙古得以推動國內交通基礎建設,發揮出蒙古連接歐亞大陸的橋梁作用,為蒙古國內經濟發展注入動力。中蒙雙方雖然在經濟體量和經濟結構上存在較大的差距,但在經濟結構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雙方通過能源、基礎建設、金融方面的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三、蒙古“第三鄰國”外交政策與“尋找出??凇睉鹇运枷霝橹忻申P系發展提供保障
蒙古位于亞歐大陸中部,中俄兩個大國之間,在整個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中,有著極其脆弱以及獨特的地位。20世紀末,隨著蘇聯的解體,蒙古國走上了民主的道路,蒙古國的平衡外交戰略開始萌芽。1994年蒙議會通過了《蒙古國對外政策構想》,決定開始推行和平、開放、不結盟、多支點的平衡外交政策,在此政策指導下,蒙古國堅持外交、外貿層面不依附別國,主張與鄰國和第三鄰國發展友好關系,均衡發展周邊關系,在平衡與中俄兩國關系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包括同美、日、歐盟在內的雙邊和多邊關系,在保持與各大國的“等距離外交”的框架下,尋求自身發展空間。蒙古的均衡外交政策,在敏感脆弱的地緣政治格局中不僅有效地避免本國成為大國博弈的戰場,還有效地阻隔了美、日等國通過蒙古對我國進行的政治、經濟、軍事領域的滲透,為中蒙兩國友好發展提供穩定和平的政治環境。
蒙古在提出“第三鄰國”的同時,還提出了“尋找出??凇睉鹇运枷?。蒙古作為內陸國家,缺少出???,交通物流系統落后,使其難以參與發達國家市場。而參與“一帶一路”將使蒙古變成連接歐亞和中俄兩國的連接中心區iv。蒙古從中俄間接獲得大量出??诖龠M本國外貿發展,與蒙古國自身的戰略思想完美契合。同時,東北亞基礎建設與交通系統的完善,也能有效地拉動環渤海經濟帶的發展,從而真正實現在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中的“合作共贏”v。
四、民心相通,為中蒙關系發展增強后勁
文化是“一帶一路”戰略建設的重要力量,中蒙之交貴在民相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前也強調說過,在國際關系上最重要的因素是民心相同即人文交流,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的重要途徑就是人文交流。習近平主席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規劃中,“五大聯通”的壓軸是“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國家關系的基礎,而人文交流是民心相通工程的主要內容。中蒙雙方在人文、教育、醫療領域展開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促進彼此了解和友誼。烏蘭巴托大學自1993年開辦中文專業以來,積極傳播中國文化,培養了1000多名漢語專業人才,這些人在中蒙人文領域的交流中作為友誼使者,為加深兩國人民互相理解做出了卓越貢獻。2016年8月,中蒙聯合舉辦首屆大型文化交流活動——“中國文化節”。從社會文化角度來看,"一帶一路"項目依附于古絲綢之路的文化傳統與基礎,作為古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蒙古人民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強烈的共鳴。中蒙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包括并不限于擴大留學生名額,開展合作培養、拓展媒體合作、鼓勵學術交流和圖書出版行業往來、鼓勵社會組織交往與城市間的交流。人文交流與政治互信、經貿合作一起,構成了推動中蒙關系發展的三駕馬車,為中蒙關系發展提供重大機遇,對于促進民眾相識相知、推動中蒙關系健康發展具有特殊意義。vi
注釋:
i邢海明.大使致辭[N].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蒙古大使館官網.2015
ii邢海明.2018,中國大使的愿望[N].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蒙古大使館官網.2018
iii悅然.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蒙古國的機遇[D].山東大學.2017
iv悅然.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蒙古國的機遇[D].山東大學.2017
v齊跡,肖歡容.“一帶一路”視野下的中蒙關系[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
vi邢海明.邢海明大使在奧特根騰格爾大學的演講[N].中國主蒙古大使館官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