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
【摘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每年的糧食產量都處在世界領先位置。我國國土遼闊,但耕地面積有限,為了使有限的耕地資源產出更多的糧食,我們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農業產量。而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中重要的基礎條件,而且在生態環境保護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近些年,我國政府有關部門不斷出臺相關政策,不斷地加大水利工程投入力度,完善水利工程建設的相關管理制度。本文主要針對我國農田水利發展思路初探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農田水利;發展思路;初探
1、農田水利建設對農業發展的意義
1.1促進糧食高產,提高農民收入
當前我國社會發展仍然存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就農村地區來看,一些農村地區憑借天然地域優勢除了發展農業之外還積極發展畜牧業、漁業等,大大增加的當地農戶的經濟收入,但是在一些農村,由于缺乏自然條件的優勢,當地的農民仍然以農業生產為主,而且由于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以及受傳統農業思想的影響,目前農民種植的仍以糧食作物為主。而在這種情況下,農田水利的建設是確保糧食單位面積的基礎。從具體的實驗數據對比來看,受水利設施保障的耕地平均單產比普通耕地平均多30kg/hm2,所以說農田水利建設對糧食產量的提高有很明顯的促進作用。在農村地區糧食生產收入是農民主要的經濟收入,農田水利建設對提高農民收入有重要的意義。
1.2緩解災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傳統的農業生產中,農民都是“靠天吃飯”,極端的氣候以及自然災害會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嚴重的影響,會直接造成糧食減產,甚至還會出現絕產的現象。而在農民每年的耕作中,旱災和洪澇災害是兩種常見的災害,這些災害不僅影響糧食的產量,甚至還會威脅到居民的人身安全以及地區經濟的發展。而加強農田水利的建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農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在干旱的情況下可以保證耕地所需要的水分,保證基本的糧食產量,有效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農業損失。
2、我國農田水利發展問題
目前,我國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依然薄弱。目前全國仍有近半數的耕地沒有灌溉水源或缺少基本灌排條件,40%~50%的灌區骨干工程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施不配套和老化失修。二是部分地區農田水利建設缺乏統籌規劃。有些地區不能完全做到農田水利規劃應經上級水利主管部門技術審查和同級政府或人大批準實施,各類農田水利工程規劃在建設前期工作、配套銜接、多部門協調等方面存在不足。三是農田水利管理有待加強。存在用水管理粗放、技術落后,產權制度改革滯后,投入推動與用水制度管理尚未有機結合,對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缺少扶持等問題。四是農田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仍未建立。財政投入不足,目前中央各方面用于農田水利的投入每年不足400億元,中央財政對地方農田水利建設的補助比例約為50%,省級以下財政補助落實難,地方財政壓力大。同時,涉及農田水利的中央財政投資渠道來源超過20項,由于政策、規劃和標準不統一,資金整合難度大,難以形成合力。農田水利建設投入主體責任不夠明確,農民投入積極性不高。
3、未來我國農田水利發展的重點任務初探
3.1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
實現現代農業發展的目標,夯實灌區灌排設施基礎,扎實推進現有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快現有灌區向現代化灌區的升級,適度新建大中型現代化灌區;全面實施《國家農業節水綱要(2012—2020年)》,大力推進東北節水增糧、西北節水增效、華北節水壓采、南方節水減排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區、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規劃任務,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以上,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億畝,節水灌溉工程面積達到7億畝左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
3.2實施現代化管理
突出抓好農業灌溉用水計量監控,完善灌區計量設施體系,提高農業灌溉用水計量率,實施精細化灌溉。到2020年,大型灌區和重點中型灌區的農業灌溉用水計量率提高至70%以上。加強農田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設完善各級農田水利門戶網站、全國農田水利數據管理體系、全國灌區監測體系等;以農業用水功能區為重點,加強全國大中型灌區水質監測網絡建設,開展大中型灌區水質定期監測評價制度,控制灌區面源污染。通過渠(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沿渠綠化、水質改善、生態修復以及生態景觀修建等措施,著力打造生態友好型和環境優美型灌區。
3.3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明確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和使用權,落實管護主體、責任和經費,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改革;積極研究制定優惠政策,多渠道籌集工程管護經費,完善“民辦公助”“一事一議”等機制,引導農民群眾參與小型水利工程管護;加強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建設,扶持發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灌溉公司等專業化服務組織。
3.4加快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運用價格政策,大力促進節約用水和產業結構調整。在農業供水成本測算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用水戶的承受能力和水資源稀缺程度等因素,建立合理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加大農業用水計量設施建設,推行終端水價、超定額累進加價、按方收費的制度;在適當提高農業用水價格的基礎上,探索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機制和節水獎勵機制。
3.5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用
積極引導農民作為農田水利建設的受益者、使用者和管護者,保障工程維修養護,與政府共同保障農田水利工程的有效提供和良性運行。針對不同經營主體制定差異化的扶持引導政策,加快落實《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農田水利建設實施細則》,暢通參與渠道,創造參與條件,切實鼓勵和引導各類主體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管護。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目前農田水利建設工作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加強重視程度,政府有關部門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組織指導等方面來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推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
參考文獻:
[1]農田水利建設的特點和策略[J].莊成開.南方農機.2018(02)
[2]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推進現代農業發展[J].楊立波.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2)
[3]加快推進農田水利改革夯實現代農業和全面小康社會水利基礎——在全國農田水利改革現場會上的講話[J].陳雷.新疆水利.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