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要】從現階段我國的城市化建設來看,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相關人員需要認識到,犧牲掉生態環境換來的工程建設必然是短暫的,城市建設中需要將傳統的護坡方法進行改變,保證生態環境的修復力度和方式,現階段河道工程建設中采用了一些傳統的護坡材料沒有從生態角度出發考慮,對河道形成了破壞,因此對這個問題要加以解決,通過生態護坡方式的應用,維持河道生態環境的平衡。
【關鍵詞】河道;生態護坡;治理應用
1、河道生態護坡的設計原則
生態護坡系統的應用,主要是將動植物在一定的生態環境中進行固定,建設的護坡系統除了能夠達到防洪排澇的目標,還能夠對生態系統中的植物根部發展起到一定的穩定和固定作用,另外生態護坡系統產生的造價很低,同時形成的整體美觀度較高。在我國的應用,這種技術才剛剛開始運用,在應用生態護坡技術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1)生態必然與植物相關,因此建設時周圍的環境與植物的生長環境要相符合。(2)生態護坡建設中與渠道以及堤防作用要充分滿足,降低建設中的成本。(3)建設中更多關注對環境的美化效果,避免一些剛硬建設手段的采用,實現與周圍環境的協調。(4)對河道中的水位、水文進行分析,與周圍植物情況相結合,保證植物的選擇合理性。
2、傳統護坡弊端
2.1 硬質護坡降低了河道環境的生態性
硬質護坡將河道的坡面完全覆蓋,無法為水生動植物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因此水下的動植物會逐漸趨于滅絕;依水而生的動植物能夠凈化水質,打破了河道的自然生態平衡;硬質護坡使得水流加速,有的護坡甚至延伸至河底做全封覆蓋的,水源無法下滲,河流缺乏自然過濾,會逐漸渾濁,夏季溫度高的時候更容易滋生細菌;硬質護坡的混凝土建設中會添加許多必要的化學制劑,例如膨脹劑、抗凍劑等,由于護坡長期在水體的浸泡下,護坡中所含的這些原材料添加成分會與水發生化學反應,進而對水質造成污染。
2.2 影響居民生活環境
傳統的護坡雖然可以對河道進行有效的保護,但是對生態系統中,河道生物鏈的正常發展有著嚴重的影響的,阻斷河道兩邊生物鏈的形成,同時也會污染水環境。采用堅硬物質堆砌的防護墻或是防護坡,影響了河道兩邊植物的正常生長,與周圍的整體環境不協調,不能滿足目前人們對河道整治現代化發展的需求,對當地居民生活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2.3 硬質護坡降低了對河道環境的觀賞性
硬質護坡多為澆筑或者砌筑,河道整體干凈整齊,但硬質護坡的結構造型使得河岸上原有的植被完全覆蓋住,只剩下冷硬的土石,破壞了原河道的生態穩定,而且景觀體驗也會變差,并且硬質護坡結構如果發生損壞,缺石少土的狀態會破壞掉護坡的一體性,河道的視效會更差,影響河道的整體效果。
3、生態護坡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
3.1 植被型生態混凝土護坡
植被性的生態混凝土是一種多孔混凝土,這些材料中通過水泥、粗骨料以及適當的摻合料共同組成的,這種生態型的混凝土通過一些保水劑的添加,將有機與無機材料相結合,不僅能夠實現了為植物提供必要的水分的目的,同時加強了巖石以及土壤之間的連接力,保證土壤能夠具備非常強的抗沖擊能力。植被型的生態混凝土技術方式在水土保持方面也有非常好的應用效果,河道治理工作中此種技術的有效運用,對土壤以及河道中的植被實現了改善的目標,對土壤中的侵蝕情況有改善作用,保證水土保持作用的充分發揮。在保護環境方面,將植物中河道覆蓋目標的增加,能夠恢復當地的生態情況,最終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通過生態磚的具體應用,通過嵌固方式的使用保證此種技術的有效運用,首先是通過聯鎖式砌塊的采用,保證了生態磚之間實現相互鑲嵌封鎖的效果,避免了生態護坡磚發生移動的情況。
3.2 采用草皮與土工材料相結合的生態護坡
草皮與土工材料相結合的生態護坡方法也比較常用,主要的應用形式有兩張,一種是土工網墊,一種是土工格。這兩種方法主要是由 PE 等高分子材料構成的,在使用的過程中具有較強的耐腐蝕性和安全性,同時還需要與碎石和草籽還有土壤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植物生長系統,再把多層網墊焊接在一起,組成一個比較牢固的網狀空間,讓這個空間可以滿足草籽的生長空間,待草籽長出后,就會與網狀空間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結構。而土工格方式是在格子內進行職植物的種植,提高土壤的穩定性,應用在邊坡防護上可以增加邊坡與河水的相互作用力。
3.3 生態護坡建造結構的選擇
生態護坡中的結構一般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加筋結構另一種是非加筋結構,在選擇生態護坡方案進行建設時,可以通過這兩種方式來實現,通過對坡度的傾斜角度的自由變換,避免在一些硬質材料的應用造成了僵硬效果,各個生態袋之間通過鑫三角結構進行選擇和應用,在生態護坡結構中通過土工格柵、生態袋、連接扣以及其他的一些輔助材料來制作完成,通過選用PE材料實現了可以循環再次利用以及能夠講解的目標。
3.4 采用土工材料的生態護坡
主要采用噴塑金屬網與碎石種植型土壤相結合,形成復合種植基,采用噴塑金屬網比鍍鋅金屬網在水下更耐腐蝕,而種植基又能夠為河道里的水生動植物提供合適的生存環境,具有一定的生態性,以此種方式建造成的護坡對于地基有很強的適應性,并且具有較高的整體性、柔性,抗沖擊能力強,對于水流速度較快的河道非常適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相比于傳統的硬質護坡技術,生態護坡技術把傳統的由硬質結構組成的人工建筑河道改造成由水系與植物互相聯系、適宜生物生長的生態河道。其不僅有良好的岸坡穩定性、防洪功能、減少水土流失的功能,還有保護和創造良好生物生存環境的功能,此技術成功的解決了綠化與硬化的矛盾,對于營造河道的生態景觀、改善人居環境具有積極作用,已經逐步成為侵蝕控制和生態修復的新方法。在運用生態護坡技術的過程中,通過以人為本的方式,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系統,為日后的生態護坡技術的實施應用提供了研究案例。
參考文獻:
[1] 董淑臻,黃宗章,鄭梅. 生態護坡技術在大沽河綜合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08):121-122.
[2] 孫帥. 生態護坡技術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應用[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3).
[3] 謝巍. 生態護坡技術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應用[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