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鵬
【摘要】宜興市新街街道作為市水利局提出的“開展河道生態治理工作”的試點鄉鎮,近年來從“消除黑臭、改善水質”為主的河道治理逐步向“穩定水質、修復生態”為主的治理模式轉變,以“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目標,結合“無錫市農村河道綜合整治示范鎮”創建工作,采用生態清淤保潔、生態護坡改造的方式,逐步推進河道生態治理,讓河道逐漸成為新街街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關鍵詞】新街街道;生態;河道建設
1、生態河道淺析
河流生態系統是指河流水體的生態系統,是陸地和海洋聯系的紐帶。河流是水生態的載體,水生態系統不僅提供了維持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基礎產品,還具有維持自然生態系統結構、生態過程與區域生態環境的功能。天然河流的水量、水質和生物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構成河流生態系統。
生態型河道是指在滿足河道基本的水利功能基礎上,依靠自然作用和少量人為干預,能長期維持河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具有系統自適應能力,能發揮生態保育效益的功能性河道。因此,河道生態建設應以長期維持河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提高河道的生態保育效益及自適應能力作為基本的出發點。宜興市新街街道近年來以“穩定水質、修復生態”為出發點,逐步治理街道區域內的河道,讓其在具有防洪排澇航運等原有功能的基礎上,逐步恢復生物多樣性,展現綠色風光。
2、生態河道治理實踐
目前宜興市新街街道已對多條河道進行生態建設,基本內容有底泥疏浚、新建木樁護岸、新建階梯式生態駁岸、護岸綠化等。
2.1底泥疏浚
上述涉及的河道河面較寬,主要采用抓斗式挖泥船進行清淤施工。對于另外幾條小河小浜,采用水利沖挖機組進行沖塘疏浚作業。疏浚得到的淤泥排入排泥場,等風干固結后在上面種植樹木,起到良好的生態效果。
2.2木樁駁岸
新建木樁駁岸,首先將直徑10~14cm木樁以1~5cm間距打入土內,并在其背后用鉛絲綁兩根橫向木樁;為防止水流將土壤帶走,在木樁后填上30cm厚的礫石粗砂。橫向捆綁木樁具有整體性,可將土壓力分散開避免壓力集中于局部。因為其具有多孔隙,故可將雨水、地面涌水等導于河流確保水邊的水循環。
2.3生態駁岸
生態駁岸采用復合結構,臨水側面墻采用玻璃纖維砼預制空心砌塊,臨土側背墻采用磚砌墻(充當模板),面墻與背墻間采用C20砼墻體。底板為C20砼,空心面墻內填土,用以種植不同水旱植物。墻頂增設一排玻璃纖維砼塊,作為安全隔離帶。墻體每13m設置一道變形縫,縫寬2cm,填PE聚乙烯閉孔泡沫板。
2.4護坡綠化
護坡綠化分為草皮綠化以及護岸柳樹種植。
草皮護岸是最為常見的護岸形式之一。伸長在地面以下的草根將土壤緊緊地抓住,使得地表土層崩潰緩和,對岸坡的防御沖刷起到明顯的效果。草皮護岸適用于河流凹部,無劇烈沖刷、無土壓力作用的場地。
生長在河岸上的矮干柳樹群體,其密集且發達的樹根可將土壤牢固的按壓住,洪水時可保護河岸免遭沖刷,同時其樹枝在洪水時順流倒伏,從而減低近地面流速。將具有萌芽生根能力的活性柳樹桿置入岸坡土壤中,待其根系發達,可穩定邊坡。通常截取直徑1~3cm柳枝,冬季無葉時,截取長度10~30cm左右。品種選擇河岸周圍當地柳樹,以葉子窄的品種為佳。活性柳樁護坡適用于河流緩流處,不易受沖刷的地方,柳樹適合生長在高出平均水位0.3~2.0m的地方。
結語:
(1)對已建成的生態河道進行調研,分析不同類型駁岸產生的生態差異。對生態防洪駁岸建成前后,岸坡的生態環境及河道環境進行對比分析,切實找出生態上的變化。
(2)定期對已建成的生態河道進行維護。定期查看木樁被腐蝕的程度以及穩固程度,并做好記錄;對于傾斜的木樁進行矯正,并與周圍木樁綁定;對木樁內卡住的垃圾進行及時清理。對生態河道實行日常保潔機制,重點管護,確保生態河道環境優美。
(3)對河道生態建設的關鍵問題,如護砌材料、綠化設計等,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探索河道生態治理的相關技術及適用性。對比各個地區已建成的不同類型的生態河道,找出各自優劣,并制定最佳的建設方案。
(4)對河道生態建設涉及的截污、疏浚等其他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對生態清淤的各種方式方法進行條件、成本、效果比較,根據不同的河流條件,配套出最優的清淤方式。
(5)匯總新街街道生態河道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歸納總結思路,形成報告供上級部門指正。
參考文獻:
[1]夏繼紅.城市河道生態型護岸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水土保持,2004(3).
[2]唐國滔,姚煥玫,胡湛波.生態護岸技術的研究及其發展趨勢[J].水產科技情報,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