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冰倩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機電學院,重慶 401331)
《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是高職院校中工業工程技術專業的基礎必修課程,是專業主干課程之一。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有關生產現場管理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對工業工程技術專業的發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正確的認識,注重對學生專業能力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的知識能滿足生產第一線的需要,能夠有效地改善現場,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因此,《生產現場管理》工業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生產現場管理》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了現場生產任務管理、現場物料管理、物料需求計劃,制造資源規劃、企業資源計劃、5S管理、全面生產維護、目視管理、定置管理、車間管理的內容、目標、方法、評價和實施等內容。其目的是使學生樹立生產現場改善和管理的意識,掌握生產現場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獲得改善生產車間現場管理的初步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可見,《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是以生產現場為學習教育背景,具有應用型強、實踐性強以及多學科交叉等特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該課程在理論教學的同時,應當同時注重實踐教育和教學,才能有利于培養高職類應用型人才。
在實際教學模式中,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中心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的反應是理論知識過多,實際案例接觸過少,缺乏直接的實踐印象,不能加深理解,更加無法在實踐中應用。但是在《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教學中選擇性的通過案例進行教學時,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實踐分析能力。實踐證明,案例教學對于《生產現場管理》課程來講,是一種成效顯著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模式可以成為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模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目前《生產現場管理》課程的案例較少,并且規范度和可用度較差,案例庫的建設情況比較薄弱,還遠不能滿足課程各版塊內容的教學需要。因此,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高高校適用型人才的培養水平,建設工業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應用型課程案例庫的工作迫在眉睫。
工業工程技術專業《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在課程教學內容中涉及到了生產現場的任務管理、物料管理、5S管理、工藝技術管理、品質管理、生產設備管理、生產安全管理及效率管理等,需要對生產現場的方方面面進行實際的分析及管理。在理論教學中,通常采用的是將這些管理方法進行講述,對管理過程及步驟進行陳述。由于缺乏實際案例及實際分析內容,使得在教學過程中過度陳述管理理論及管理過程,授課過程變得枯燥、乏味,學生缺乏積極性,并且影響學生對具體的管理方法理解深入程度。
一是《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教材內容中理論教學和理論講解過多,大部分教材中實際案例太少,缺乏足夠數量的案例,并且案例質量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是《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案例的時效性不強,大多數案例過于老舊,與目前企業發展實際水平脫離過大。
三是《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教學內容較廣泛,涵蓋了生產現場生產管理的方方面面,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而生產現場管理課程的主要內容是針對生產現場進行任務、物料、5S、工藝技術、品質、設備、安全及效率等方面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過程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生產管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管理方法、管理步驟,教學過程中,過多的內容是向學生灌輸這些理論知識和管理過程,教學方法單一。
四是課程的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不足。
五是《生產現場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中,涉及大量企業、工廠或各種生產現場中的實際物流、設備、安全、信息、物料、人員等管理問題,但在理論教學和目前的教材中,案例較少,更多的是理論知識講解,而學生應該通過實際問題來分析和總結管理方法這個過程得不到有效的鍛煉。
六是《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所涉及的大部分管理內容,由于需要模擬實際生產現場,例如生產任務制定、生產進度控制、物料計劃量與存量控制、關鍵與重點工序控制、生效效率的提升與改進等內容,所以造成實訓改進周期長,實訓成本高等問題,無法通過實訓實驗室進行現場改進或管理模擬。
通過建設工業工程技術專業《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案例庫建設,可以把專業和課程的方法理論與實踐分析、實踐研究結合起來,有效克服傳統的工業工程技術專業領域中《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第一,工業工程技術專業《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案例庫的建設,可以提供符合課程學習領域的具體和實際的管理案例,例如生產現場中任務管理、物料管理、5S管理、工藝技術管理、品質管理、生產設備管理、生產安全管理及效率管理等方面的實例,企業實際應用所取得的成果,以及遇到的問題等等。
能夠使學生比較真實具體的進一步接觸理論方法和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環節,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工業工程技術專業《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案例庫的建設,有利于案例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將課程中理論知識與案例實踐知識相結合,可以避免內容空洞、枯燥乏味等問題,彌補教學方法單一的不足,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第三,工業工程技術專業《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案例庫的建設,可以彌補學生缺乏實踐認識和實踐經驗的不足,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
第四,通過課程案例庫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論學習深度和實踐認識能力,是實踐型人才培養的必然方向;
第五,工業工程技術專業《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案例庫的建設,可以彌補由于專業實訓室建設不充分,有效解決部分實訓成本過高,企業管理問題無法全部通過實際和仿真模擬等問題;
第六,工業工程技術專業《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案例庫建設完成后,有利于教學資源共享。可以有效促進各大高校的《生產現場管理》課程的建設和交流工作,同時也可以給企業提供生產現場管理案例,以及典型生產現場管理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辦法。
建設一個和課程相關性強,高質量,并且符合社會發展實際水平的案例庫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并且詳細分析、篩選和總結的過程,目前,經過長時間的教學研究和課程實踐,針對工業工程技術專業《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案例庫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建設條件。
首先,國內外經典的生產現場管理案例是課程案例庫建設資料的堅實基礎。生產現場管理理論來源于實踐,進而又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生產現場管理的方方面面,從而呈現出了部分經典方法和經典案例,這些案例都是企業在生產現場中實際應用生產現場管理方法從而使企業取得巨大進步的典型。在課程案例庫建設過程中,可以將這些經典案例進行整理,歸納后成為工業工程技術專業《生產現場管理》案例庫中的精品正向案例。
其次,工業工程技術專業越來越強大的師資隊伍也是課程案例庫建設的重要保障。課程案例庫的建設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對各種案例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所以足夠的師資支持是必要的條件。目前,我國從事工業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和科研人員,數量較為充足,隊伍也逐漸強大,師資水平也普遍較高,涵蓋了教授、副教授和講師等各層次人才,并且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組建課程案例庫建設團隊并不會十分困難,并且有能力擔任并完成課程的案例庫建設工作。
最后,《生產現場管理》課程案例庫的建設工作可以借鑒工業工程技術領域其它課程案例庫的建設模式,為我們的課程案例庫建設工作提供一些方法經驗,提高建設效率。
通過建設工業工程技術專業《生產現場管理》課程的案例庫,可以避免由于課程內容枯燥,理論教學與實際問題脫離,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從而造成的缺乏對學生實踐分析能力的訓練,以及影響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和主動性等問題。利用國內外經典實踐案例,以及日漸強大的師資隊伍,并在借鑒成功案例庫建設工作方法的基礎上,可以完成案例庫的建設工作,促進課程理論方法與實踐案例的融合,完善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發展,同時,也進一步促進教學資源和教學材料的共享,為目前高職院校中工業工程技術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工作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