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媚
(泰州東方中國醫藥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泰州 530022)
企業集團在建立內部財務風險控制體系上過度依賴傳統風險管理模式,在應對風險的方式也主要以內部稽核為主。部分企業認為這種模式依舊可以規避企業面臨的絕大多數風險,殊不知在市場經濟主觀條件下,這種不符合時代特征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夠清除潛在的操作風險成分。此外,很多企業集團在建設風險控制體系過程中沒有明晰企業集團內部相關部門的權責范圍。因此,集團內部相關部門便不能夠完全行使集團賦予的再監督權力,嚴重滯后建立完善風險管理控制體系。
企業集團財務信息失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集團總負責人很難及時得到集團下屬子公司的財務信息,再加上在企業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建立過程中,未能建立一套財務信息使用標準,導致集團旗下子公司財務管理信息也缺乏統一標準,直接影響到企業集團的經營管理者對于各子公司的財務信息利用率。二是企業內部管理部門間信息不透明。企業集團管理部門間處于自身利益考慮,很多時候都不愿意積極交換、提供相關重要信息,導致集團內部高層決策者難以掌握真實財務信息。此外由于企業集團內部存在著選擇性上報財務信息,甚至謊報財務信息,也就直接造成集團整合的財務信息不真實,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效果。
隨著企業集團的發展,集團內的經營方式也逐步走向多元化,企業多元化經營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經濟產出,但同時也給集團埋下了潛在的財務風險。多元化經營手段意味著集團需要投入經營的資金支持會很龐大。龐大的經營資金顯然不能夠單純依靠集團內部積累資金,必須借助外部資金,例如銀行借貸等。同時,企業多元化經營不能夠拓寬過多的經營業務,因為每一項經營業務的發生都要求大量的資金運轉,一旦內部資金運轉與外部資金流入出現偏差,集團就很容易陷入債務危機。
企業內部忽視財務風險控制主要體現三個方面:一是體現在集團單一融資方式。單一的融資方式直接影響到集團能不能擴大經營規模,企業沒有多渠道外來資金流入,企業資金利用率低下;二是企業建立的資金管理體系不完善,在企業集團建設過程中,對于企業自身現金管理不足,將會直接影響企業能夠周轉的資金額度,一旦企業面臨突發資金需求情況,將不能很好地解決;三是企業集團在銷售過程中不能很好的解決債權回收問題,債權積壓導致資金周轉出現問題,進一步影響企業產品銷售,出現產品滯銷現象。
首先,優化財務風險控制的措施就是完善建設好風控體系。對于一個企業整體而言,內部交易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如果能夠規范化、合理化內部交易流程,能夠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交易制度雛形,并可以在往后慢慢完善,能夠很好促使交易按照事先制定的流程進行。此外,集團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點的內部交易風險管理方法,配合規范化的交易流程,能夠最大程度的實現降低交易風險。此外應該充分利用企業內部激勵體制,并將其和內部風險制度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內部風險控制制度的作用,明晰各個部門職權,防止內部經營出現不規范運作。還要全面提高財務風險控制內部人員的綜合素質,以便集團能夠實施有效的管控措施,充分發揮企業風險控制體系的作用。
企業集團制定財務風險控制體系的總體目標為有效規避未來面臨的財務危害。那么在未來建設過程中就不能偏離這一中心目標。這一目標是企業一切制度建設的核心出發點。在企業制度建設過程中為實現這一目標,應該建設出一個適用于現代企業集團的合理財務管理模式,合理劃分公司運營過程中的目標,然后盡可能細分集團制定的財務風險控制,在集團內部劃分過程中盡可能明確、落實到每一位子公司的負責人,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企業規避財務風險問題。
想要提高企業收集得到的財務信息準確度,首先便要提高內部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財務人員,從本質上根除由于企業內部財務員工能力不足帶來的財務風險,切實保障企業財務風險管控安全。強調企業內部凝聚力,規避由于內部利益需求引發的信息不透明以及滯留現象,保障企業整合得到的業內信息準確性。加強內部制度建設以及提高負責人職權意識,以責任制方式把信息管理上的職責范圍明確到每一位負責人頭上。再者就是加速建設財務信息系統,確保企業可以及時掌握產生的財務信息。此外,加速建設完善信息系統,還有助于全面掌握集團內部的財政信息,能夠提高企業財政資金投入的回報,有效提高企業內部資金利用率。
控制企業集團整體風險,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成長速度、經營規模、盈利狀態等多方面情況明確制定集團“資產負債率”控制線;同時為降低外來單位不能償還債務帶來的財務風險,集團應進一步建立以總部為權力主體的擔保審批制度,明確界定擔保對象,建立反擔保制度。
企業集團要想在市場經濟下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就要保證自身財務風險制度建設能夠跟上企業規模擴大的速度。縱使我國現有企業集團發展迅猛,但在財務風險控制方面還是顯得有些脆弱,也就主觀上給企業發展增添了不少制約條件。因此,筆者認為,企業集團展開以財務風險制度建設為核心的管理手段是一個必然選擇。企業集團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不僅要優化自身財務風險控制制度,還要切實強調每一個人的職權范圍,促使企業內部形成一個適合發展的穩定環境,使得財務風險控制制度發揮其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