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玲
摘 要:書法展覽成為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由于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書法展覽的宣傳手段增加,書法展覽通過各種新形式使書法文化藝術得到更廣泛的傳播。當代書法展覽具有競爭效應、精致效應、創新效應和崇獎效應。由于書法展的市場化,人們對書法的審美心態發生改變。去除書法展覽形式的弊端,成為促進當代書法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書法展覽;書法傳播方式;審美心態
書法作為我國的藝術瑰寶,有著幾千年的傳統歷史,其所反映的精神價值追求,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在當前文化發展的新環境下,書法展覽成為推動我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形勢的改變,當今書法展覽場域中的審美心態也出現新的情況。
1 當代書法展覽的外部媒介環境
由于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文化的傳播導致文化環境更新換代,生活方式的去書法化代替了傳統的紙質媒介。書法等文字信息的傳遞媒介可以追溯到宋代印刷術的發明,在清代時,書法仍然是文化傳播的主要形式。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致使書法徹底遠離了人們的生活,但書法作為國粹,作為一門獨立的文化藝術卻仍然為部分文化藝術家所稱道。書法的研究群體雖然逐漸小眾化,但卻改變不了其對于傳承古典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
當代書法展覽的作品,基本是由專業的書法家所創作,這和之前時代書法的大眾化有所區別。但是,書法創作的門檻卻呈現降低趨勢,在民主社會,每一個人,只要有這方面的能力,都有權利進行書法創作。而古代社會中,書法創作只存在于上流社會之中。其創作者多為身份顯赫的達官貴人或是各行業的精英名流。比如《蘭亭序》的作者書法名家王羲之就在朝廷擔任過多種要職,行書集大成者顏真卿就曾被任命為監察御史,蘇軾在宋哲宗時曾任翰林學士。古代社會書法的流傳具有范圍的局限性。而在社會主義新時代,書法的創作和傳播已經解脫了束縛,在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里,人民群眾都有權利享受社會主義的陽光普照,每個人都有創作、欣賞、享受書法作品的權利。當代書法的開放性讓更多的人投身于書法創作之中,這有利于激發創作者的群體和創作熱情,提高其積極性,為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貢獻。
信息時代,數字化和網絡化的發展讓我們不用身臨其境就能找到無數優秀的書法藝術作品。但是,泛濫的搜索引擎卻成為了深入學習、感悟文化真諦的枷鎖。但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文化發展是歷史的必然進程,應當遵循歷史規律。數字化的發展使得書法作品細節的研究更加深入人們的生活當中,也推動了書法作品在新時代的弘揚。在沒有數碼拍照和掃描等技術高科技之前,紙質文本傳播仍然是書法作品傳播的主要方式,距離等緣故成為書法學習和研究的限制因素,也桎梏了了書法的發展。數字化的來臨讓一切簡單地實現,數字化的發展突破了時空條件的束縛,讓全國各地的書法創作者能夠通過屏幕就進行交流研討。能否充分有效地用好網絡條件是當代書法和書法展外部環境媒介發展的決定因素。
2 書法展覽與書法信息的傳播
書法展覽的具體方式是通過開展會和宣傳,促使書法愛好者和評價者共同參與展覽活動,在展覽會上互相欣賞交流,實現書法為文化的有效傳播。書法展應當明確受眾目標,因為書法藝術畢竟是少數群體能夠完全理解其中內涵的文化藝術。優化受眾目標,使專業的書法藝術家成為受眾的主體,有利于將傳統文化最優化地展現在大眾面前。而且,對于書法藝術的批判性建設問題,專業的書法藝術家和評價者最有發言權,他們能夠將自身意見結合實際要求,最大程度地呈現出近乎完美的藝術形式。
書法展覽的傳播應當充分利用大眾媒介。電視、網絡、手機app的興起,使得傳統紙質媒介的發展逐漸衰落。傳統媒介雖然不流行了,但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絕不能因為時代的變化而走向沒落。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是其前進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關系著社會主義整個階段的全面發展。因此,書法信息的傳播要利用互聯網,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發揮網絡媒介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形成話題現象的優點,展示優秀的書法作品,并通過其表現的意義傳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書法信息傳播的最終意義在于帶給人以精神的動力,激發更多的人去研究書法當中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并用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當中來。
3 當代書法展覽的展廳效應
當代書法展覽具有競爭效應、精致效應、創新效應和崇獎效應。書法展覽的作品多,但參觀的內容卻是有限的,這要求優秀的作品應當具有其別具一格的特點,方能夠有效地吸引參觀者的目光。所以,為了能夠在同類作品中出類拔萃,部分書法創作者把創作重點放在了書法作品的形式和包裝上,導致了其作品內涵表現不足,呈現本末倒置的情況。為了實現書法展覽體制的精化、美化,書法展會的規模和形態也呈現越來越精致的情況,這也就要求書法作品也要具有足夠的檔次才能夠上架,參觀者對于具有美感作品的追求增加,這間接推動了創作者對作品創作的自我要求,推動了作品的精致化。
展覽機制下的書法作品由于同類競爭的加大,需要打破常規方能取得好成績。因此形式和內容多方面的創新成為普遍化趨勢。創新性的作品在本質上與傳統作品的差距較大,以新形式呈現在參觀者面前,能改改變觀眾的審美觀,用新價值體系的視覺呈現帶來別具一格的風采,這其中還不缺乏能夠弘揚時代精神的書法精品。競技類書法展覽過多,將導致書法創作者把創作重心從作品造詣、作品內涵中移開腳步,轉而邁向研究評委喜好,研究觀眾心態的偏門上,造成了書法作品真實性、現實性的轉移,不利于書法藝術事業的發展。
結語
在我國文化發展的新環境下,書法展覽場域下的審美心態已經改變。如何控制局面,把書法藝術作品蘊含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出來,改善書法展覽形式傳播書法文化的弊端,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研究課題。扎根于傳統民族精神和優秀古典文化,并勇于創新努力探索新方法,結合時代精神,才能夠促進當代書法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宗榮.書法展覽對現當代書法的影響[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3,(4):116-116.
[2] 朱國標.當代書法展覽的要點探討[J].藝術時尚:理論版,2014,(5):31-32.
[3] 王成東.淺談公共圖書館書法展覽的社會作用[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4,0(9):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