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春景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營造了友好、合作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實踐觀察顯示: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有更強的表現欲,在組內每個成員都想在組員面前展示自己,獲得認可;在組間競爭中,都想為達成積極互賴的團體目標努力,都想為本組獲勝出力;在小組討論中,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并產生頭腦風暴。由此,他們的學習動機增強了,學習興趣也提高了,求知欲也提高了。
關鍵詞:合作學習;學習內動力;學習目標;成就感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在物質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學生也越來越有個性,受到社會的誘惑也越來越多,很多學生都找不到學習的動力,現在普遍學生都認為是家長和老師“要我學”,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嘗試開展合作學習,努力的使學生把“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 精心挑選合作學習內容和方式
并非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也并非每節課都要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因而合作學習的內容必然經過精心挑選。國內有學者研究認為,蘊涵下列因素的的任務(或者學習內容)適合于合作學習:互動、互助、協同、整合、求新、辨析、評判以及表現等。必修3的區域地理學習很多時候沒有固定的答案,重視分析能力的培養,非常適合合作學習。而多形式的合作學習方式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
2 預設多元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有兩類:學術目標和人際交往目標。在制定學術目標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準備,確定學生起點。例如,教學任務“了解東部季風區內南北方在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方面的差異”,通過學生需要分析,學生已經掌握一了定中國地理的知識而且還掌握了區域要素,懂得分析自然差異要從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分析,而人類活動要從經濟、文化、政治、交通等方面分析,由此可以確定這就是教學起點,據些就可以確定教學目標:“列表對比東部季風區南北自然差異”及“比較南北差異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 設計開放式的鞏固活動
鞏固活動可以是課堂內完成的也可以是課外完成的。形式是開放的,讓學生有選擇的空間,如建構知識結構圖、設計與本內容有關的試題、學習感想、方案設計甚至是游戲等等都可以。如《中國東北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一課可設計作業:結合地區特點,為下列地區設計符合實際的生態農業模式。要求:1)黃淮海平原、南方低山丘陵區、珠江三角洲、云貴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任選其中之一,或者自由選擇一個合適發展生態農業的地區進行設計;2)小組分工合作,確認每人的任務,周末回家根據自己的任務查找資料,回來進行交流分享,共同完成;3)分析所選地區的自然和社會經濟環境,列出發展生態農業的優缺點;4)以圖的形式把設計的生態農業表示出來,并說明設計的理由。
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營造了友好、合作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實踐觀察顯示: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有更強的表現欲,在組內每個成員都想在組員面前展示自己,獲得認可;在組間競爭中,都想為達成積極互賴的團體目標努力,都想為本組獲勝出力;在小組討論中,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并產生頭腦風暴。由此,他們的學習動機增強了,學習興趣也提高了,求知欲也提高了。
4 合作與競爭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內動力
4.1、合作性和競爭性并存是合作學習的顯著特征之一
地理合作學習中學生通過任務分工、學習材料或信息資源彼此分享、角色分配與互換等形式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在這過程中并不靠某一位同學單獨努力,而是必須全組同學齊心協力,相互幫助才能完成。合作學習并不是只合作,不競爭,實際上競爭無處不在,但在合作學習中的競爭不再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競爭,而是滲進了“友誼”元素的良性競爭,是個人競爭轉為組與組之間的競爭,為了實現組的“勝利”,每個成員都會付出最大的努力。在合作學習中評價往往是個人成績與小組成績掛鉤,個人提高與小組進步并重,往往成員間會相互扶持,相互鼓勵,以便自己的小組能在各小組中脫穎而出,從而使得每個學生都充滿了努力的“激情”。
4.2、異質分組,讓“閃光點”點燃學生內心的學習渴望
“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是在合作學習分組中的基本原則。組內異質,使得學生各方面的才能得以發揮,各取所需,組間同質可以使學生在同一起點上有可比性,也有利于激勵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每個小組的任務都是相同的,而每個小組成員負責總任務的一個小部分,組間負責同一任務的同學在學習期間從組中分離出來組成專家組,掌握了內容后再回到小組上幫助其他同學學習,如在“東北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的學習中每個小組成員分別承擔土地資源、氣候、森林資源、草場資源、社會經濟條件的分析等任務,又可以組成“土地資源組”、“氣候組”、“森林資源組”、“草場資源組”、“社會經濟組”等專家組;也可以是組與組之間各自承擔不同的任務,然后對全班匯報,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使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滿足歸屬、自尊、自由和娛樂的需要,感受到每個人是不可替代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學生能力有強有弱,個性各不相同,教師在設計和安排的時候要關注到每個學生,特別是一些比較內向,不愿意與人交往的學生,要讓學生能在活動中發揮個人所長,增強信心,讓每個人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
4.3、提供多元的展示平臺,鞏固學習成就感,形成內部動力機制
所有的學生內心都有一種天生的被肯定、被賞識的期望,如果這種期望能夠被實現,則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要使期望得以實現,關鍵是需要給予“機會”。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多元的展示平臺,如小組交流是展示口才的最好機會;定期的成果展示如報告、實驗、地理小制作小發明等,則是學生們動手能力的最好舞臺。此外合作學習的評價不單注重學習成績,而是從多方面進行綜合的評價,這讓很多學習成績原來較差的學生在合作過程中能夠發揮也其他方面的才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對那些動機、毅力、責任心相對較弱的學生會產生積極的激勵作用,從使學生增強自信心,讓學生愿意學。
總之,在地理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滿足,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了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主動。
參考文獻
[1] 張文進 論高中地理教學.新課程,山西出版集團,2012,3.
[2] 劉杰 高中新版地理教學分析.教學與管理,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