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瀛
隨著鐵路公司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部分鐵路用地由劃拔土地變更轉為授權經營土地,土地作為資產評估轉增國家資本金注入鐵路企業,不僅增加了鐵路企業資產價值體量,增強了市場化經營抗風險能力,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越重要。然而國家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土地供需矛盾的緊張,鐵路土地被占用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因此,鐵路部門如何看管保護好依法取得使用權的鐵路用地,成為鐵路部門的一項重點工作。現結合工作實際和多年管理經驗,圍繞如何處理侵占鐵路土地案件談一些個人認識。
1 侵占鐵路土地幾種類型
按占地主體看,一般可分為政府部門占地(包括事業單位、軍警部門等)、企業單位占地、個人占地三種;按占地類型看,一般為建(構)筑物、種植物、堆放物、穿跨項目(包括橋、涵、管、線等)、道路等;按占地影響看,永久性建(構)筑將影響鐵路長遠規劃利用,被占土地收回難度大,易造成資產流失。在鐵路安保區內,種植物中高大喬木會影響行車瞭望,種植水田浸泡路基影響線路穩定。堆放物在路堤地段將對高架橋橋墩產生側向剪切,易造成橋墩位移,在路塹地段堆放物滑坡將沖擊線路。
2 處理占地問題需要的注意幾個方面
從全路現有的鐵路用地管理模式看,一般對政府部門占地采取發函制止到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方式維護,對企業及個人占地的采取民事訴訟或向政府相關部門舉報方式維權。下面簡要說一下,在土地維權過程中,幾點注意事項。
2.1對政府占用鐵路用地的,采取行政復議維時應掌握《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規定,清楚知道此類維權先應采取的方式是行政復議,而不是采取行政訴訟直接將對方告到法院。對《行政復議法》第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的規定,要牢牢記住,避免超過規定時限,喪失提請行政復議的權利。
2.2對企業及個人占用鐵路用地,采取民事訴訟方式向法院起訴維權時,一是要及時確準占地行為主體。如不能確定或不能準確確定占地行為主體,將導致法院無法立案或由于主體錯誤重新訴訟的發生。因此,要將第一次現場調查取證工作重視起來,準確取得占地行為人的基本信息,如企業營業執照、個人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等情況,爭取行為人簽認將證據固定下來。實踐證明,占地行為人為逃避處理,法院庭審時突然拒不承認自已為占地行為主體,法院以主體錯誤終止審理的事情曾經發生過。然而當再次取證確定占地行為人時,由于行為人的不配合,取證工作難度相當大,致使占地行為主體確定不下來,法院不予立案,失去訴訟維權機會。二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對于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因此,調查取證工作要及時,提交證據更要在規定時限內,避免舉證不及時,影響案件審理,影響維權工作開展。
2.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第三十七條:“已經取得使用權的鐵路建設用地,應當依照批準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作他用;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占。侵占鐵路建設用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占、賠償損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經依法批準并公布的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并有權就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是否符合規劃的要求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查詢。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或者控告違反城鄉規劃的行為。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或者控告,應當及時受理并組織核查、處理”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對發生在鐵路用地上的占地行為,有權力和義務對違法行為實施查處。但由于鐵路計劃經濟時期政企不分管理體制的影響,鐵路多年來自成體系的管理,特別是有些鐵路集團公司土地管理部門作為政府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的派出機構,實行政府與企業的雙重領導等原因,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對鐵路單位向其反映的占地行為,一般不予受理。只有在鐵地雙方需相互支持時,地方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才會受理并實施查處。隨著近年公益訴訟工作的開展,檢察機關對政府機關行政行為的監督檢查,這種情況略有好轉。
2.4對一般的侵權占地案件,可以采取行政復議、民事訴訟及向政府部門反映等方式處理,但對發生在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的占地行為,重點要從鐵路運輸生產安全的方面給予更多的考慮,一定要及時向鐵路安監部門報告,并由其組織鐵路工務、公安等部門根據相關技術要求從是否影響行車安全的角度提出處理方案,避免由于常規處理時間長產生安全隱患問題,甚至發生安全責任事故。因此,土地管理人員不僅要從保護鐵路用地合法權益,維護鐵路企業合法利益,保證土地不流失方面考慮處理占地問題,更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責任意識。例如:發生在某鐵路集團公司的一起城市郊區鐵路高架橋下傾倒殘土問題,土地部門和工務部門均沒有及時匯報給鐵路安監部門,導制大量殘土壓爆地下供水管線,而且殘土堆距離橋墩較近,有發生側向滑坡擠壓剪切橋墩的安全隱患,直至供水管線管理單位報告時才發現問題。究其原因就是安全責任意識不強,土地部門仍按一般占地案件在按部就班地處理,險些配成大的安全事故。
3 針對當前土地管理形式提意見建議
由于鐵路土地管理部門沒有行政執法權,而民事訴訟維權訴訟時間較長,從多年訴訟結果看,由于法院只審理、調解卻不予執行的原因,實際維權效果不理想。因而,造成了處理鐵路用地占地行為方法單一,力量薄弱,不能快速有效打擊違法占地行為的局面。根據當前管理狀況和工作經驗,結合其它省份鐵路用地管理模式,現提出通過地方立法實現鐵路用地違法行為有效查處的建議。理由一是從鐵路集團公司鐵路用地管理方式和方法來看,要想加大鐵路用地違法案件處理力度,必須以地方政府行政執法部門為執法主體,鐵地雙方共同管理,由政府部門以行政強制手段處理鐵路用地占地行為,才能有效遏制和扭轉土地被占用的被動局面。理由二是2014年河北省頒布下發了《河北省鐵路安全管理規定》(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4〕第6號)、2018年甘肅省頒布了《甘肅省鐵路安全管理規定》(2018年6月4日十三屆省政府第1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均對在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等設施,取土、挖砂、挖溝、采空作業或者堆放、懸掛物品等問題的處理都進行規定。因此,以地方立法加強對鐵路用地的管理,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