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彤
(天津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天津 300387)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本文通過發揮天津的制造業集中的優勢,在智慧城市建設的背景下,研究天津的制造業轉型戰略問題,了解及分析各個主要制造業發展較好較快地區的優勢及缺點不足,給予天津制造業轉型和升級合理建議。今后市場的巨大需求是產業智能轉型和升級的最好時機。天津應積極抓住這一有利時期有利條件,加快產業智能轉型和升級,彌補自身弱點,促進天津經濟的迅速增長,并將制造業轉型和升級推廣到其他地區,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相聯系,共同開創智慧城市制造業轉型和升級的新局面。
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是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社會治理、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重塑城市競爭力的戰略選擇。依據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國發〔2017〕35號)、《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大力發展智能科技產業推動智能經濟發展建設智能社會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要求,制定了天津智慧城市專項行動計劃。2017年6月,首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成功舉辦。5月16日至18日,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舉辦。兩次智能大會的舉辦給天津增添了許多智慧城市的亮麗色彩。
我們正進入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交匯的新時代,智能化為傳統產業提供了新的能源,使制造業更加高效。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指導下,天津圍繞國家賦予的新定位——“三區一基地”,未來要為京津冀地區、全國乃至全球提供更好的技術、更好的服務,天津這座“海港城市”需向“智港城市”快速轉型。推動智能制造做大做強,為搶占未來制高點爭取更多主動權。
1.促進技術創新對城市建設的應用。新技術高度應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同的人們對新技術帶來的服務有了不同層次的需求,從而技術也不斷跟著改進。科技創新技術技術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儀表儀器、以及機械自動化等方面,目前天津在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高新區、臨港經濟區、北辰開發區、津南開發區、武清機器人產業園等地建設智能產業。首屆世界智能大會期間,天津與螞蟻金服簽約,雙方在交通出行、商業、民生、政務等領域開展合作,致力于打造中國北方首個“無現金城市”。以此為契機,天津“智慧城市建設”駛入快車道,走在了全國前列。
2.促進傳統產業生產。進入智慧城市建設階段,發展的核心理念是在傳統制造業、實體經濟模式運作的過程中滲透科技智慧。超級計算機為未來傳統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優勢。首先,各種智能平臺的建設為眾多企業提供了優質服務,政府與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其次,企業的研發效率和產品競爭能力有明顯提高,有利于提高傳統行業的生產效率。此外,人工智能機器人將會大大減少人力勞動輸出,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最后,在農產品種植、食品加工業、紡織服裝工業、汽車工業等企業引入智能科技,通過物聯網技術和管理信息系統,有利于傳統行業產品質量的提高。在設計、施工、管理等諸多方面,智能制造無不體現其蓬勃的生命力。
3.提高城市政府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政府管理水平,實際的意義就是增強人們的生活幸福感。城市的日益繁榮與發展推動了城市管理的專業化分工,在此基礎上,電子政務一體化建設和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將使廣大的人民群眾可以隨時獲取公共部門、私營部門的信息以及服務。一是利用新媒體全面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例如實行政務公開等方式,使人民對政府的城市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監督。二是消除城市管理上的漏洞,讓人民辦事難的現象消除,萬事民為先,做事利于民。
1.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近期來看,全市互聯網出口帶寬達到9.7個太字節(TB),光纖入戶覆蓋能力1001.8萬戶,為全國首個實現全光網絡的城市;第四代移動通信(4G)基站總數達到31070個,城鎮區域得到了全面覆蓋。大型公共場所無線公共局域網免費向市民開放,累計建成接入點2萬多個。
2.互聯網與制造業、農業等行業融合創新。“互聯網+”產業尚處于起步發展中,技術創新、產業轉型緩慢。實現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成為當前發展現狀至關重要的一項舉措。由此,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電子信息研究院等一批智能產業創新平臺在天津相繼建成。
3.創新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要實現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隊伍,必須進行具有創新精神的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同樣,對于天津市的智慧城市建設也需要大量的創新科技人才。從天津目前人才市場供應情況看,2018年天津人才引進落戶政策的實施,吸引了大量人才。但是對智慧制造企業,不僅需要大量人才支撐,更需要的是企業人才的內部結構優化調整。因此要進一步推進《天津市高層次創新型科技領軍人才計劃》《天津市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等一系列計劃的實施工作,為天津智慧城市建設發揮效用。
天津是近代中國工業的發祥地,在中國制造業發展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進入新時代,天津在制造業領域將重鑄輝煌。
1.智慧城市建設為制造業轉型發展帶來契機。天津的智能產業已經搭建起以濱海新區為龍頭、以區縣工業園區為骨干的“雁形”布局。這些地區要跟隨甚至超越“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歷史性機遇,不斷將“智慧”打造到極致。
2.智慧城市為制造業發展帶來新模式。區別于傳統產業,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的傳統產業發展迎來了一片新的曙光。首先,傳統產業的營銷渠道變成多樣化。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以及跨境電商的火熱,推動產業融合,帶動經濟發展。這也是傳統產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形成的新模式。其次,為了能讓產品更好的服務于廣泛的消費群體,采用問卷方式進行調查搜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最為常見的是問卷星的流行。這樣產品的設計理念、制作標準等融入了新穎的元素,從而推動了傳統產業消費者與生產者互動發展。
要想企業發展好,企業的核心領導人必須要有戰略眼光、具有創業創新精神和具備一定科技知識。只有企業提前找準在智慧制造產業鏈中的定位,才能搶先占領市場,取得先發優勢。例如,天津高新區開展“雛鷹計劃”從政策支持的角度推進高新區企業積極參與和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加強企業創新發展意識,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
做好2018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暨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推薦選,加強人才、項目和基地有機結合。對于智能制造業企業來講,致力于智慧制造產業的高科技創新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些復合型人才,即掌握有關智慧制造產業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他們能使企業能盡快打造核心競爭力。一方面通過組織天津大型數據人才培訓基地,大力培養大型數據人才,另一方面通過政府和企業的項目合作,例如,依托濱海新區信息安全產業基地的高端資源,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的研發,可以在組織企業圍繞行業關鍵領域的共同核心技術開展聯合研究,幫助科研單位提升成果,解決企業組織中的技術問題,組織生產、教育和研究的聯合應用,在實施省、部和國家計劃項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著眼于發展需要,增加政策支持。對此,天津市已明確提出重點支持傳統產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加大了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此外還應加強金融支持,引導銀行支持智慧城市和傳統產業互動發展、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積極鼓勵智慧城市和傳統產業的互動整合和發展。政策以智能制造產業鏈、創新鏈的主要需求和關鍵環節為指導,著力支持傳統產業實現智能轉型,支持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推動國防和民用技術一體化發展,加快智能機器人、智能軟硬件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為智能技術企業提供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
推動智慧城市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關鍵環節就是完備的制度體系,針對天津智慧城市與制造業轉型互動融合發展新特點,一要健全智慧城市與制造業相輔相成的有關法律法規。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網絡信息安全存在十分嚴峻的隱患,由此應健全在網絡系統安全、電子商務行業、個人信息隱私保護、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規。二是產業發展的保障制度體系,提高對于科技創新型人才的福利保障。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統籌協調、加強督促檢查。
總之,要推進智慧城市發展要抓住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國防整合,主攻方向為提升新時代的科技創新能力,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建設智能社會。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還在不斷地摸索和實踐,要不斷加強技術、理念、機制、模式和資本運作的創新。天津的制造企業應該通過兼并重組,聯合建立工業和區域智能企業總部,創新企業組織和治理結構,并向總部型企業轉型。為使企業轉化為集團型和跨國型企業,可以通過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延伸以及國內外市場的擴張,讓天津成為名副其實的“智港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