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龍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煤炭局,云南 曲靖 655000)
隨著科技的發展,環境問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人們更加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全社會形成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煤炭的市場地位逐漸下降,更多的企業選擇煤炭的替代能源,利用新能源帶動企業的發展,因此在企業的發展中,節能材料逐漸出現在生產環境,市場對煤炭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預計在未來的時間里,我國對煤炭資源的使用量逐漸下降,直到達到市場的飽和狀態,因此必須轉變煤炭經濟發展方式。
世界上的主要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氣等等,更加注重可替代能源的開發與利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在燃燒的時候會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大量的煙塵,破壞了生態環境,當前我國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氫能、核能等能源,這些能源屬于環保的清潔能源,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煤炭企業的生產中,因為煤產品成本價的提高,加之人員工資逐漸提高,煤炭企業的生產成本逐漸增加。近幾年政府對煤炭企業監管嚴格,煤炭的生產加工環節必須在政府的嚴格監督下,各種煤礦安全事故頻發,都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另外隨著企業承擔的資源稅、環境稅等稅負加重,很多傳統的煤炭企業在轉型時遇到資金困難,最終關閉破產。
我國煤炭企業急需通過技術進步,加強科技創新,提高煤炭利用率,擴大企業生產規模。當前傳統的煤炭企業技術上存在落后,發展較慢,大量的人力資源也影響了企業生產效率。煤炭企業需要優化管理體制,完善組織管理,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提高人員素質,利用各種優勢做好企業的發展轉型。
目前,我國煤炭經濟的發展依舊需要依靠煤炭開探產量和昂貴的價格,在產業的發展中,需要優化產業結構,利用煤炭經濟帶動電站、煤化工等逐漸發展。但是煤炭企業的產業鏈條依舊需要完善,企業難以在保證提高產業鏈條附加值的同時保證經濟收益,很多煤炭企業面臨虧損危機。
我國的煤炭行業發展一直較為單一,主要以煤炭銷售為主,相關產業延伸困難,缺乏經驗,煤炭企業主要以一、二產業為主,忽視了第三產業的發展,錯失了企業獲得更多經濟利益的機會,阻礙了煤炭行業的發展。
煤炭經濟的發展沒有適應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我國對煤炭的消費量依舊較大,導致資源供給與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煤炭的開采不僅危害了生態環境,更是導致安全問題頻發。煤炭開采逐漸采用新型的大型設備,增加了煤炭的開采量,同時深入的開采也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面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還是經濟的快速發展,煤炭經濟的發展轉型面臨巨大的壓力,隨著煤炭資源的開采,很多地區的煤炭資源出現枯竭的跡象。
我國煤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缺乏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很多的傳統煤炭企業為了減少經濟風險,在生產環節投入了較多的資金,但是資金并沒有對煤炭的產業結構升級帶來太大的幫助,難以形成主導產業。政府將整個煤炭經濟的發展轉型依靠在大企業的技術升級,煤炭小企業技術創新面臨困境,導致整個煤炭行業轉型的困難。
隨著我國經濟整體發展形勢的完善,我國經濟依舊以來煤炭產業,但是煤炭產業沒有打破傳統的發展模式。在安全生產之中企業投入資金較少,缺乏安全意識,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安全隱患。我國的一些礦井還存在前期投入資金不足,安全事故頻發的問題。以云南省為例,在2017年12月底,云南省因為煤礦開采發生生產安全事故達到3起,其中死亡4人。在2018年6月份,全省關于安全事故報告一共2起,其中死亡2人。在2018年的上半年時間中,接到安全生產事故報告6起、死亡6人,同上一期相比安全事故增加6起、死亡人數增加6人,云南煤礦原煤生產百萬噸死亡率為0.296。
在新時代新風景,煤炭經濟發展方式、政策變化等會有怎樣的轉變?煤炭企業市場未來發展的趨勢、優勢是什么?把握以下發展趨勢,能夠促進煤炭經濟的轉型發展。
新時代新氣象,我國的各個行業都面臨著發展變革,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讓自身企業能夠與時俱進,從而跟上國際步伐。在“十二五”、“十三五”的計劃中都提出優化經濟發展方式,制定有毒氣體排放標準,限制了煤炭行業的發展,但是也倒逼煤炭企業轉變發展模式。
煤炭企業的管理人員需要認識到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性,樹立科學理念,綜合分析煤炭資源的市場環境,保證市場供需協調。同時,企業也應朝著科學化、集約化的發展模式轉變,合理分析生產要素,優化煤炭資源配置,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時刻關注煤炭企業業態變革的大取向,在新時代,國家提出煤炭企業向市場轉型。過去煤炭的生產僅僅是供給者,此后逐漸開始向“兩商”轉變,這是也是能源轉型發展的趨勢所在。例如,原神華集團的“創建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供應商和清潔能源技術方案提供商”。
關注煤炭市場的供需變化,從分散型逐漸像區塊化轉變,西部產煤區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地位逐漸凸顯。中東部的產煤大省近幾年產能減少,煤炭供需平衡缺口大。未來,山西、陜西、內蒙古將成為中國煤炭貨源的主要供應地。目前,區塊化的供需格局在不斷完善。
我國傳統的煤炭企業缺乏競爭意識,面臨國家提出的重大變革策略,技術更新緩慢,因此急需要重點針對媒體企業進行技術升級,優化煤炭產業,改變發展方式,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促進企業的轉型。
在市場產品競爭方面,在未來的消費者市場中,消費者考慮的不僅是煤炭產品數量,更是關注于煤炭產品的質量和可持續適用性。因為煤炭企業是資源型企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資源,技術裝備只起到輔助作用。但在相同的條件下,技術裝備好、工藝先進,能夠提高煤炭的生產效率,降低煤炭生產的成本,獲得用戶的青睞。因此,企業需要挖掘自身發展的個性優勢,以此為基礎,提高創新能力水平,打造煤炭優質綠色品牌,提升產品市場占有率,獲得市場競爭能力。
雖然煤炭資源在我國能源消費的比重逐漸下降,但是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依舊依靠煤炭資源,煤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調整煤炭產業發展的戰略結構,構建新型供應體系。首先是對煤炭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去除落后產能,帶動企業走現代化發展之路,針對存在安全隱患、違規生產的企業進行整頓。其次,在運輸方面,“公轉鐵”的政策正在初步推進,壓減公路運輸量,提高鐵路運輸能力。同時,建立以煤炭行業為主的物流運輸業,形成新的流通體系,不斷完善煤炭的發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