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 燕 牟會榮 沈 依 屠 潔 江明珠 許曉風
(1.江蘇科技大學生物技術學院,江蘇 鎮江 212018;2.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江蘇 南京 210046)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 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 自2004 年以來, 中央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 作為長期身居教學一線的教師, 看到了課程改革經歷的三個階段, 改革重心由中小學德育課程建設轉變為注重大中小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 在此過程中, 構建全員、 全課程育人格局的理念也越來越清晰。 大學教師是高等教育知識的傳授者, 如何將知識的傳授與價值的引領有機結合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課題[2]。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及生命活動過程中各種化學變化的基礎生命科學。 在長達兩百余年的發展歷史過程中, 無數優秀的科學工作者為生物化學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推動著生物化學由靜態生化到動態生化, 發展到今天引領自然科學進步的分子生物學時期。 生物化學以其理論性強、概念抽象、名詞繁多,各種代謝過程復雜繁瑣,堪稱生物學科中最抽象、最難懂的學科之一[3]。
然而作為生物學相關領域的基礎學科, 生物化學的枯燥難學是學生學習該課程普遍反映的問題。 雖然目前許多新的教學手段不斷出現, 使生物化學更直觀、 更容易理解, 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生物化學的教學現狀[4]。如何使該課程不枯燥,如何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 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將會集中在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和激發學習興趣上。 作為我國文化瑰寶的詩詞歌賦在生物化學課程乃至其他課程中的應用將會得到認可和傳承。
詩詞歌賦內涵豐富,意境高遠,富有哲理,語言精練,傳承祖國時代文化的命脈[5]。如果能在生物化學教學中, 將一些難懂, 難記的知識點應用詩詞歌賦的形式表現出來, 不僅可以便于記憶, 活躍思維, 啟迪智慧。 更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拓展視野,促進知識的有效建構, 提升學生熱愛學習及傳統文化的熱情。 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詩詞歌賦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價值引領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于每個大學生來說, 人文素養是確立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所必需的, 同時也是制約大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現在的教育體系多以專業技能培訓為主,忽略了人文課程和人文方法大講授, 尤其是理科生,受到的人文熏陶更是少之又少。 若能在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 加入一些人文因素, 便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因此作為科學教育一部分的生物學教育同樣應該注意人文精神的滲透。 詩詞歌賦的引入, 恰好可以將學習專業知識和培養人文素養有機結合, 達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 ”是的,讀一篇朗朗上口的生物學詩歌, 就是和一位出色的生物學家對話,傳承和發揚他們的觀點和思想, 讓每一位學習生物的學生能夠零距離感悟生命的奧秘。
生物化學是一門探索性學科, 同時又是一門數據庫龐大, 研究方法復雜的多樣化學科。 它繁瑣的知識點和錯綜復雜的研究方法給老師和學生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將知識點串聯成一首首詩歌, 不僅使知識點變得生動活躍, 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更能引發他們對生物化學的深度思考, 即使遇到的是爛熟于心的知識點, 也能有怦然心動的感覺。 詩詞歌賦在生物化學中的應用, 給課堂增添了一抹生機, 增強了同學們對學習的興趣。
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朗朗上口, 押韻對仗。 據調查, 學生們對詩歌比對任何的知識點、 文章公式的記憶都要深刻, 將生物學知識和詩歌有機結合, 巧妙的避開了生物學知識點多、 復雜的特點。 在教學中運用詩歌對加深學生的記憶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詩歌的韻味讓其產生美感。 白話所表現出的通俗簡單在生物學習中往往不是這樣,專業知識術語白話表達出來很容易讓人混淆忘記。而以詩歌形式表達出來幽默美感朗朗上口,學生的記憶力和見解會更深刻,他們往往會像學習詩歌一樣深入去探究,這樣很多知識點印象就會更深刻。 這就是詩歌教學的獨特魅力。
詩歌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她以鏗鏘的音韻,如畫的情景,醉人的芬芳,一直受到世人的青睞,千余年來傳誦不歇。 同時,生物化學也是一門很古老的學科, 古人的很多關于生物學的研究成果也在詩歌中體現著,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賦予了生物學鮮活的情感。 一位偉大的詩人,必定是善于觀察,從而有所感悟的, 因此, 我們在將詩詞歌賦應用于生物化學學習的同時, 更能感悟詩人在創作詩歌時的強烈情感。 在詩歌與生物學融合的教學過程中, 可以帶領學生穿越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 感悟生物學發展史上的“悲”和“喜”。
科學和人文科學在思維上存在著一些共同之處,人們一般不會懷疑在詩詞等文藝作品的創作中需要創造性思維。 然而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 也不僅僅是嚴密的邏輯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同樣重要。 若能將詩詞歌賦的創作和生物學研究結合到一起, 邏輯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共同發展, 那么他的研究成果將是我們意想不到的。
生物化學是生物學相關領域的基礎學科, 然而生物化學的枯燥難學是學生學習該課程普遍反映的問題。 雖然目前許多新的教學手段不斷出現, 使生物化學更直觀、 更容易理解, 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生物化學的教學現狀。 如何使該課程不枯燥, 如何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 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將會集中在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和激發學習興趣上。 作為我國文化瑰寶的詩詞歌賦在生物化學課程乃至其他課程中的應用將會得到認可和傳承。
生物化學是研究組成生命體物質的種類、特點、理化性質以及在維持生命活動過程中的各種代謝過程和原理的科學, 即研究生命活動化學本質的科學。 生物化學不僅是醫學、農學、園藝、園林、植物保護、植物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動科等本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而且還是聯系各生物相關學科之間的橋梁。 很多人覺得生物化學這門課程知識雜, 而且沒有太大的聯系、化學反應復雜、 生物化學中的很多代謝反應過程都很抽象,很難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所以,許多人都對此懷有畏懼心理,網上廣傳的“生理生化必有一掛”也反應了絕大多數學習生物化學同學的心理感受。 因此,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詩詞歌賦,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和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