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野
(江蘇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江蘇 鎮江 212013)
隨著我國電氣行業的不斷發展, 相關行業對人才的要求進一步增加, 現有的專業人才還存在理論強于實踐, 動手能力不強等不利于電氣行業發展的問題,現階段的教學方式急需改變, 為了使電氣人才滿足社會崗位的需求, 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以后的工作, 為我國的電氣事業做出更多貢獻。
電氣領域主要涉及到電能的生產、傳輸和使用,以及電氣行業需要用到的裝備制造。 這項領域主要通過電氣設備、 電氣技術等手段對電能進行相關操作,隨著時代的發展, 電氣行業也隨之發展。 在電氣教學方面涉及到了基礎理論、 應用技術和設施設備, 只有將這三個方面結合起來學習, 才能夠更好地將理論應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電氣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電氣工程基礎、 電氣控制技術以及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踐等課程, 其中電氣工程基礎能夠幫助學生對我國的電力系統進行初步的了解, 并對整個系統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是初入行業的必學課程; 電氣控制技術是電氣專業的必修專業課程,能夠了解設備的工作原理[1];自動化實踐課程則是對所學的理論進行實踐,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現階段電氣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變得更加全面, 不僅僅需要專業技術過硬的電氣人才,還應該在品德、 體能方面全面發展, 要精通電氣設備的構造和維修工作, 掌握電力系統的運行, 將電力人才與互聯網人才結合培養, 互相交流, 使電氣人才具有獨立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而使得培養出的電氣人才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
以往的電氣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可以使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整個電氣行業的基礎課程, 比如將電氣工程基礎課程進行細致化的講解,讓學生理解并背誦一些專有名詞的定義,考試也會側重于專有名詞的解釋和固有形式的簡答,而電氣設備類的相關課程更注重設備的工作原理及構造學習,而能夠操作設備的時間是有限的,這樣太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會導致學生忽視自己動手能力的培養,真正操作起設備來也會略顯生疏,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電氣專業人才相對理論化,不利于今后的相關工作。
對于電氣專業的學生來說,掌握理論基礎很重要,將所學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更加重要, 所以電氣專業的學生都會經歷實踐課的相關教學, 只有親自了解并動手實踐, 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所學的知識, 比如在學校教師的帶領下參觀發電公司, 了解設備的工作原理, 在公司人員允許的情況下親自進行設備的有關操作等。 但事實上實踐過程也是老師主導, 一般的設備操作也是教師演示給學生, 很少有學生親自操作設備的練習, 而實習報告也是教師的固定模板, 很少有學生自己的思考,使得整個實踐過程變得過于形式化[2]。
現階段電氣教學的教材還存在著更新不及時的情況,教材內容過于老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氣設備也在不斷更新, 教材上有很多內容都是依據舊設備的工作原理而編寫的, 教材內容與電氣行業的發展相比有一定的滯后性。 而且很多教材還遵循很多年前的設計風格, 缺少實踐課程的講解, 單純的理論會有礙于學生認識電氣操作設備, 這樣會導致學生不能及時了解現階段電氣設備的發展情況和電氣行業的進展情況, 使學生的思維跟不上時代的進展, 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也是非常不利的。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氣行業的不斷發展,相關專業對電氣行業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 越來越多的電氣領域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 從而更高效地培養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兼具的專業性人才。 目前我國各大高校電氣專業的教師還遠遠達不到國家要求的標準, 而且相關專業老教師較多,教學思維相對陳舊, 教學效果側重于考試成績, 忽略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教師教學方法也得不到創新,整個教師隊伍跟不上時代的進步, 缺少新鮮血液,使得電氣行業相關教師隊伍不夠龐大。
教材是學生接觸一門知識最主要的工具, 課堂上的大部分理論知識也是從教材中得來的, 教師的授課流程大部分是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設計的, 所以說,豐富且生動的教材內容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 針對電氣專業教材內容過于老舊的現狀, 學校應該采取相應措施對教材內容進行豐富, 不再僅僅注重理論的講解, 適當在教材中加入實踐課程的步驟,在與電氣設備有關的部分插入電氣設備內部構造的圖片, 使學生對設備的認識能夠更加直觀具體, 只有懂得了設備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加流暢地操作設備[2]。
電氣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將所學的相關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對于社會各個電氣崗位來說,也十分需要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專業人才, 所以, 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親身實踐, 學生能夠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今后工作的要點以及設備的操作流程, 而且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哪一部分的理論知識掌握的還不夠清楚, 實踐對知識的查缺補漏有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 經常鼓勵學生在課下也多進行實踐操作。
我國有很多學校都開設了電氣及自動化相關的專業, 已經參加工作的電力工人也會定期參加培訓,而現在的情況是無論是學生還是已經參加工作的工人,他們對于電力行業的理論知識掌握和實踐操作都不是很熟練, 各個學校和單位的培訓方式和考核標準都有一定的差異, 所以各個學校和培訓單位應該定期進行學習交流, 分享自己的教學成果, 并不斷向其他學校學習, 制定出適合大部分學生的教學方式和考核方法,通過互相交流達到高效率課堂的目的[3]。
隨著電氣行業的不斷發展, 相關電氣理論知識的側重點也在不斷變化, 如果教材內容不及時更新,學生掌握的知識重點可能只適用于以前, 也就是說學生的思維無法跟上時代的變化, 現階段也有許多相關行業向學校反映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過于陳舊, 與現階段科技的發展并不是十分適應, 對新設備的掌握也不夠熟練, 所以教師應該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 不斷更新學生的知識儲備, 發散學生的思維想法, 使他們及時了解現階段電氣行業的發展動向, 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讓現有的人才能夠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
實習單位會給畢業生提供一個接觸未來工作的平臺,一般來說,學生修完所有的理論課程以后,都會進行一段時間的生產大實習,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相關電氣學校或者培訓單位應該注重與實習單位的溝通, 為學生和學員們提供更多的實習平臺,在實習過程中,學生能夠認識到理論知識的重要性,了解當下電氣行業的發展,對設備有最新的了解,也能夠積累實習經驗,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 電氣教學在電能的收集和傳送過程中都有著很大的作用,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現階段的電氣人才培養方式已經逐漸滿足不了相關社會崗位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理論比實踐重要的情況,學員的實踐動手能力較弱,與社會要求的相關電氣人才的標準還有一定的距離。 因此, 相關專業應該跟緊時代的步伐,創新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從而使得相關電氣專業人才滿足社會崗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