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文
天津醫院足踝外科趙嘉國和曾憲鐵領銜的科研團隊通過對5萬余人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得出與以往研究完全相反的結論——鈣劑和/或維生素D補充并不能降低社區老年人骨質疏松骨折的發生。論文在最近出版的《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以原創性論著和網站主頁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
骨質疏松和相關脆性骨折是國際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美國有20%-30 %的髖部骨折患者在骨折后的1年內死亡。國內外多個學會指南均建議絕經后女性和老年男性補充鈣劑/維生素D,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質疏松骨折的發生率。全世界范圍內的中老年人群中補充額外的鈣劑/維生素D非常普遍。
既往多項針對鈣劑/維生素D的研究普遍存在一些方法學缺陷。如未區別不同居住地的老年人群,既往陽性結果更多來自養老院人群的營養補充效果,而社區老人在身體狀況、飲食、戶外活動日照時間、運動等方面都更有優勢。
趙嘉國和曾憲鐵科研團隊剔除了影響結果的混雜因素,對全球范圍內來自歐美和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等多國的33篇文獻進行分析,研究對象分為單一補充維生素D或補充鈣劑、兩者聯合補充3個實驗組,對照組為安慰劑或未治療組。結果發現,無論是補充鈣劑、維生素D.還是鈣劑/維生素D聯合補充,均不能降低50歲以上居住在社區的中老年人骨折的發生率,甚至大劑量補充維生素D還增加了骨折發生的風險。
論文不主張這些人群常規補充額外的鈣劑和/或維生素D.建議老人通過合理飲食,如多攝入含鈣量高的奶制品、豆制品、蔬菜,每天保證20分鐘以上的曬太陽,以及適量運動等方式來預防骨質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