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摘 要】目的:本文針對放射影像學檢查在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方法:隨機選取自2015年5月—2017年5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患有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的患者198例,將這些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主要分析放射影像學檢查在治療過程中的應用效果,主要是采用螺旋CT、X線平片以及MRI掃描三種檢查方式,觀察三種檢查方式的情況。結果:經過檢查結果顯示,螺旋CT以及X線平片相對于MRI掃描而言,對于0級強直性脊柱炎的檢查的檢出率較高,而螺旋CT以及MRI掃描相對于X線平片而言,對于I、II級強直性脊柱炎的檢查的檢出率更高,數據差異較為明顯,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三種影像學檢查對于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均有明顯的作用,患者應該根據自身病情以及檢查費用而定檢查方式。
【關鍵詞】放射影像學;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R73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203-01
引言
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也是患者致殘率極高的一種疾病種類,這種疾病的發病群體大多的年輕人,發病的原因有很多,與發病者生活的環境、遺傳情況等息息相關。多而由于其具有極高的致殘率,使得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尤其的主意,把握患者的治療和診斷方法,幫助患者盡快找出病因,對癥下藥,進行確診,才能夠盡快搶救患者,使患者的身體康復得到益處。在本次試驗的過程中,為了研究出最佳的診斷形式,從而幫助患者盡快得到醫學治療,我們選擇對X線、CT和MRI這三種診斷形式進行探究,研究出最為妥善的診斷形式,探究出它們對于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患者的診斷效果。通過一系列的試驗探究,我們最終得出了有效的試驗結論,現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自2015年5月—2017年5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患有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的患者198例。在這198例患者中,有男135例,有女63例,年齡最高為66歲,年齡最低為19歲,平均年齡為(35.3±3.2)歲;經過我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確診,所有的198例患者均患有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經過調查,患者在身高、性別、年齡、病情以及學歷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 所選患者入院后均先后行不同放射檢查方法,主要是X線、CT檢查和MRI檢查。X線檢查:選擇合適的檢查儀器,患者拍攝脊柱正位片、側位片和骨盆正位片;CT檢查:患采取仰臥位,選擇合適的CT儀器設置合適的儀器參數,針對患者的骶髂關節及脊柱部位進行掃描,掃描完成后重建圖像;MRI檢查:采用常規序列后觀察患者的脊柱及骶髂關節的橫斷位及斜冠狀位,檢查患者的關節成像。
1.3 評判標準 將三種檢查方式的檢查結果進行比較與評判,主要是檢查患者的檢出率,并且將三種檢查方式的優缺點進行比較與分析。將患者的病情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0、Ⅰ、Ⅱ、Ⅲ以及Ⅳ級。記錄三種檢查方式的檢出率,并且由專業的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記錄與存檔。
1.4 將患者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科學處理 將患者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科學處理,患者的數據處理采取的軟件為統計學軟件SPSS18.0,將科學處理后的數據進行研究與探討。
2 結果
經過檢查結果顯示,螺旋CT以及X線平片相對于MRI掃描而言,對于0級強直性脊柱炎的檢查的檢出率較高,而螺旋CT以及MRI掃描相對于X線平片而言,對于Ⅰ、Ⅱ級強直性脊柱炎的檢查的檢出率更高,三種檢查結果數據差異較為明顯,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
3 討論
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疾病的致殘率極高,患者在患有該種疾病之后,如果不進行圖像的醫學照料,很容易導致疾病惡化,使致殘率大大提升,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我們必須提升診斷療效,采用最佳的治療方式,幫助患者進行確診,從而早發現、早治療。在本次試驗的過程當中,為了探究放射影像學檢查在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的應用情況,我們特選擇X線、CT和MRI這三種診斷形式,探究這三種診斷形式對患者的不同診斷情況,從而選擇最佳的診斷方法,使患者能夠得到最高確診率、最佳診斷形式的診斷過程,提高確診率,盡快獲得醫學治療,改善身體情況。在此次試驗探究的過程當中,為了得到有效的試驗結論,必須保證相關的從業人員具有操作相關儀器的基本知識以及醫學常識,能夠妥善地為患者進行診斷過程。按照專業醫學操作以及儀器設備的有關規定進行診斷,從而提高確診率,避免誤診、錯診等等,影響患者的正常診斷過程以及之后的治療過程。
綜上所述,在從此試驗的過程中,為了探究放射影像學檢查在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的應用情況。我們特選擇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確診的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患者資料76例,對這76例患者均采用X線平片、螺旋CT以及MRI掃描的形式進行臨床診斷和醫學檢測,對比三者的檢測結果,記錄相關數據。最終的結果顯示出,對X線、CT和MRI三種檢查形式進行檢查結果的比較,CT和MRI檢測技術在I級、Ⅱ級強直性脊柱炎的檢出率比X線的檢測水平更高。而相對于MRI檢測技術而言,X線和CT檢查技術則對0級強制性脊柱炎的檢出率明顯更低。于是最終我們得出結論認為,X線平片、螺旋CT、MRI三種檢測形式均具有一定的診斷效果,但是MRI的檢測形式相對于X線檢查和CT檢查來說會對脊髓、軟組織病情更有直觀性的效果,而相對來說,MRI檢查方式會使用更多的檢查費用,用時也更長。在對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患者進行檢查和診斷的過程中,要依照患者的身體情況和家庭情況選擇更為妥帖的治療診斷形式,使各種方式相互彌補缺陷,共同促進患者的檢測診斷準確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宋傳順.低劑量64層螺旋CT在診斷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早期病變中的臨床應用[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1):117-117.
[2] 王全來.多層螺旋CT和X線在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對比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1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