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晨霞
2018年5月3日,人形機器人研發企業優必選宣布完成C輪融資,融資金額為8.2億美元,投資方囊括國內一線投資機構,領投方為社交巨頭騰訊,B輪領投方鼎暉投資繼續追加投資。此輪融資也被稱“刷新了人工智能領域單輪融資紀錄”。
該紀錄此前的保持者為身為國內“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商湯科技——4月9日,商湯科技宣布完成6億美元C輪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在優必選本輪的眾多投資方中,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新興機構——天狼星資本多次跟投。這不禁引發了人們的好奇心:一家新興機構,為何能與眾多明星資本共同入局?
天狼星資本創始人沈海倫畢業于倫敦大學學院(UCL),曾就職于投資銀行東方高圣的基金部門。
在東方高圣任職期間,沈海倫主要擔任過兩個職務,一個是投資分析師,另一個是董事長助理。在這期間,她深刻領會到了早期、中期、晚期投資的區別,并對早期投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于是,2012年她選擇離開東方高圣,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了專注于天使投資的鼎晟創投。
“當時投資還是沒有進入大眾視野的新興行業,我們做GP(普通合伙人)的同時也做LP(有限合伙人)。”沈海倫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這也是初創投資機構在行業中生存的必須方法。
盡管是初創團隊,鼎晟創投的發展軌跡并未像拋物線般高開低走。相反,在短短半年內,機構便制造了回報在6?9倍的退出神話,投出了諸如主打P to P借貸服務的互聯網理財網站有利網、專注于O to O購物的移動應用掃貨邦等一系列明星項目。鼎晟一期基金投資的10個項目,90%成功實現退出,最高回報率超過30倍。
短時間的快速退出給了團隊很大的信心。2013年底,鼎晟創投發起了第二期基金。與此同時,沈海倫和合伙人在機緣巧合下接觸到機器人技術公司優必選及其創始人周劍等人,團隊迅速趕往深圳優必選總部,作了初步盡調。
“但是當時卻沒有進行投資。”
如今復盤這件事,沈海倫表示,從公司決策層面來說,其一,當時公司主要關注的是互聯網項目,沒有過多接觸過人工智能領域;其二,鼎晟基金規模只有5000萬元,以做天使投資為主,與優必選當時的發展階段并不匹配。
“這也是最終沒有過會的原因。”
沒有獲得沈海倫團隊投資的優必選卻在2013年的一次路演上迎來了轉機。當時公司獲得了來自比亞迪聯合創始人夏佐全的風投,這筆錢緩解了優必選在研發制造上的資金壓力,夏佐全也成為優必選除周劍外的第二大股東。
“現在很多人都說機器人將會在未來20年里走到尋常百姓家中,改變現代人的生活,但我覺得5年之后機器人對現代人的影響就不可小視。”對于為何看好并投資優必選,夏佐全曾這樣對媒體公開表示。
有了資金供血的優必選開始進入快跑階段,并在資本方面獲得了更多青睞。2015年,優必選先后獲得來自啟明創投的A輪投資和來自科大訊飛的戰略投資。與此同時,沈海倫和團隊也在籌備自身的轉型。
“2015年發生的股災使得一級市場一片哀嚎;另一方面,互聯網創業公司普遍在燒錢圈地,我們這樣的小機構不適合和大機構比拼燒錢,必須要找出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
除此之外,當時鼎晟創投團隊里的一些合伙人也選擇離開,加入創業大潮。最后剩下沈海倫和另一位合伙人——蘇文光,兩人決定開辟新的賽道,押寶人工智能、機器人高科技領域,并成立了專注投資該領域的天狼星資本。
天狼星資本成立后,兩人開始迅速尋找投資標的,沈海倫想到了曾經錯過投資機會卻保持著緊密聯系的項目——優必選。“雖然我們曾經錯過了它,但只要是好項目,never too late(從來不怕晚)。”
于是沈海倫和蘇文光兩人迅速飛到深圳,再次見到了優必選創始人周劍。“周劍講完后,我真覺得這個項目不能再錯過了。當時我和蘇文光決定,不管多貴,我們都要入這個局。”
天狼星資本最終如愿以10億美金估值與眾多一線投資機構共同參與了優必選B輪融資。
“我們與優必選淵源頗深,對他們非常信任,迅速打了款。”天狼星資本創始合伙人蘇文光向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透露。
2016年央視春晚廣州分會場,優必選研發的540臺Alpha 1S機器人登臺亮相,這使得優必選在一夜之間變得家喻戶曉,更吸引了一眾資本追逐的目光。
春晚過后,優必選位于深圳南山智園的辦公室便迎來了各路投資機構、券商。管理團隊不得不打破行業內單獨約見的慣例,專門開辟一個大會議室統一接待訪客。
“很多人讓我們分享上春晚這段經歷,其實最大的收獲是讓機器人走進了千家萬戶的視線。”談及過往,優必選內部人士如此表示。
而談及對優必選的投資,沈海倫表示那段時間天狼星資本一直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2015年,(創投)圈子里都在聊移動互聯網,所有人都在看O to O。AI(人工智能)行業在那個時候是沒有現在這樣的高關注度的。看到我們這樣一個新興機構以10億美金估值投機器人公司的時候,大家都說我們瘋了;但事實證明我們這步棋走對了。”
兩輪投資優必選,總規模近3億元,對于一家新興機構來說絕對是大手筆,但沈海倫的野心卻不止于此。
投資優必選讓天狼星資本迅速打入了人工智能產業體系內部。優必選所生產的服務型機器人在人工智能生態中成為無數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的驗證和展現終端,對于一家投資機構來說,這些被驗證的技術和應用背后依托的公司就是優質項目源。
而沈海倫的下一筆投資,標的便是與優必選有著深入技術合作關系的3D機器視覺公司奧比中光。
奧比中光創始人黃源浩畢業于北京大學,2010年獲得加拿大瑞爾森大學博士后獎學金,之后加入香港理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科研團隊進行光學和機器視覺等方面的研究。
2013年,黃源浩選擇回國創業,并在深圳成立了奧比中光,專注于對3D視覺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在技術領域浸淫多年的黃源浩帶領公司在行業內迅速嶄露頭角。
2014年,奧比中光獲得深圳市“孔雀計劃”第一名并獲得政府財政支持。2015年,由其自主研發的3D芯片流片成功量產,奧比中光成為國內第一家自主完成3D計算芯片和3D體感技術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推出的3D深度攝像產品也在同一年投入市場,而該產品所采用的3D深度視覺技術正是目前iPhone X手機Face ID功能賴以實現的技術。
對奧比中光和所涉行業進行詳盡了解和縱深對比后,沈海倫確信這就是自己接下來要投的項目。
在沈海倫看來,人工智能發展的前提就是讓機器能夠準確地看世界,傳統的人臉識別、平面圖像識別技術是遠遠做不到這一點的。
比如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都需要尋路,需要做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比如安防識別設備需要將誤識率控制在幾百萬分之一,這些靠傳統的圖像識別技術都是無法解決的。
“做完行業分析,見過黃源浩后我馬上就決定投了。” 這同樣是一筆在大眾關注之前的投資。
奧比中光已于日前獲得螞蟻金服的投資,成功躋身“獨角獸”行列,未來也會與支付寶刷臉支付業務展開緊密合作。
除了精準投中10億美金“獨角獸”優必選和奧比中光外,沈海倫還接連投出了三點一刻、艾耕科技、如果新能源等企業。
從東方高圣到鼎晟創投,再到天狼星資本,沈海倫不停演繹著“戰士越過叢林,最終完成自己”的故事。
“她的行程可以是一天飛三四個城市,今天上午在這個城市,下午和晚上可能會在另外不同的地方,是一個非常非常拼的人。”談及對沈海倫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蘇文光這樣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
2017年,沈海倫聯合優必選共同成立優必選天狼星人工智能投資基金,以產業鏈打法對人工智能領域的優秀企業進行投資。據她介紹,相比于以往服務于某個大企業,優必選與天狼星資本合作成立的產業基金把服務整個人工智能產業作為運營重點,也得到了南山區政府的財政支持。
對于該基金的未來布局,沈海倫表示,接下來會重點關注人工智能細分領域的應用,例如3D機器視覺的深度應用,并且期待該領域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