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瓊
【摘 要】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會計環境有很大改善,基本適應時代要求,但在會計人員素質、法律法規制定和執行、國際化等方面還存在提升空間。應該通過提高會計人才素質、健全會計法律體系、完善會計監督機制、推進會計國際化等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改善目前的會計環境問題,維護會計職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會計職業;會計環境;會計信息
眾所周知,會計是一種綜合性的經濟管理職業,既是經濟發展的產物,又受經濟環境的制約,在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對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會計職業環境建設得好,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有利于優化配置市場資源,降低資金運作成本。因而,會計環境如何,成為關乎會計職業能否健康發展、社會經濟可持續運行的大問題。會計職業環境建設既受到會計行業的重視,也受到利益相關者的密切關注。隨著我國經濟不斷融入世界經濟,會計職業面臨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復雜。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一些不正之風沉渣泛起,嚴重影響了會計環境。探索會計環境建設問題,對建立完善會計制度體系、有效監督和評價會計從業人員、推動會計職業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一、會計面臨的環境問題
會計環境是對會計產生影響的各項因素的總和,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會計外部環境比較宏觀,主要涉及經濟、政治、技術、文化教育等大環境。如政府工作重心的轉移會影響會計工作的特征,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會計職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推動會計方法和技術不斷進步。但其中,經濟環境對會計發展的影響最大,因為會計理論、會計實務的發展,都依賴于經濟的發展。比如不同的經濟結構影響不同的會計算法,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要求有不同的會計理論與之相適應,可以說,經濟發展水平決定會計發展水平。生產力發展水平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就高,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水平就高,會計法律法規就更完善,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行為約束就越強,會計環境就越好。內部環境則比較具體,主要涉及會計職業素養、會計工作體制、會計組織等。從內部環境看,如果領導層比較重視,管理體制完善,會計人員素質較高,說明會計環境比較好。良好的會計環境對會計職業具有推動作用,反之,則會起阻礙作用。目前,我國的會計環境還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首先,會計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會計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就會在會計事務中講原則,講誠信,自覺正確進行價值判斷,抵制各種誘惑,完成會計職業的歷史使命。目前,會計從業人員素質逐步提高,但在思想政治水平、職業道德修養、會計理論知識和業務能力等方面都還有提升的空間,合格的會計從業人員還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有些會計工作者沒有獨立的價值判斷,在各類因素影響下放棄原則,違反財經制度,篡改會計信息逃避稅負,嚴重損害了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有的會計工作者業務水平低,他們所應有的作用很難充分發揮出來。因此,必須加強會計教育,不斷提高會計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其次,相關法律不健全。表現為會計法律制度不完善,對會計行為規范的限制范圍過窄,對會計違法行為懲處力度不夠,執人員的職業素質有待提高。我國會計準則沒有明確規定會計工作的獨立性,迫于各種壓力,會計人員難以獨立開展會計工作。
其三,監督部門的分工協作不太順暢。從外部監督環境方面看,執法不嚴、惡意競爭等不同程度存在。特別是對審計人員的民事責任的規定還不太具體,限制了審計員監督作用的發揮。
其四,國際化程度不高。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會計國際化是歷史的必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開放的,但我國會計職業要實現與國際接軌,借鑒更多的國際做法,還要作進一步努力。
二、改善會計環境的思路
首先,提高會計人才素質。會計環境制約會計職業的發展,同時,會計對會計環境產生相應的反作用,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存于會計職業發展的全過程。因此,會計環境雖然從會計系統外部影響會計職業的發展,但會計系統內部的和諧發展,特別是會計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也有利于會計環境問題的解決。換句話說,改善會計環境,既要從客觀條件和外部因素著手,又要從會計從業人員自身的素質考慮。一是會計要自覺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與時俱進,不斷適應客觀環境的變化。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職業活動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范,所有會計從業人員應該自覺遵守。會計要主動把握改革發展方向,順應社會發展要求,堅守職業理想,端正職業態度,以平常心對待各種誘惑,以責任心守護國家利益,以進取心提高業務素質,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會計要提高協調能力,自覺維護與相關部門的良好合作關系,為會計職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二是強調在職培訓,提升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相關部門應該定期不定期開展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業務培訓、技術培訓工作,督促會計從業人員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創新意識,擔當歷史使命,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可以采取問題驅動、經典案例等教育方式,使枯燥的理論與生動的實例緊密結合,提高理論素養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提高危機意識與增強職業自信緊密結合,保證會計從業人員通過培訓,既提高職業素養,又增強業務能力,在推動會計環境改善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三是發揮好榜樣的力量。除政府要搞好正面的宣傳工作,做好正確的輿論引導外,經濟實體管理層應該做出表率,在經濟活動中帶頭執行相關法律法規,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發揮榜樣的力量。四是優化內部環境,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充分調動會計從業人員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健全會計法律體系。法律環境是會計職業重要的外部環境,相關法律對推動會計職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對規范會計從業人員的行為、提高會計在經濟工作中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健全會計法律體系,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國家層面要完善會計行為規范體系,指導具體的會計操作,打擊經濟領域影響會計工作的各類違法行為。立法機關應該結合我國會計發展狀況,制定、完善相應的會計法律法規,在維持法律法規相對穩定的同時,及時進行修訂,以便為會計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最大限度適應會計職業的發展需求。重點是要以立法的形式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獨立性,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使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活動有法可依。經濟實體層面要構建高效的管理機制,重視內部審計,培養會計守法意識,構建良好的會計內部環境,保證會計工作的有序真實。財政部門要維護好法律的權威,加大監管力度和查處力度,密植外部監管網絡,從重處罰會計違法行為,達到執行國家經濟政策、維護國家經濟秩序的目的。管理層決策上要考慮會計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教育會計從業人員提高認識,規范操作,杜絕會計舞弊行為,切實維護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和真實性。
其三,完善會計監督機制。財政部門要提高審計人員的使命感,完善會計考核措施和責任追究制度并嚴格執行。客觀公正考評會計從業人員的德、能、勤、績、廉等方面,嚴格實施獎勵或處罰。財政部門要完善相關會計信息質量管理法規,加強會計從業資格證管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從事會計工作的資格證明,是會計行業的門票。相關部門應嚴格會計從業資格證的發放及管理,重點考察職業道德、工作作風、業務素質等方面擇優選擇財務人員。經濟實體要合理設置內部審計組織,完善內部會計監督機制,搞好內部控制,嚴格自我約束,充分發揮內審機構監督作用。同時,要重視外部環境的監督職能,充分發揮中介組織的輿論督促、質量評估作用。通過完善社會監督體系,形成寬松有序的會計職業內外部環境,使會計職業既有剛性的法律約束,又有柔性的輿論監督,還有合理的內部管控,多管齊下營造會計職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其四,推進會計國際化。面對經濟國際化發展趨勢,我們要盡量運用國際財務會計準則,積極參與國際財務會計準則的修訂,提高我國會計國際化水平,進一步適應國際會計環境。同時,我們在會計國際化進程中要準確掌握國際經濟發展的方向,發現新問題時,要結合國情及時處理。在會計國際化進程中,會計從業人員在業務活動中將不斷面對新情況新問題,這會迫使他們跳出常規思維求變求新,對激勵他們推陳出新、銳意進取、提高素質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總之,解決會計環境問題,既要努力創建崇尚誠信的社會環境,優化外部監督機制,也要加強經濟主體的內部管理。面對當前會計環境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通過提高會計人才素質、健全會計法律體系、完善會計監督機制、推進會計國際化等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努力加以解決,推動會計職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馮宏濤,會計環境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7(01).
[2]薛嵐,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探討[J]. 征信,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