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寧

隨著器材的變化和技術的不斷發展,運動員的打法類型也越來越豐富。對各種打法的特點,歸納分析戰術運用特點,可以起到相同打法之間戰術訓練相互借鑒,相互補充的作用。因此對運動員比賽的技戰術進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發現運動員在比賽中技戰術的運用特點,找出優勢與不足,為今后訓練和比賽提供參考。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據統計法、三段指標評估,對朱雨玲在2017年與對手對戰時候的技戰術使用情況進行分析,通過分析朱雨玲技戰術的應用,服務于女子橫板弧圈結合快攻打法的訓練與比賽提供理論與實戰依據。
1、2017年世界巡回賽決賽朱雨玲對陳夢的技戰術特點分析
比賽結果:0:4(6: 11 3:11 6:11 10:12)
1.1發搶段
朱雨玲與陳夢的比賽中發搶段的使用率為15.8%,得分率為40%,使用率過低,主要源于上手不夠積極,多被陳夢搶先上手壓制較多,而且由于雙方對手較為熟悉,很少能在前三板解決比賽,大多進入相持。朱雨玲第一局發球落點集中在中路偏反手短球,但是第一局7:3落后變為中路位置發球,發正正手小球,配合反手底線,但效果不是很明顯,陳夢容易先上手,朱雨玲陷入被動。
1.2接發段
在接發球階段,朱雨玲的得分率為40%,為良好,而使用率為34.7%。從錄像中可以看出,四局比賽中,朱雨玲接發球上手態度積極,但是思路偶爾不夠清晰,失誤較多,接發球搶攻后的連續容易被反攻,壓制,從而造成失分。從開局開始,陳夢打的相對穩健,準備充分,發球后哪怕被朱雨玲搶攻也不會過于被動,反而防守反擊打的十分出色,從而造成對朱雨玲的心理壓力,導致失誤過多,失分率過高。
1.3相持段
通過觀察朱雨玲在相持段的數據統計我們可以發現,在相持段得分率為33.3%,使用率為52.3%,雖然使用率較高,但是得分率較低,也是導致整場比賽的失敗,首先在相持段中大部分由陳夢加大旋轉或者率先加力提高回球質量,造成了朱雨玲的失誤,并且在主動變線中,朱雨玲明顯低于陳夢,朱雨玲回球多偏向斜線,落點多集中于反手和反手追身位,然而陳夢線路靈活,在反手追身位利用正手擊球占據主動,并調動朱雨玲,從而造成朱雨玲的失誤。
2、2017年世界錦標賽1/2決賽朱雨玲對劉詩雯的技戰術特點分析
比賽結果:4:3 (10: 12 11:9 7:11 11:8
8:11 11:9 11:5)
2.1發搶段
朱雨玲在本場比賽的發搶段的得分率比較高,為79.1%達到優秀。朱雨玲在本場比賽中發球直接得8分,發球搶攻直接得9分。這說明朱雨玲發球時落點、旋轉的質量都較高,在前三局發球落點多在中路及中路偏反手的短球,劉詩雯在接朱雨玲的發球時略為保守,多以控制球為主,在這種情況下,朱雨玲在第三板的選擇上就顯得更加從容、合理,積極上手,為自己贏得了不少得分機會。比賽后半段多是采用先控制,朱雨玲發球落點多集中于正正手短球,配合正手半出臺球結合反手底線長球,大膽調動劉詩雯,半出臺球反手底線多以防守反擊為主,思路清晰,得分較高。
2.2接發段
從整場比賽的數據統計上我們不難發現,朱雨玲在接發段的得分率達到了47.9%,為優秀,其在這一階段的使用率也較高,有37.8%,通過錄像觀察可知,劉詩雯發球變化較少,在落點和旋轉上變化較少,使得朱雨玲在接發球時直接運用擰拉或者搶攻,率先占據主動,直接得分,或者為接下里的相持打下良好的基礎,為贏下比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3相持段
朱雨玲在這場比賽中的相持段表現得不錯,得分率為50.9%,達到了優秀,而使用率頁有43.3%,本場比賽多有多拍回合。這主要是因為劉詩雯和朱雨玲的相持能力都比較強,雙方隊員也比較熟悉對方的打法,劉詩雯的回球質量高,速度快,使得朱雨玲容易被壓制,相對比較難占據主動,雙方隊員回球多執行押反打中的戰術,朱雨玲的失誤多集中在相持反手位,自己的回球質量不如劉詩雯,而且在追身位,側身使用正手的無實較高,但在比賽后半段,朱雨玲多主動變線,調動劉詩雯,偶爾也會主動側身占據優勢,打破相持的局面,使劉詩雯陷入被動,從而贏下比賽。
3、結論
從這兩場比賽中,我們可以看出朱雨玲技術風格明顯,意志品質頑強,無論比賽處于什么局面,從不放棄,積極想辦法尋求突破,同時在技戰術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在發搶段,會出現準備不足的狀況,直接被對手上手進攻后完全沒有應對措施,陷入被動,造成失分。在接搶段朱雨玲上手積極,但也較多,或者在二四板銜接出現漏洞造成失分。在相持段,失分多集中于反手,主要是朱雨玲回球多集中于反手和反手追身位,但并不處于主動上風,無法率先提高球的旋轉或者力量,且回球線路多斜線,造成了自己的被動。在對手押反打正中,正手失誤也較多,應加強正手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