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麗華
摘要:“撒爾嗬”是清江流域土家族悼念逝者的一種獨特的喪葬儀式。它融音樂、舞蹈、歌詞于一體,其獨特的歌詞蘊含了土家人對死亡的認識,對親情、愛情和人生的思考。文章對土家族“撒爾嗬”歌詞進行了文化解讀,揭示了土家人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土家族;“撒爾嗬”;文化解讀;生死觀
“撒爾嗬”是清江流域土家人悼念逝者的一種隆重的喪葬儀式。在葬禮上,人們用亦歌亦舞的方式悼念死者。“撒爾嗬”起源于古代巴人的戰舞和祭祀儀式[1,2],是土家族先民巴人在長期生產與生活中所形成的獨特習俗。“撒爾嗬”融音樂、舞蹈、唱詞于一體,極具特色,尤其是歌詞內容豐富多樣,蘊含了土家族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因此具有很高的民俗學、文化學及文學價值。本文對清江流域土家族“撒爾嗬”歌詞從文化上進行了解讀,展現了土家人身上特有的民族特征,揭示了土家族人獨特的生死觀、價值觀以及民族精神。
一、“撒爾嗬”歌詞的內容與分類
“撒爾嗬”歌詞內容豐富多彩。有祭典死者、唱頌古人;有敘述歷史、演唱故事;有風俗民情、解字猜謎等。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歷史歌
“撒爾嗬”歌詞中,有一些內容是關于追溯土家族的歷史起源的。比如:“自從盤古分天地,制下洪水遭殃,淹下萬國九州。只剩兄妹二人,落在高高山上。哥哥想要成親,妹妹不依,才有金皮道人在此做下媒人,才成了夫婦一雙。到后來,內生九十九子,才取名姓李姓張,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歌詞講述了土家族祖先的歷史故事。不過從歌詞內容可以看出,歌詞的創作受到了漢族神話傳說的影響。
(二)悼亡歌
作為喪葬儀式上的歌曲,其主要的一個作用是追思和懷念逝者,慰藉生者。因而在“撒爾嗬”歌詞中,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關于悼念亡人的。比如:“送新亡,將新亡送到一道關口。一道關是奈何橋,七尺三寸寬四丈高,……送新亡,將新亡送到二道關口。二道關是破陷山。送亡送到破陷山,我手扳錦竹來說一番:眼淚落在那竹葉子上,……新亡啊,你把牌位要抱緊,在山上若還掉了,你莫報不上名!亡人啊亡人,你慢慢地走……”這段歌詞顯得十分感人,將凄婉的氣氛烘托到了極致。
(三)愛情歌
以“喪事喜辦”為思想基礎的“撒爾嗬”歌詞里也有很多表達男女之間愛情的內容,這也是它的獨特之處。比如這一段歌詞:“正月香袋才起頭,要繡獅子滾繡球,繡球滾在郎懷里,郎又歡喜姐又愁。二月香袋耍耍須,要繡烏鬃馬一匹,三十兩銀子也不賣,我要留到小郎騎。……十月香袋繡完了,紅紙包到墻外拋,有情的哥哥你撿到,無情的哥哥你莫撈。”歌詞描述了一位女子為自己的情郎繡香袋時的內心活動,體現了女子的歡快愉悅之情。歌詞亦反映了土家姑娘真誠灑脫的性格,表現了她們積極勇敢地追求自由的愛情。
(四)教育勸導歌
“撒爾嗬”歌詞也有許多內容描寫父母養育兒女的艱辛歷程和勸導世人對父母要常懷感恩之心。比如:“懷胎五月五,實在懷的苦,一心只想麥子熟……懷胎十月盡,肚子有些疼,那是腹中娃子在奔生。“歌詞描述了母親十月懷胎的辛苦。“羊有跪乳之恩德,鴉有還哺之心愿……在生只要有孝敬,何必靈前哭死魂”。此段歌詞中感情強烈,教導后世要孝敬父母。
歌詞中還有勸到人們要勤事農桑,發奮讀書的內容。如:“盤者有三皇,無舜禹順湯。一朝君王都講,聽唱姐勸郎。一杯茶勸郎,勸郎進書房。詩書勤苦讀,文章可在身……三杯茶勸郎,勸郎在家鄉。勸郎多種田,坪田多打硬,天干水禾欠。”
二、“撒爾嗬”歌詞的文化解讀
“撒爾嗬”歌詞蘊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反映了土家族對生命和人生價值的獨特認知,折射了其樂觀進取的民族精神。
(一)虔誠的祖先崇拜
“撒爾嗬”的產生與原始宗教密切相關,體現出以圖騰崇拜和祖先對崇拜為核心的民間宗教信仰特征[3]。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以及認知過程中,土家族先民有了圖騰崇拜與祖先崇拜的載體—撒爾嗬儀式。盡管“撒爾嗬”儀式經歷了變遷,但今天仍可以從“撒爾嗬”歌詞中探尋到其圖騰崇拜與祖先崇拜的印記。
祖先崇拜的目的就是強化血緣意識,協調以及規范族群內部成員的關系和行為[4]。“撒爾嗬”歌詞中有“白虎坐堂是家神”,“三夢白虎當堂坐,不是家神是財神”。白虎在土家族人心中處于很重要的地位。歌詞中白虎被當做是家神供奉,表現出土家族的祖先崇拜和圖騰崇拜。
“撒爾嗬”儀式的《開場歌》唱道:“先民在上,樂土在下。向王開疆辟地,我民守土耕稼。”向王是土家族的遠古祖先。歌詞上句頌揚了土家族祖先開疆辟地的卓越功績,下句則描述了后代們守護土地勤勞耕作。
土家族人深信自己祖先的靈魂能在冥冥之中保佑自己的子孫,所以他們的喪歌還唱道:“葬龍頭,出天子,葬龍尾,出霸王,若是葬在龍身上,代代兒孫出宰相。”
(二)樂觀的生命意識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或民族可以回避死亡。由于各民族的信仰和世界觀不一樣,因而持有的死亡觀也不一樣。但大多數民族會將死亡與恐懼、悲傷聯系在一起。面對親人朋友的死亡,人們總是痛哭流涕,悲傷不已。但是,土家人卻能以坦然、樂觀的心態對待死亡。他們在儀式上縱情地唱歌跳舞,以這種熱鬧的方式為亡人送行,化解生者心中的悲傷。
“撒爾嗬”歌詞中表達了土家人對死亡的認識:“水流東海難回轉,為人難逃鬼門關。”土家人認為生死是自然而然的,死亡是每個人人生必經之路。只有深刻地思考死亡、認識死亡,坦然地面對死亡、接受死亡,才能獲得生命真正的自由[5]。
在土家人眼里,人的死亡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去了另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是去天界做神仙。在土家人的觀念中,“死是福”、“老死是順頭路”。因此,面對生命的消歇,土家人淡定樂觀,哀而不悲。因此歌詞中也有很多描寫喪葬現場熱鬧的場面。比如:“金鼓打得二三更,黃鶴樓中聽雞鳴。啞巴會說親熱話,聾子一聽笑哈哈。”歌詞運用夸張的方式將喪葬現場的歡樂的氣氛生動地展現出來。描述中的土家族喪葬儀式帶給人的是歡快,而不是一種悲涼的感覺。正是由于這種面對死亡的達觀的態度,土家人采用“喪事喜辦”的形式來為死者送行。在喪葬儀式上,歌者通過歌謠的形式來緩解人們對于死亡的恐懼,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種展演的方式將土家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對待生命的價值取向和樂觀豁達的生死觀念傳給后人。
(三)優秀的傳統美德
“撒爾嗬”歌詞中很多內容都體現了土家人身上優秀的傳統美德。
首先是注重親情。土家人十分重視親情,對長輩尊重,常懷感恩之心。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土家人更是把孝道放置于重要的地位。“撒爾嗬”中的《唱父母恩》里唱到:“千哭萬哭一張紙,千拜萬拜一柱香。與其殺牛而祭奠,不如雞羊早待承。”土家人認為對父母最大的孝道是在他們在生時好好對待他們,給與他們關愛,為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
其次是團結互助。“撒爾嗬”開場詞中唱到:“半夜聽到喪鼓響,不管是南方是北方,你是南方我要去,你是北方我要行,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打一夜喪鼓送人情。”唱詞反映出土家族互助互愛、團結合作的意識。鄉鄰若有人去世,無論路途遙遠,人們都會趕去幫忙料理死者后事。以前,土家人的物質生活條件不是很好,人們送不起人情,就為孝家跳一場“撒爾嗬”來表達他們的心意。
再次是為人大度與正直。“撒爾嗬”歌詞中也有許多內容都是關于教導人們做人要懂得謙讓,為人正直,不斤斤計較。例如:“勸君忍讓三分地,公平正直無差一。大小買賣都有利,廣積良緣總有益。”
三、結語
土家“撒爾嗬”是土家文化中的瑰寶,其豐富的歌詞展現了土家人獨特的民族心理,反映了土家人樂觀豁達的生死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陶冶了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歌詞中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在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柏權.土家族白虎文化[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
[2]王善才.考古發現與早期巴人揭密[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朱祥貴.土家族“撒爾嗬”源流內涵及功能探討[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4).
[4]譚志滿.從祭祀到生活-對土家族撒爾嗬儀式變遷的宗教人類學考察[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10).
[5]龔芳敏.土家歌謠與土家族的形象建構[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